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刻板印象,道德绑架和过度解读
前言:今天不输出,仅谈论相关话题,不要夹我,谢谢审核员鹅。
正文:过度解读,是一件很微妙的事,这两年感受比较深刻,即无论我的言论有多浅显多随性,都能被某些人解读成可以上升到我品格层面的行为动机。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如果仅是影响其他人对我个人的看法,我连一个眼神都不会给。但是,我隐约通过很多人的明示暗示得知,这样的过度解读已经被有心之人利用,通过掌权者影响到我的实际权益,包括但不限于通过正当途径却无法维权,无人受理等等。我认为这比真相本身更让人唏嘘不已,是不是哪一天我被人陷害到失了工作丢了名额只是因为我在某一天夸了一家早餐店的拌面很好吃???原本我觉得这是种荒唐的事,但是就我这两年的所见所闻来看,这样的事似乎真的有可能发生。
道德绑架,这是一个奇怪的社会现象,人们总对一些无关紧要无伤大雅的事开启强档的道德绑架,而对于一些真正违法犯罪的事件人物却不敢有只言片语,甚至是逃脱法律制裁的罪恶也不敢吭声。愤怒戾气变得廉价,而对于真正天怒人怨的恶行竟然无人指责全部闭嘴?这简直匪夷所思,就好比,宁可无限制道德绑架一个正常人不惜用精神层面人格层面污名化,也要将一个已被诊断为精神异常的患者的所有行为合理化。这究竟是对于医生专业权威的挑衅还是别的什么。我无从得知。
刻板印象,我不知道为什么,好像越来越多的事都掺杂了这个概念。究竟是因为人们生活节奏过快,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对事情进行全面的了解,还是其他什么。这种事让人很气愤,往小了说只是对群体或者地域等的固有看法在日常生活中无伤大雅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往大了说是会影响到一些实质的权益,在未涉及法律的层面,刻板印象占了决策的很大比重。我不明白为什么现在越来越看重出身,家庭背景第一学历等等,可能是因为现在有能力的人越来越多,努力的人也越来越多,所以竞争力的权重分布开始向出身倾斜。建议我是没法提出的,我如果能想到怎么解决,就不用坐这儿敲键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