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人对家人亲人态度不好脾气不好,对外人缺态度好不发脾气脾气好?
说这个问题,首先剖析问题。我们说生活中往往有些人在对待家人和外人的态度方法上有着较大差异。要么是对家人态度很好很少发脾气,但却对外人脾气不好好发脾气。要么是对家人态度不好好发脾气,但却对外人很好不好发脾气。
在这种差异上,涉及到的是不同关系类型下人的在态度和脾气的不同表现问题。是一个人与两种不同关系类型的问题。表面上很多人会以为一个人的好态度和脾气是有限的,就像手中有数的钱一样,用在这里多了,用在哪里就少了!对家人态度好不发脾气了,那么对外人的好态度就少了脾气就多了,因此就会出现问题中的说法。
但真的是这样吗?其实不然。
一个人的好态度和脾气不是有限的,也不是必然有或者必然无的。更不是给这个人好态度就给不了另一个人好态度,给这个发了脾气给另一个人就没有脾气可发了。
一个人表现出来的好态度是一个人的内心舒适感的表现。一个人表现出来的脾气是一个人内心不适感的表现。
在关系类型上来说,家人是家庭关系,对陌生人是印象关系。家庭关系是一种频繁来往型的亲密关系,印象关系是一种短暂的一过性的关系。之前我在其它文章里讲过,导致关系问题出现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关系的来往频繁度。不管在任何关系中,关系人之间交往的越频繁关系问题发生的几率和频次就越高。因而可见,家庭关系比陌生人关系在事实上存在着更高的出现关系问题的几率。
家庭关系比陌生人关系具有更高的关系问题出现频率,因此一个人对家人更容易出现一种不好的态度或者发脾气的情况。这种态度不好和发脾气多是这个人在家里与家人相处交往中心理不舒适感的表现。
印象关系是陌生人之间的关系,在两个陌生人接触时,双方都会凭借自己的印象表现出对对方的言行举止。印象好就会表现的热情或不热情,影响不好就会表现的热情或不热情。但在印象关系对应的态度和脾气上来之前,因为印象是初步的模糊的不可靠的,因此双方在心里都会对对方具有较强的防范心理。这种防范心理活动往往表现为对陌生人示好或者示敌意,以使自身满足自己的防范心理诉求。
讲到这里,我们明白了家庭关系和陌生人印象关系的不同。两种关系不同进而一个人在对待家人及对待外人的态度和脾气差异的原因就基本知道了。家庭关系来往频繁,固然关系问题就多,自然在与家人相处中态度容易变化,脾气也较多。陌生人的印象关系来往极其简单低频,甚至一生也就仅仅与陌生人发生过一次印象关系。所以关系来往频次极其低,固关系问题出现的几率很小,自然在于陌生人相处时就会表现出以礼相待客客气气。
其实上面说的一堆基本是学术知识层面的分析。可能不太容易看懂。
其实一个人对内对外不同的态度和脾气表现,凸显了两个问题。一是这个人的家庭关系出现了关系失衡问题。因为失衡,导致家人之间的关系变得一方为主导而另一方为被动。主导的一方因为主导的优势心理地位,导致自己对自己的言行举止缺少风险归束意识。表现得容易态度不好容易发脾气。解决这个问题非常简单,把家庭关系的失衡状态摆平衡就行了。态度不好爱发脾气的一方就会态度好起来不轻易发脾气了。
还要有一点要讲到。一个人在对待家人和外人的态度不同上,对待家里人的态度行为是一种潜意识行为。对待外人的态度行为是一种主意识行为。潜意识行为容易改变,主意识行为不好改变。因为潜意识行为是心理原理,主意识行为则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意识行为。
但之前说了,不要认为一个人对家里人的态度脾气和对外人的态度脾气就必然是对立的相反的。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正常的状态是一个人对内对外都有好态度好脾气。只是对家人的态度脾气的潜意识需要改变而已。

最后:
如果你的家人出现了问题中所说的情况,对家里人态度不好容易发脾气,对外人态度好缺不发脾气。要把注意力放在家庭关系的调整上,而不要分心去注意他与外人的关系。因为他对外人的态度和脾气表现和对家人的态度和表现没有关系。思路和逻辑要正确。不然你费死劲也解决不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