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刷完《流浪地球2》后,我越发想把这些文字写下来!
寒假过去已经一周有余,假期有时,回忆无价,在这个假期里,大家应该或多或少的增加些了美好的回忆吧。对我而言这个假期里美好的回忆中有一件事情绝对是远胜旅行和美食的,也是更有意义的事情,人生中第一次去影院二刷了一部影片,那就是《流浪地球2》,两次观影的过程我都是红着眼眶看完的后半程。 长大后,生活从来不轻松,让我们习惯在公共场合保持成熟的体面和理智,甚至是在电影院也是如此,所以当眼眶泛红时,我以为猛吃一口爆米花或者可乐,今天的我还可以像以前一样,在感动的同时做到感性和理性的五五开,直到影厅里响彻起那一句荡气回肠的“中国航天飞行中队 五十岁以上的出列!” 说回观影后的一些个人小体会吧。首先感觉到的,整部影片不但保持了从《球1》延伸而来的许多优秀设定,从画面到剧情上更是进行了一次强力升华,虽然是前传性质,看后却觉得故事线更为波澜壮阔。然后就是相对比之前我看过的一些同类型的科幻电影,《球2》独特的中国视角让我觉得特别喜欢,虽然随着剧情推进,我发现它是多主角故事线来叙事的,起初有一点点的担心,因为多主角的故事线比较容易让观者陷入混乱,进而影响故事的线性推进和影片的观感,但是《球2》确做的很好,甚至配合壮丽的故事背景和科幻设定,多主角故事线不停的交错,节奏却仍然清晰,甚至能更好的营造出一种壮丽的史诗感。导演和制作组一定花费了很多的心血来打磨吧,属实不易。““创新和诚意”,这就是《流浪地球2》制作组带给我的感受。 其实相比一刷,二刷时的情感波动会相对平缓,也就可以更多的体会到一些之前没注意的细节和深意。影片中有一个细节,天崩一样的月陨即将到来时,轮椅中的周喆直倚窗而坐,他眉头深锁,却用平静的语气缓缓说出了八个字 “危难当头 唯有责任!” 窗外的世界,月球碎片划过天空,在城市的上空撕开一道道鲜红的伤口,接着重重砸向地面,一发接着一发,无情地毁灭着人类最后的家园。人们悲伤、绝望 、哭喊,一片一片的森林、沃土,化为火海废墟,灾难冷酷无情的步步紧逼,但是,只要人类一息尚存,总有两样东西不会消失,那就是“希望”和“爱”!如果人类文明泯灭消失,最终陪人类深埋的最宝贵的一定也是这两样东西。 当灾难将要吞噬人类之前,希望和爱能把人类科技汇聚成一把锋利无比的巨剑,一把可以凝聚起人类文明所有的力量,横亘在人类和毁灭之间的锋利巨剑。而责任,就是挥舞起这把巨剑的能力。这能力是沉重的,不是玄幻剧本中的手持神兵可揽月一般的神迹,也没有爽文情节里的一战成名天下知。责任是个人精神无私的付出,是个人肉体历经的痛苦,是个人生命决然的牺牲,是一种信念。“危难当头,唯有责任”,刘培强、周喆直、图恒宇皆如是,影片里的每一个为责任而光荣牺牲的人,皆如是!之前和一个朋友聊天的时候,她说了一段让我印象很深的话“文明的传承,其实很难很难,四大古文明,现在只有我们华夏文明还在,不是因为我们经历的战乱少、地缘好,事实上,我们华夏文明经历的可考证的战乱是最多的,只是因为每次在华夏文明危难之时,总会出现一批人,他们的信念让他们在生死面前选择了无私的牺牲自己来拯救大多数同胞,肩负起他们本可以逃避,甚至大多数人都选择了逃避的巨大责任。他们可能是固执的人,可能是外表平凡的人,可能如芸芸众生一般貌不惊人名不经传,但他们注定是不平凡的。他们选择了责任,选择了牺牲,他们舍弃小我,选择希望,选择去爱所有人,去守护大爱。即使他们知道,自己追寻的大爱,其实也就是无数个体的自私小爱。希望也并不是虚无美好的乌托邦,而是生生不息的市井炊烟,但他们依然选择追求那个大我,即使那个千千万万个普通人的小我永远不会记得他们的名字。只因这样的大我可以让其他人有了继续选择小我的权利,而后千千万万个小我,都能拥有属于自己的酸甜苦辣的人生。于是他们挺起胸膛,以名为责任的力量,挥舞着用爱和希望铸就的工业巨剑,与化身为灾难的恶魔对抗,直到生命消逝的前一刻还在矗立着、矗立着……守护着身后的民族、国家、文明。如同黑夜里绽放的美丽焰火,留下永恒的璀璨,如果希望是有颜色的,一定也和这五彩斑斓的焰火一样灿烂,不是吗? 影片的最后MOSS与刘培强有一段对话,“人类的命运,取决于人类的选择”,刘培强的回答是,“我选择希望”。希望给人一个积极温暖的未来,它诞生于绝望,却总是与有信念并坚信它的人一同创造奇迹。这也是我理解的,为什么影片中周喆直平静而坚定的一句“危难当头,唯有责任” 就道出了人们为什么挺身而出,为什么勇往直前,为什么不畏生死的原由。这些平凡却又不凡的人们,在渐渐冰冷的太阳系里 用生命把爱和希望的火光点亮,在绝望的深海里,在迫近的月表上,在暴戾的木星旁,在无尽的宇宙中,绚烂的火光后,人类文明得以延续,希望和爱还将继续和人类文明一同相伴。 14万年前,让那根断裂的股骨愈合的力量,会继续在这漆黑冰冷的旅程里带给我们温暖,正如影片中那句说过许多次的话一样,“我在,我一直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