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 第 10 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历史故事新编

2022-07-12 18:38 作者:讲历史的齐老师  | 我要投稿

圣索菲亚大教堂 

圣索菲亚大教堂,在希腊语中的意思是上帝智慧,它位于现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有近 一千五百年的历史。博斯普鲁斯海峡将伊斯坦布尔一分为二:一半在亚洲大陆,一半在欧洲大陆。而欧洲大陆的这边有一颗王冠上的明珠——圣索菲亚大教堂。这是一座土耳其著名的历史建筑,也是土耳其的象征之一。 第一代教堂被称为“大教堂”,于公元 360 年 2 月 15 日君士坦提乌斯二世在位时启用, 大教堂建在正在兴建中的帝国皇宫旁。随后因为国内的战乱而使第一教堂毁于一旦。公元 532 年,在第二代教堂被摧毁后,皇帝查士丁尼一世决定兴建第三代截然不同的大教堂。他仰慕罗马帝国的强盛,希望他的帝国能够有与罗马帝国比肩的荣光。他选用当时最优秀的物理学家伊西多尔和数学家安提默斯为建筑师,参考了圣经中提起的早期基督教徒使用的所罗门圣殿和罗马万神殿的圆顶,他们把这两个最神圣的建筑形式混合,创造出一个不朽神殿。 在当时超过一万人参与建造工作,宏伟的大教堂仅仅耗时六年即告建成,在 537 年开展了盛大的落成仪式。 圣索菲亚大教堂成为君士坦丁堡牧首的座堂,并且是拜占庭帝王仪式的首要场地,如加冕礼。在空间上,创造了巨型的圆顶,而且在室内没有用到柱子来支撑。教堂内部空间饰有金底的彩色玻璃镶嵌画。装饰地板、墙壁、廊柱是五颜六色的大理石,柱头、拱门、飞檐等 处以雕花装饰,圆顶的边缘时 40 具吊灯,教坛上镶有象牙、银和玉石,大主教的宝座以纯 银制成,祭坛上悬挂着丝与金银混织的窗帘,上面有皇帝和皇后接受基督和玛利亚祝福的画像。除了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外,马赛克也是这一时期重要的墙面装饰材料。 在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期间,大教堂被拉丁基督徒洗劫及亵渎。在拉丁帝国的占领下,圣 索菲亚大教堂成为了罗马天主教会的天主教堂,墙上多了许多圣经主题的马赛克镶嵌画。奥斯曼土耳其人在 1453 年征服君士坦丁堡,宣告了“土耳其时代”的到来。神奇的是穆斯林们也喜欢这座异教徒的建筑。因此,圣索菲亚大教堂被转换成清真寺,覆盖掉了基督徒引以为傲的基督拼贴画和壁画。随着土耳其共和国的建立,1934 年该教堂失去了其宗教意义。 次年,这座建筑重新以博物馆的身份对世人开放。1987 年,建筑师科隆提被委派翻修圣索菲亚大教堂,工人们在刮掉墙身上老化的不坚固的灰泥时,发现了在泥灰下面暴露出来的精巧的马赛克图案,后来将其描绘下来,集合成一本画册。 圣索菲亚大教堂曾经是希腊东正教堂,十字军东征时,又把它变成天主教堂。穆斯林来了之后,又变成清真寺。它记录了时代的变迁、帝国的兴衰和帝王的野心,而现在,它是一 座世俗的博物馆,每年寒来暑往,游人如织。

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 第 10 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历史故事新编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