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思奇:关于如何评价斯大林的哲学思想:学员同志们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过程...

艾思奇:关于如何评价斯大林的哲学思想
(1963.7)
学员同志们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过程中,提出:怎样正确评价斯大林的哲学思想?对他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如何评价?
这个问题可以简要地讲一讲。斯大林的哲学,特别是对他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本书如何评价呢?
一、斯大林哲学著作的优点
首先应当肯定,斯大林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书,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著作,绝不是修正主义的著作。这本书简单明了,有一些地方也是相当深刻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这样简单明了、字数不多,便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概括起来的著作,在以前的经典著作里面是没有的。斯大林这一本书,在一定程度上是实现了马克思的一个愿望。马克思曾经有过这样的希望,很想把哲学用很简单、很通俗的话写出来。马克思自己没有写出一本通俗的,简单明了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斯大林这一本著作,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马克思的愿望。毛主席的《实践论》,《矛盾论》 也是实现了马克思的这个愿望的。《实践论》《矛盾论》在认识论问题上,在如何分析矛盾这个问题上,比斯大林的著作更具体、更深刻。
斯大林著作的优点,首先第一句话就说到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的党性,这是很突出的优点,和修正主义哲学比较起来是一个鲜明的对照。现在苏联有两本哲学教科书,根本不提哲学的党性。斯大林说的“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党的世界观”这一句话,修正主义是害怕的。康斯坦丁诺夫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库西宁的《马克思主义基础》,取消了斯大林这一思想, 也就是取消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思想,尽管他们长篇大论地引用了马克思、列宁的话,但是他们取消了马克思唯物主义党性,实际上根本取消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我们前几次讲课中曾说,苏联修正主义哲学著作在辩证法唯物主义方面看不出多少修正,这是说从字面上、形式上好像看不出什么修正,好像是马克思主义的,并不是讲实质上。在实质上是根本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取消了。因为只要把要害的东西取消了, 马克思的整个观点,把它重要一点取消了 ,这个观点就没用了。比如一部很好的机器,你只要把它的一个重要螺丝钉弄掉了,这一架机器就没用了,形式上好像还是那一架机器。修正主义把马克思主义的党性取消了,马克思主义就根本没有了。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不是什么别的世界观,把无产阶级这个词取消了,就没有什么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斯大林哲学著作的一个突出优点,是第一句话就讲哲学的党性,毛主席的《实践论》也讲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是阶级性,“公然申明辩证唯物论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阶级性就是党性。苏联把辩证唯物主义说成是全民的哲学,是人性的表现,不是无产阶级阶级性的表现。
二、对斯大林哲学著作的批评不能无的放矢
有些人批评斯大林说,他把世界观和方法论割裂了,这是无的放矢。他首先讲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党的世界观,然后分开来说,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对世界的理解,辩证法是无产阶级用来观察世界的方法。所以,斯大林是把世界观和方法论统一起来讲的。世界观是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又是我们研究问题的方法。一个是理解的方法,一个 是研究的方法,实际上还是方法。那种批评是没有意义的,是无的放矢,没有任何作用。
斯大林的著作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对每一条哲学原理都指出它的实践意义,就是说要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这一点也是他的优点。比如这一条原理是一个世界观,这个世界观运用到实际中去怎么来解决实践问题,这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原则。这一点斯大林把世界观和方法论统一起来了,方法是指导实践的方法。这也是他的优点,这一点也很深刻。第一句话讲哲学的党性很深刻,每一条原理都讲到实践意义也是很深刻的。
