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科学HiFi骗局之耳放没有用,听出来区别都是“脑放”

2023-02-28 19:34 作者:Kynite  | 我要投稿

——HiFi之所以存在大量争论的原因是声音难以量化以及人与人的感知能力存在巨大差异,即使是人类最敏感的视觉也有50%以上的人几乎无法分辨4K与8K分辨率,详情可见上一篇专栏(CV22068178

认为大乌一代是beats的在日up主万福猫主任

       耳放在HiFi一般指的是独立耳放,是模拟信号的放大器,具有相同原理的音箱功放可以粗略的理解为功率更大的耳放,因为任何可以播放音乐的设备必然都带有解码和耳放,像大部分集成设备例如手机、电脑都有集成在主板上小型耳放 不然无法驱动扬声器(音响,耳机)。二者的关系就像独立显卡和集成显卡

电脑主板上的集成耳放

       耳放最直观的提升就是功率,也就是大部分模棱两可地认为的“推力”,魅族小尾巴pro的最大输出功率为 60mW@32 Ω,而POPU PH04 pro可以做到 7125mW@32 Ω (单端输出)。但耳放的提升并不只是功率,阻尼系数、输出内阻、总谐波失真、信噪比、转换速率、声道分离度 、接地屏蔽、振铃、瞬态交互调变失真等其他参数也各有不同。如果认为这些参数的变化是“人耳不可闻的”,耳放只有功率差异的某些“科学HiFi”人士,那显然是无知且傲慢的说法,和那些买相机只看像素的门外汉一般的”参数党”没有什么区别,比如仅有2020万像素的佳能1DX Mark2照样可以拍出细腻的照片。

1DX Mark2样张(网络已压缩)

       有些耳放是可以弥补耳机自身缺陷的,比如著名的hd800在5-6K频段的峰响度偏高,hd800的6k峰使得hd800的高频回放听起来非常刺激,这样的亮度显然是失真的。尽管设计师Axel Grell认为5-6K的峰在试听测试中是“可以忍受的”,但森海还是把自家配套的耳放HDV820的输出阻抗加到40欧姆,牺牲阻尼系数以削弱高频的上翘高峰。再后来森海索性推出了HD800S也就是HD800 should be的版本(S的真正意思)来弥补HD800在三频上的漏洞和低密度的缺陷,以及降低对耳放的要求。我们可以从两者的频响曲线图里看出HD800S目的明确,不再拥有像HD800一样的6k高峰。至于有人觉得HD800比HD800S更加中性好听的事实,只能让我为他们的审美和判断感到汗颜。

虚线为HD800,实线为HD800S

       耳放的区别不仅在于常见的THD和信噪比之类的参数,更何况人类目前的物理水平无法完全量化声音,但如果“科学HiFi”党连参数变化都认为是“人耳不可闻”,那“科学HiFi”是否就是伪科学的存在?嘴里操着与耳放电路完全不相干的初中知识的“知乎盐究员”真的能实锤耳放这个已经至今发展超过60年的放大电路吗,这样的人是否真的可以成为大众的科普人?还是吹嘘履历,整日在知乎、b站等平台欺骗小白,胡搅蛮缠的伪科学忽悠分子?

认为平衡放大都人耳不可闻的鬼斧神工119

        著名“科学HiFi”人士在推荐自己产品“理性派x5”(虽然在半年内就下架了,但出品人仍未公开其参数,甚至连该音箱的灵敏度现在也渺无音讯,这看起来可一点都不理性),要求消费者还要用最低600元的SA300功放(40W@8Ω),甚至更贵的拓品PA5。首先我们可以得知这位“科学HiFi”人士认为耳放之间的区别“人耳不可闻”,那么请问为什么还有“最好上xxx”这个选项,他可能会说PA5的功率更大(85W@8Ω),但是根据“科学HiFi”的说法是,用HD800S举例,因为灵敏度为97db/mW的HD800S在1mW下即可达到97db的瞬时响度,每3db的音量增大(也就是提升到原来两倍的音量)就需要提升到两倍的功率来实现,远超人耳听音乐时的一般音量(60db-80db),那么请问这种多出来的功率真的有意义吗,如果有那么再请问为什么不推荐更加便宜而且功率更大的的伟良3255功放(150W@8Ω)?为了打倒所谓的玄学而树立起另一支玄学,是否自我矛盾?

       只有社会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方法,破除耳放迷信的最好的方法就是线下试听,全国耳机店和展会并非凤毛麟角。HiFi确实有一时半会说不清楚的玄学,但因为有玄学而直接诋毁HiFi行业或辱骂HiFi玩家是否有点过于偏执?HiFi上确实有玄学用语,但这只是约定俗成的一种描述用语而不是空穴来风的“脑放”。这种“黑话“”广泛存在于各个领域,摄影圈更是“黑话”集中地,“高光亮而不溢;暗部黑而不死;过度锐而不硬;画质润而不腻。焦内如刀割般犀利,焦外如奶油般化开”但没人会说是器材价格带来的心理作用,而去攻击整个行业甚至玩家,只因为图像相比声音更直观,声音更难量化,所以给了“科学HiFi”一丝丝的生存空间。这个行业还有很多需要介绍的概念,但绝对不是一两个参数就可以完全概括的。摄影圈讲究“眼见为实”,HiFi圈讲究“耳听为实”,不管再多的概念或者玄学,任何的说法和观点都可以通过实听来验证,二极管风气需要剔除,圈内毒瘤需要铲除。HiFi行业没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只是需要一个有系统性语言与知识的人来普及罢了。

科学HiFi骗局之耳放没有用,听出来区别都是“脑放”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