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 第 9 课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历史故事新编

2022-07-12 18:36 作者:讲历史的齐老师  | 我要投稿

西欧城市的兴起 

公元五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西欧几乎没有城市。古罗马时代发展起来的城市遭到蛮族入侵的破坏,大都成了一片废墟。他们攻入罗马帝国的城市后,就拆 毁教堂、宫殿和剧场,取下这些建筑物的石块,去造房子和防御工事。少数的罗马城市被改 建成城堡,成了封建国王或主教的驻地。后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手工业从农业中独立出来,手工业者需要常常到集市上出售自己的产品。贸易开始复兴了,许多商人也带着外地商品到集市上来出售。时间一久,手工业者也来集市上开作坊,商人们则住下来开设商店。这 些集市就成了西欧城市的雏形。 公元十一世纪以后,西欧开始出现以工商业为中心的城市。开始时,这些城市的规模很小,一般居民仅在一万人左右。但到了十二世纪,欧洲相对和平的局面促进了商业的大发展, 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米兰、威尼斯和法国的巴黎成为欧洲最大的城市,各拥有近十万人口。 初期的城市房屋,内部的设施与农村的并没有差别,屋内的家具仅有一些箱子、长凳和 短床。由于房屋基本上是木制的,很容易发生火灾,万一失火,往往整个街区就化为灰烬。 用现代人的眼光看,中世纪的城市仍然是半乡村、不够文明的。道路常常大多是泥土路面, 尘土飞扬,热闹的地方才铺一些鹅卵石。在坑坑洼洼的路面上,挤满了赶车的、骑马的和步行的人。城里最宽阔的地方是市场。它位于城市的中心,有一块面积较大的广场。广场的四周,首先建立起市议会、法庭、铸币所、关税所,接着又聚集起市民的住宅、店铺和各种货摊。这里还有供城市用水的水井。 随着城市的发展,手工业分化的加大,一些城市里出现“新市场”,如鱼市、 干草市、 马市等等。城镇是富商们集中的居所。某些城市因其特产而远近闻名,米兰出产的铠甲、佛罗伦萨出产的毛织品、伦敦和科隆出产的黄金制品都为这些城市赢得了美誉。对乡下农奴来说,城市有着强大的诱惑力,它已成为逃亡农奴的庇护所。德国有一句谚语:“城市的空气 使人自由”。因为按照惯例,一名农奴逃出来,在城市里居住满一年零一天,就能获得自由。 甚至那些自由农民也来到城市寻觅致富良机。在这种情况下,手工业脱离农业而独立,成为社会分工和生产发展的必要条件。为领主贵族和自家生活需要而生产的工业,变成为出卖(市场)而生产的手工业。商品生产的出现和发展使西欧的封建社会进入一个迅速发展的新阶段。

欧洲大学的产生

中世纪的西欧,文化教育非常落后,完全被教会把持。教会为了加强封建统治,避免任何反抗意识的产生,有意使人民处于长期愚昧之中。教会禁止一切违背宗教神学的思想存在。 教士们刮去古代羊皮纸手稿上的学术著作,改为抄写宗教神话;教会开列大批禁书目录,封锁文化传播。教皇格列高利一世竟公开宣称:“不学无术是信仰虔诚之母”。结果,在中世纪初期,不仅普通百姓全都是文盲,王公贵族也往往目不识丁。社会上只有少数高级教士, 由于阅读圣经和宣传教义的需要而掌握拉丁文。 教会是中世纪初期惟一设有学校的地方,教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训练为教会服务的工具。学校的教科书只有一本,那就是《圣经》。人们只知信仰上帝,不知道世上还有其他书籍,更不知还有文学、艺术、科学。中世纪初期的欧洲,人们生活在无知的黑暗之中。 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这种情况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尤其是阿拉伯人的入侵和十字军 的东征,它使人们接触到了东方文明和基督教以外的世界,使教会垄断文化的局面打开了缺 口。 特别是十一世纪以后,随着西欧社会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兴城市,市民阶层需要 新的文化生活,迫切要求提高文化水平。于是,在西欧的一些城市开始出现城市学校,它们 不再受教会的控制。这些学校,就是后来中世纪大学的基础。十一世纪末,意大利出现的波 伦亚大学是中世纪欧洲的第一所大学。十二世纪,法国巴黎大学、英国牛津大学相继出现。 到十五世纪时,欧洲已有四十多所大学。

巴黎大学与牛津大学

巴黎大学形成于十二世纪上半叶。1200 年,法兰西国王腓力二世颁布诏书,批准了巴黎大学的成立。巴黎大学集中了来自欧洲各地的求学者,据说有个时期,巴黎大学的学生达到五万多人。巴黎大学的成员不仅有学生和教师,而且还有为学校服务的人,如书铺老板、 送信人、药商、旅店老板等,都属于大学的成员。教师则根据他们的专长和执教能力,分别 组成不同的团体,它相当于现代大学中的“系”。各系中选出的“首席”,就是后来“系主 任”的前身。当时,巴黎大学设有四个学科:文艺、医学、法律和神学。文艺学科是初级科, 学生要学习“七艺”:语法(包括拉丁语和文学)、辩证法(逻辑学)、几何(包括地理和自然历史)、修辞(包括散文、诗的写作和法律知识)、天文学(包括物理学和化学),还有算术和音乐。读文艺学科的人数最多,毕业后可以得到学士学位。其他三个学科是高级科, 初级科毕业的学生才有资格升入高级科,读完后可以获得硕士学位。巴黎大学与其他大学一 样,各科的学习年限较长,文艺科一般要学五至七年。其他三科,每一科也要学习五至七年。 巴黎大学创立初期,学校内具有较浓厚的民主气氛。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都是相当民主的, 享有同等权利,并共同选举大学校长。学校由校长领导,不受任何上级管辖。这种大学自治 的特点,恰恰表现了它是城市市民反抗封建教会斗争的产物。 而牛津大学是英语世界中最古老的大学。传说牛津城的创始人是一位性情豪放的撒克逊女王,名叫弗莱兹怀特。她嫁给阿加国王不久,国王疾病缠身。弗莱兹怀特祈求上帝救助她的丈夫,许愿建一座修道院来报答。727 年,修道院在泰晤士河畔落成。此后,牛津城在修道院墙外一点点扩展开来。1168 年,由于英王亨利二世与法国国王发生争执,许多英国的教师和学生离开了巴黎大学来到牛津,建立起牛津大学。 牛津大学的特点是拥有众多的学院。最初的学院被称为“学馆”,是来自某一地区的学 生组成的同乡会。每个学馆都有自己的宿舍、食堂、小教堂和教师,以后慢慢地变成教学中 心,学馆成为“学院”。牛津的学院是由英国各地的贵族、教会捐赠而建立的。学院在招生、 管理和教学等方面拥有自主权。牛津大学的重大事务由各学院院长分工负责。现在,牛津大 学拥有三十八个学院。 1379 年,牛津大学开始实行导师制度,学生的导师由研究人员担任,他们多为品学兼优的学者,在一定的领域卓有建树。导师制要求学生每周与导师见一次面,将自己一周内研究和撰写的论文向导师宣读。这个制度一直延续至今。导师很像过去贵族家庭的家庭教师,每周和学生会面,不但负责帮助学生完成学业,还关心学生品格、性情的培养和锻炼。 西欧中世纪大学的出现,是世界教育史上一个划时代的历史事件,它不仅打破了教会对 文化教育的垄断,也为后来的文艺复兴运动做了必要的准备,从而推动了欧洲社会的进步。



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 第 9 课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历史故事新编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