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小卫智库 | 什么是职业健康保护行动?保护范围的依据是什么?

2022-05-30 10:53 作者:卫灿公卫研习社  | 我要投稿



主题来源


汕头大学 2022届真题

题目:中国职业健康保护行动将过度疲劳和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系统疾病的发生、工作压力等问题纳入职业健康保护范围的依据?

**参考答案见文末


美好生活靠劳动创造。广大劳动者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精益求精,谱写出新时代的劳动之歌,为实现全面小康贡献出宝贵力量。


我国作为世界上劳动人口最多的国家,劳动者的职业健康的老问题与新挑战共存,正面临着多重疾病威胁并存、多种健康影响因素交织的复杂局面。


因此我国提出“健康中国行动”,全面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促进人民健康发展、建设健康中国。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经济全球化以及工作场所环境、生活行为方式的变化,我国职业病防治控制形势与职业健康工作面临发展不平衡、服务不充分的问题,劳动者在工作场所接触各类职业性有害因素引发的职业健康问题依然严重,新的职业健康危害因素不断出现,疾病和工作压力导致的生理、心理等问题已成为亟待解决的职业健康新挑战[1]。


近年来,我国每年报告的新发职业病病例数量均在2万例以上,截止2018年底,我国累计报告职业病病例数达98.5万例[2]。


所以实施“职业健康保护行动”,是党中央国务院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切实保障劳动者健康权益的又一重大战略决策。在当前“十四五”规划即将开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历史性交替的重大节点上,职业健康工作面临重大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职业健康保护行动”为做好新时代职业健康工作指明了方向、开拓了思路、创新了方法。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我国职业健康工作将迈向新的、更高的台阶[3]。

▲ 图片来源于网络

职业健康保护行动主要包括:劳动者个人、用人单位和政府三个方面的内容。


1、劳动者个人的行动


主要包括:

①倡导职业健康工作方式

②树立职业健康意识

③强化职业病防治法律意识

④知法、懂法

⑤加强劳动过程防护,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自觉、正确地佩戴个人防护用品

⑥提升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

⑦加强防暑降温措施


除了企业职工外,加强长时间伏案低头工作或长期前倾坐姿人员、教师、交通警察、医生、护士、驾驶员等特殊职业人群的健康保护等七个方面[4,7]。


2、用人单位的行动


主要包括:

①为单位劳动者提供卫生、环保、舒适和人性化的工作环境

②建立健全各项职业健康制度

③加强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措施

④“三同时”管理,优先采用有利于防治职业病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等

⑤加强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日常监测、定期检测与评价,在醒目的位置设置职业病危害公告栏,应对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在其醒目位置处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⑥建立职业病防治和健康管理责任制

⑦建立职业健康监护制度


规范劳动用工管理,依法与劳动者签订合同,为劳动者缴纳工伤保险费用等7个方面[5、7]。


3、政府的行动


其中包括:

①研究修订职业健康法律法规、标准和规章

②研发、推广有利于职业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

③完善职业健康技术支撑体系

④加强职业健康监督体系建设

⑤加强职业健康监督检查、优化职业病诊断程序和服务,加大保障力度

⑥改进信息管理机制和信息化建设

⑦组织开展“健康企业”创建活动,拓宽丰富职业健康范围,积极研究将工作压力、肌肉骨骼疾病等新职业病危害纳入保护范围,营造职业健康文化等7个方面。


政府行动涉及卫生健康、发展改革、科技、工业和信息化、教育、民政、司法、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市场监管、医保、工会、妇联等十个多部门和单位[6、7]

▲ 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职业健康保护已成为提升人民群众健康获得感、幸福感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基础。


按照推进健康中国行动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要求,国家卫生健康委将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从以工作场所职业危害控制和职业病诊断治疗为中心,加快转变到以劳动者健康为中心上来,不断推动用人单位落实职业健康的主体责任,提升劳动者个人的健康保护意识,政府和社会持续为劳动者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为《“健康中国2030”的规划纲要》职业健康工作目标实现作出应有的贡献[3]。


小卫点睛

 课本定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人卫8版

第一章第二节 职业与健康

第二章  职业心理学 职业工效学


知识点


1、职业性有害因素(occupational hazards or occupational harmful factors):


在生产环境中存在的各种可能危害职业人群健康和影响劳动能力的不良因素统称为职业性有害因素,亦称职业病危害因素。


其中分为三大类: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2、职业病(Occupational Disease):


广义上讲,职业病是指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时间超过一定的限度,人体不能代偿其所造成的功能性和器质性病理改变,从而出现相应的临床征象,影响劳动能力。


3、职业紧张(Occupational Stress):


“紧张反应”由英文strain”翻译而来,是紧张造成的生理心理应激,是一种效应。


职业紧张目前比较通用的定义是:在某种职业条件下,客观需求与个人适应能力之间的失衡所带来的生理和心理的压力。


压力是一种心理上被压迫的感受是促使一个人的精神思想以及身体状况处于紧张状态的条件。职业紧张是长期存在的适度的紧张对劳动者的工作和生活是有利的,但长期过度的紧张可损伤劳动者身心健康。


4、工效学相关疾患:


生产劳动过程中一些工作任务需要劳动者长时间保持某种特定的姿势或处于一种强迫体位,长期固定姿势特别是强迫体位是造成肌肉骨骼系统的累积性损伤的常见原因。


劳动负荷过大、节奏过快等原因也可以引起机体某些部位的损伤或疾病。


一些职业由于长期集中于某些器官的使用,造成这些器官的过度使用而引发疾患。


因牵拉压迫或摩擦等原因,也可使机体某些器官或组织发生功能性或器质性变化甚至形成职业性疾患。


上述疾患与工效学因素联系密切,可以称之为工效学相关疾患。


真题透视


真题复现

**汕头大学2022年真题

中国职业健康保护行动将过度疲劳和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系统疾病的发生、工作压力等问题纳入职业健康保护范围的依据?


参考答案


劳动者产生“职业紧张”,引起不良的心理行为效应和精神紧张效应,以至于可诱发紧张有关疾患、职业性紧张综合征,甚至“过劳死”已经成为职业卫生突出问题。


劳动过程中,劳动者的不良体位以及不合理的工作安排导致如“鼠标手”的工效学相关疾患的发病率日益增加。这类劳动过程中产生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引起了各种各样的职业病和职业相关疾病。职业病健康保护不应该局限于治病疗伤,而要求促进职业者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早期发现职业健康损害,不仅要防治特有的生产性毒物的健康损害,也要重视防治“职业紧张”、“不良体位”等职业性有害因素,注重一级预防。实现职业健康保护行动的“提升职业健康工作水平,有效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切实保障劳动者职业健康权益”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胡世杰.加快实施职业健康保护行动[J].中国职业医学,2021,48(01):1-5.

[2] 李涛,李霜.健康中国战略与职业健康保护[J].中国职业医学,2020,47(05):505-511.

[3] 开展职业健康保护行动  保护广大劳动者健康[J].健康中国观察,2019(11):64-67.

[4] 职业健康保护行动:劳动者个人行动[J].中国职业医学,2019,46(04):507.

[5] 职业健康保护行动:用人单位行动措施[J].中国职业医学,2019,46(05):621.

[6] 职业健康保护行动:政府行动[J].中国职业医学,2019,46(05):590.

[7]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EB/OL].[2020-10-25].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6/content_5133024.htm


小卫智库 | 什么是职业健康保护行动?保护范围的依据是什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