苏联对斯大林有一个批评,说斯大林把哲学原理简单地拿来对具体问题做出结论。这个批评也是无的放矢。斯大林自己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研究实际问题的方法,一般不是简单的做结论,他所有的著作都不是那样简单化,而是用哲学原理对具体材料做具体分析。比如民族问题,列宁主义基础,都没有简单的套材料,或是原则加例子的痕迹。指出某一条原理的实际意义,不是把原理简单地套在每一个具体问题上。他总是说,这个原理作为方法来看有什么意义,在方法上提供一个什么原则。唯物主义肯定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这是一种世界观,物质在先,精神在后。这个原理的实际意义是什么呢?就是我们对实践问题的了解,首先要研究客观规律,并不是说这一原理对某一个具体问题可以做出结论,一般的是告诉我们在研究问题的时候,要首先研究它的客观规律,不要从主观出发。这是对的。辩证法的矛盾规律,它的实践意义就是我们处理实际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分析矛盾,注意斗争。这没有什么简单化的东西。
斯大林解决问题一般不是简单化的,也许在个别问题上有,在自然科学上可能有,比如在处理李森科学派、摩尔根学派问题上,说摩尔根学派是唯心主义。这有一点简单化。摩尔根学派有不少人是唯心主义,有些人是神甫、牧师,但有一些人不是唯心主义,像中国的谈家桢是摩尔根学派,但他不是唯心主义,他现在相信唯物主义。就算斯大林在这个问题上简单化了,那也是个别问题,攻其一点,尽量夸大,不及其余,这是登徒子的办法,修正主义攻击斯大林就是登徒子的办法。
有些人批评斯大林,说他在结构上有问题,先讲辩证法,后讲唯物论。这个批评也是不对的,讲辩证唯物主义没有一个绝对的结构,要看具体情况,可以这样,也可以那样。恩格斯在《反杜林论》里面,把辩证法放在历史唯物主义后面来讲,先讲道德和法,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方面问题,后来才讲辩证法。我们的教科书是先讲辩证唯物主义,后讲历史唯物主义。先讲辩证法,后讲唯物论,这不是斯大林的问题,是苏联哲学家的问题。斯大林这样做不一定错,在一定的条件下,怎么写更有利就怎么写,没有一个绝对的写法。列宁写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只讲唯物主义,辩证法几乎没有讲,历史唯物主义在最后一章讲了一点,难道列宁错了?列宁没有错,当时理论上的斗争需要这样写,就这样写。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应该有一个绝对的、死的结构,它本身是发展的、灵活的,所以它的结构也应该是千变万化的。这个说法没有什么可以批评的,没有一个规定,没有格式。比如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不讲辩证法的规律,也不是错误。
三、斯大林哲学思想的缺点和错误
斯大林专讲辩证法,不讲规律,可以说有缺点,但不能说是错误,斯大林不讲,别人可以讲,恩格斯已讲过,也就可以了。现在苏联批评斯大林的这些所谓错误,实际上不是他的错误,都是无的放矢,都没有批评到斯大林的真正错误所在。 如果说斯大林这本书有错误的话,我看只有两点:第一,是强调对立面的斗争性,不注意到对立的统一。就是认为根本对立的东西是没有统一性的,统一的东西不能有斗争。这样一种思想就不对,在贯彻对立统一这个规律问题上有一些不彻底,这是在理论原则上有一点缺点。讲到对立斗争的时候,不承认有统一性, 讲到统一的时候, 不知道统一内部有斗争。这个缺点影响他另外一个缺点。
所以,第二个缺点是对社会主义社会矛盾没有看清楚。这是一个实际问题,在实际斗争里面忽视了社会主义社会里面的矛盾,首先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其次是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把社会主义社会看成是统一的,因此不注意它有矛盾,特别是不注意它有斗争。《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这一本书最后表示斯大林逐步改正了他的错误,肯定了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在社会主义社会里面还有矛盾,但是改正的不彻底。在书里面还讲到这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不会变成对立。这个提法很不清楚,怎么不会变成对立?我们现在很清楚,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在社会主义社会里面可以发展成为对立,所以他虽恢复了辩证法,但不彻底。
至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他在临死的时候,还没有看到恢复辩证法的情况,一直强调各民族、全国人民政治上和道义上的一致,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强调这一条,认为上层建筑和基础没有矛盾了,这可以说是一种错误。
四、公平地评价斯大林哲学思想
斯大林的错误是个别的,不是要根本取消马克思列宁主义,不是修正主义。所以,这种错误是可以原谅的。因为他是在一个国家首先建立社会主义,经验不足,第一次由社会主义物质变为社会主义精神。在第一次物质变精神中间那个精神,不能完全反映物质是可以原谅的。我们要批评斯大林的错误和缺点,但是要采取原谅的态度,特别是要首先肯定他的成就,肯定他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辩证唯物主义者,然后来批评他的个别错误,这样才是公平的,像修正主义者那样,把他一棍子打死是有害的,是要打击无产阶级事业,打击共产党,不是真正要批评斯大林的错误。
(曾收入《艾思奇讲稿选》上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