天正十年的日本(2)织田信长

天正十年(1582年)对织田信长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一年,早在前一年信长就已经定下了计划,要在这年出兵讨伐多年的敌人武田家与毛利家。只是让信长没有想到的是,计划永远都赶不上变化。
在天正九年(1581年)武田家在远江国的据点高天神城想要投降之际,德川家康曾向织田信长请示是否接受,织田信长则指示拒不接受投降。倒不是织田信长铁石心肠,而是信长早已知晓,武田家盘踞甲斐国数百年,根基深厚,大小国人都受过武田家恩惠,因此贸然出兵甲州并非明智之举。若想征服武田家,就必须要先摧毁武田家在甲信的名望,瓦解武田家与国人们的关系。此时的武田胜赖没有余力出兵远江国,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高天神城被德川军攻取,除少数人逃出以外,大多守军悉数战死。
日本战国时代的君臣关系是以分封制为基础的,主君必须保障臣子的生命与财产的安全,以换取臣子的纳贡与军役,如此才能缔结牢固的君臣关系。而高天神城的沦陷让甲信的国人们意识到,武田家作为一个主君已经无法保障臣子的领地与生命,这样一来,二者的君臣关系自然产生了动摇。
在织田信长的计划中,武田家的崩溃并不遥远,因此他准备在天正十年(1582年)的上半年先出兵甲信讨伐武田家,再在下半年出兵西国征讨毛利家。为此,信长在前一年还写信给九州的大友宗麟与岛津义久,命令二人停止战争,在次年秋季织田家大举征讨毛利家时,从九州出兵攻打毛利家的后方。
不过,织田信长的计划很快就被打乱,这对信长来说既是好事,也是坏事。
先说好事。
是年正月,在织田家与毛利家的夹缝中生存的宇喜多直家病逝,毛利家趁机大举侵入宇喜多家的领地,想要掌握战争的先机。宇喜多直家原本是毛利家的盟友,可是在织田家侵入西国以后被织田家的大将羽柴秀吉策反,反加入了织田家麾下。二月,宇喜多军在儿岛湾的八浜被毛利军击败,为了争夺宇喜多直家的遗产,织田信长不得不改变出兵计划,提前派遣羽柴秀吉率军进入宇喜多家的领国与毛利家对决。
恰好在这段时间内,武田家的一门众木曾义昌来投,又给了织田信长讨伐武田家的一个大好机会。此时的织田家已然稳坐“天下人”之位,织田信长并未担心多线作战的压力,大举侵入武田家领国,并在一个月内征服了武田家。
织田信长派遣重臣泷川一益进入武田家旧领西上野,任命泷川一益为“关东御警固”,也就是相当于室町幕府时代的“关东管领”的职位,负责统辖东日本。其余诸如森长可、河尻秀隆等心腹武将,也被分封至武田家旧领各处。
五月十一日,由于四国的长宗我部元亲一直不愿臣服,织田信长决定出兵讨伐长宗我部家,便任命三子织田信孝为大将,丹羽长秀、蜂屋赖隆为副将,筹建出兵四国的军团。十五日,在西国的羽柴秀吉发来战报,报告了自己已经包围了毛利家在备中国的据点高松城,毛利家也动员了大军来到前线的消息。
织田信长十分激动,原本的一年计划在半年内就将提前完成,他拿着羽柴秀吉的书信对着家臣们说到:“这次出阵是上天赐予我的好机会,我将亲自出阵平定西国与九州。”随后,织田信长下令,命惟任日向守(明智光秀)、长冈与一郎(细川藤孝)、池田胜三郎(池田恒兴)等人召集军队,作为本阵的前锋出阵备中国。
二十二年前,二十八岁的织田信长赌上了命运,在桶狭间击杀了被称为东海道第一武士的敌方大将今川义元。
二十二年后,当年那个腰袋里总是塞着打火石、柿饼的行为怪异的青年,即将完成统一日本的壮举,成为名副其实的“天下人”。
可是,一个清醒的人在一定高度的时候,反而经常会迷失自我,你也是,我也是,织田信长也是。而信长的这个疏忽,将让他付出十分惨重的代价。
五月十七日,明智光秀等人从安土城返回了各自的领地,准备召集军队前往西国。二十九日,织田信长在安土城留下了一部分家臣与马廻众,仅仅带着二十余人就前往京都,住宿在了本能寺之中。
这就是我要说的坏事。
