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小辞典·外国哲学史部分》2.3.29 黑格尔
【本文转载自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 仅供学习参考】
29、黑格尔(公元1770—1831年)
德国古典哲学的著名代表之一,客观唯心主义者。出身于官僚家庭,做过家庭教师,报纸编辑和中学校长,主要是在大学教书,一八一八年被普鲁士王国委任为柏林大学教授,主持该校的哲学讲座,成为御用哲学家,一八二九年又被提升为柏林大学的校长。他政治上是一个保守主义者,向往君主立宪,为普鲁士王国涂脂抹粉,称普鲁士王国是绝对观念的体现者。
黑格尔是近代欧洲最大的唯心主义的先验论者,自称他的哲学体系是绝对唯心主义。他公开主张精神是第一性的,理性是世界的灵魂,认为一切都是由绝对观念[1]产生的,一切又都要回到绝对观念中去。他把自然界和人类都说成是绝对观念的异化或外化,这完全颠倒了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马克思认为这种唯心主义的颠倒,简直像儿子生母亲一样的荒谬。
黑格尔创立了包罗万象、内容丰富的新体系,具体说来,他的哲学体系是由逻辑学、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三部分组成的。按照他的规定,逻辑学是研究纯粹观念的科学;自然哲学是研究自然中的观念的科学;精神哲学是研究人类中的观念的科学。
黑格尔的主要功绩是:进一步批判了形而上学,恢复和发展了辩证法这一最高的思维形式;第一次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不断运动发展的辩证过程,并力求寻找出它的内在联系。列宁说:“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黑格尔辩证法这个最全面、最富有内容、最深刻的发展学说,是德国古典哲学最大的成果。”[2]黑格尔在辩证法上所以能做出很重要的贡献,不仅受当时的时代变革和自然科学发展的影响,并且还得益于德国古典哲学中辩证法已有的成就。但是,他的哲学体系却是最大的形而上学虚构,是极端神秘的,他的辩证法是唯心主义的,在其原有形式上是毫无用处的。教员说:黑格尔“对于辩证法曾经给了很重要的贡献,但是他的辩证法却是唯心的辩证法”。[3]
黑格尔处于旧的政治制度和宗教制度复辟的时代,他未能摆脱这一时代的束缚和偏见,他的哲学思想具有明显的两重性,唯心主义体系和辩证方法处于无法解决的矛盾之中。这是由他代表的德国资产阶级的两重性[4]所决定的。总的说来,由于他更倾向于保守,在体系上花的功夫更多,所以,他的哲学思想中革命的方面[5]终于被保守的方面[6]给闷si了。
黑格尔不仅把物质世界变成了思想世界,而且把整个历史也变成了思想的历史。他公开宣扬英雄创造历史的唯心史观,把统治阶级的英雄人物说成是绝对观念的代理人和人类历史的创造者。他认为英雄人物是最卓越、最懂事的,根本不需要别人帮助,如果采纳别人的计划和意见,反而会使自己受到限制。这完全是反动的天才论。
黑格尔从大日耳曼主义和欧洲中心论出发,对东方哲学、中国哲学的态度是极端错误的,傲慢地认为东方和中国的哲学只不过是一些宗教观念。但他瞧不起孔丘,却是值得重视的。他认为,孔丘的名声虽然很大,但实际上水平却很低下,并用挖苦的口吻说:“我们根据他的原著可以断言:为了保持孔子的名声,假使他的书从来不曾有过翻译,那倒是更好的事。”[7]
恩格斯说:“黑格尔的整个学说,如我们所看到的,给各种极不相同的实践的党派观点都留下了广阔的活动场所”。[8]我们要善于批判地对待黑格尔哲学,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这样才能正确看待他在欧洲哲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主要著作有《精神现象学》、《逻辑学》、《哲学全书》、《哲学史讲演录》、《美学讲演录》、《历史哲学》、《法哲学原理》等。
注:
[1] 也叫绝对精神。
[2] 《列宁选集》第二卷583页。
[3] 《矛盾论》。
[4] 特别是它的软弱性、反动性。
[5] 辩证法。
[6] 唯心主义体系和反动的政治观点。
[7] 《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120页。
[8]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2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