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俄军表现饱受诟病,为何说美军仍无法打败俄军?三点原因
作者:朱可夫
俄乌冲突打了300多天了,俄军打不过乌军已经成为了大家看到的事实。在俄乌战场上,乌军依靠自己的努力和西方的援助拼死守住了阵地。虽然俄军在多条战线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乌军依然掌握着整个战场的相对主动权。俄乌冲突何时结束,这还真的不好说。
但是,俄军打不过乌军,美军就能打过俄军了吗?事实证明,美军打败俄军这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至于原因嘛,有以下三点原因可以做出解释。
第一,拼战斗意志,俄军比美军强。
这是真的,如果美军要进攻俄军,必然是美军入侵俄罗斯本土的战争。美军调集大量的舰船,运输美军直接登陆俄罗斯国土。
但美军打到俄罗斯国土,俄罗斯就能输掉战争?错了,俄罗斯在历史上就有非常丰富的打败外敌入侵的习惯和战斗经历。1812年法国投入60万大军进攻俄罗斯,但俄罗斯军民在库图佐夫的指挥下英勇抵抗,打得法国60万大军只剩下2万残兵败将撤回去。1941年,希特勒投入550万大军入侵苏联。但苏军却在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给德军当头棒喝。俄罗斯国土很大,但俄罗斯人民的战斗意志却是极其坚韧的。不管是沙皇时代还是苏联时期,俄罗斯人或者说苏联人,他们都愿意用生命去捍卫国土,这一点是美军所不能比的战斗意志。那么美军只要敢入侵俄罗斯,其必将遭到比越南人民军和塔利班更加顽强的抵抗,俄罗斯举国体制能动员2500万人参战,这是美军要必须面对的问题。
虽然现代战争,高技术武器越来越重要了,但人的战斗意志依然是第一位的。
第二,拼核武器,俄军丝毫不输给美军。
万一真的打核大战了,美军赢在了核武器的数量多。但俄军的核武器也是美军所害怕的。
俄军核武器有2个优势。
1.俄军的核武器洲际导弹属于机动发射的洲际导弹,比如白杨M洲际导弹、亚尔斯洲际导弹,这些洲际导弹都是机动发射的洲际导弹,发射阵地不固定。美军根本无法锁定这些洲际导弹的具体位置,更别提将这些洲际导弹彻底摧毁了。
2.俄军的核武器有非常强大的铁路机动洲际导弹,型号SS24。SS24洲际导弹能在全国任何一个铁路竖立起来投入实战,美军也没法摧毁俄罗斯国内的全部铁路。
第三,俄罗斯的军工实力依然是强大的,俄罗斯的战争潜力不可忽视。
俄罗斯的军工实力如何?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美国外部再制裁俄罗斯的经济,俄罗斯军工的基础依然存在。只要俄当局自己不去自废武功,苏联时期的老底子军工就能一直用下去。此次俄乌冲突,俄军已经征召大批后备工人到工厂生产T90坦克,这就说明俄罗斯后方的军工力量依然在保持相对完整的运转。美国和俄罗斯打,可不是和小米加步枪的俄军去打仗,相反是和有飞机大炮核弹头的俄军打仗。美军耗得起吗?
那么,既然美军打不过俄军,为何俄军在乌克兰战场打得很糟糕呢?
这个问题该怎么说?美军在越南打得很糟糕,在阿富汗打得很糟糕,都失败了。但没人否认美国是第一军事强国。俄罗斯在乌克兰打得很糟糕,但没有人否认俄罗斯是全球第二军事强国。
俄罗斯之所以在乌克兰打得很糟糕,直接原因是战术和军事思想的问题,根本原因是后勤太落后。事情就是这么简单。
先说说这个战术和军事思想的落后。
难以想象,在人类历史进入21世纪信息化战争的今天,俄军使用落后的人海战术去和乌军拼杀。巴尔穆特战场,俄军对乌军的防御细节并不了解,俄军投入大量的重炮猛烈轰炸乌军阵地。轰炸结束后,俄军官兵手持步枪采用人海战术展开冲锋。整个巴尔穆特战场打成了一场21世纪的凡尔登绞肉机,俄军每天在巴尔穆特的伤亡就有上千人,整个战场打得非常惨烈。
为何非得上去用士兵的生命去填火海呢?俄军如果有大量无人机的话,完全可以用无人机去炸毁高威胁高价值的乌军阵地目标。在21世纪信息化战争的今天,让士兵用生命填火海,这战术实在是落后了很多。
俄军高层到一线士兵都没有形成完整的信息化作战指挥网络,如果要是放美军,美军至少不会让自己的士兵去硬拼敌人的阵地,而是选择信息化的侦察手段,搞清楚敌人阵地的每个据点的防御情况,然后再实施高强度但精准的火力覆盖。美军会投入无人作战平台,比如机器人或攻击无人机去执行相对危险的摧毁任务,进而减少士兵伤亡。有整个信息化作战平台对敌人实施的24小时战场侦察,信息化平台实时传输作战数据并提供精准的火力打击,这样的战争就能减少士兵伤亡。但俄军还掌握不了这些信息化作战的要点重点。俄军的思维似乎停留在机械化战争的时代。
而且,俄军的后勤似乎也跟不上来的。俄军的后勤很原始,单靠卡车和民用车辆运输后勤,其空军运输机没有发挥作用。各种无人作战平台也没有在后勤运输中发挥作用,俄军没能建立起适应信息化战争的联勤保障体系。这是俄军作战效率低下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俄军的教训确实很深刻,但俄罗斯依然是一个军事强国。俄军常规部队不行,但核武器确保了俄罗斯的国际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