桶狭间合战时,织田信长之所以能够以少胜多,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便是在织田军攻击今川义元的本阵时,由于今川军诸部队与本阵相距太远,无法及时支援本阵,使得这场由织田军对战今川军的战斗变成了织田军对战今川军本阵的战斗,最终导致总大将今川义元战败身死。
织田信长在桶狭间合战的二十多年间,一直牢记着今川义元的教训,很少有让大部队与自己分开行动的时候。在长筱合战期间,为了防止本阵遇袭,织田信长在战前甚至三度变换本阵,与大军一同进军。
可能是由于征服武田家的过程过于顺利的缘故,织田信长放松了警惕。在泷川一益、羽柴秀吉以及近臣森长可、河尻秀隆等人纷纷被布置在西国、东国前线时,也没有调集军队来护卫自己。对织田信长来说,京都早已成为不折不扣的腹地,根本不用担心会遭到敌人的攻击。
只是让信长没有想到的是,这次的攻击并非来自敌人。
在日本的旧历里,五月二十九日的次日,便是六月一日。听闻织田信长上洛,织田信长的嫡子织田信忠以及许多公卿来到本能寺拜见信长,一方面祝贺信长讨伐了“朝敌”武田胜赖,一方面则是预祝信长出兵西国、四国顺利。为了招待公卿们,织田信长还在本能寺举行了茶会。
茶会结束以后,织田信长将信忠留在了本能寺闲聊,父子二人的谈话内容我们已无法知晓。或许是讨论征服毛利家、长宗我部家以后如何统治日本的计划,又或许是聊起嫡孙三法师的成长,总之父子二人一直聊到深夜,织田信忠方才告别离去。
这便是父子的最后一次见面。
在信长父子拉家常的这个时间,明智光秀率军从丹波国的龟山城出阵。原本的计划是明智军越过三草山,沿着摄津街道直接前往西国支援羽柴秀吉,但是在途径三草山时,明智光秀突然下令止住了全军的脚步。
“向桂川进军。”明智光秀下令道。
桂川是前往京都的方向,明智光秀对部下解释,是信长的近侍森兰丸传来消息,说信长想要检阅部队,因此才改道前往京都。路过京都近郊时,明智军遇上了几个早起种瓜的农民,为了防止泄密,明智光秀下令杀死了这几个农民。明智光秀的做法让部将们意识到,这次进军很可能并不是光秀说的阅兵那么简单。而明智军的下层武士们,则误以为是要上洛讨伐德川家康。此时的德川家康正接受信长的款待在京畿游玩,只是他早在几天前就离开京都前往堺游玩了。当然,明智军的下层武士对此自然是不知情的。
六月二日凌晨,明智军突然对本能寺发起攻击。历史上,明智光秀并未在本能寺大门外喊出那句著名的“敌在本能寺”,他甚至没有前往本能寺,攻打本能寺的乃是光秀的心腹斋藤利三与明智秀满。
屋外的吵闹声吵醒了织田信长,睡眼朦胧的他原以为是小姓吵架,但是外边的铁炮声很快就让他意识到事情没有这么简单。
不一会儿,森兰丸前来报告,本能寺遭到攻击。
“是城介吗?”信长并未慌乱,依旧语气平淡地询问兰丸道。
城介指的是秋田城介,乃是织田信忠的官职。
森兰丸回答道:“不,好像是明智。”
“那没有办法了。”
这,便是织田信长留在世间的最后一句话。
天正十年(1582年)六月二日,织田信长在本能寺遇袭身亡。次日,织田信忠在二条御自尽。
明智光秀谋反的原因历来众说纷纭,数百年来也没有定论。但是大家都能达成共论的就是,明智光秀谋反以后,绝对是死路一条。这毕竟不是在玩战国无双,讨取敌方大将就能结束战役。在杀死织田信长以后,织田家诸将必将像饿狼一般反扑,一方面是为主君报仇,一方面则是抢夺政治遗产,无论怎样,明智光秀、乃至于明智一族,都将死无葬身之地,万劫不复。
光秀是否像阴谋论中那样愿意燃烧自己,成就别人?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如果明智光秀真是这样一个大义凛然之人的话,当初便也不会站在织田家的一方攻打旧主足利义昭了。
总之,无论明智光秀谋反的原因为何,那个名震天下的织田信长终究是死了,连尸骨都没有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