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忘斋笔记·大宝鉴】倒骑驴

2020-08-24 09:18 作者:三风子改  | 我要投稿

说起“倒骑驴”,年轻的孩子多半不知道是啥了,有点学问的知道是八仙之一——张果老的典故。

但在东北的“倒骑驴”是一种车,因为当初被张果老开过光,坐了可以成仙的。

对没见过倒骑驴的孩子,我一般都这么骗,你信么?

不过倒骑驴真的是一种车,曰“人力三轮车”。

最开始怎么传进来的不知道,百度百科上说这是租界洋人带来的东西。明明是个“洋玩意儿”,可老一辈偏偏给它取了个如此有仙气的名字,但要是仔细一寻思还真挺像的。

倒骑驴与一般的三轮车截然相反,蹬车的在后头发力,前面是载人载货的“斗儿”,故曰“倒”。

不知诸君是否还记得初二课本里收录过杨绛先生的《老王》一文,文中老王蹬车蹬的正是倒骑驴。

当然回忆中的东西远比课本里的亲切与真实。

记得我小时候(也就十多年前吧),满大街都是这种车。那时出租车在老家这边是稀罕物,偶有几辆也是去市区跑活。平时出门路近的步行,稍远一点就雇个倒骑驴。雇这车便宜得很,花三块钱能从大南头(最南端)坐到大北桥洞(最北端)。

顺带一提,有的师傅真是肯花心思摆弄自己的爱车。车座上放着宽大的坐垫,宣腾腾的坐着舒坦;天冷了给车前面加个塑料布的罩儿,下雨了给自己弄个雨棚;喜欢漂亮物件儿的,把家里的假花假藤蔓拿来绕在车子的骨架上;爱好文艺的主儿更不得了,人家虽不能学文青抱着吉他去流浪,约pao大理和丽江,却也弄个小播放器小音箱,全天候播送时下的流行金曲,怀旧老歌。

蹬车是苦差事,卖力气的活儿,身边跟着点儿声响也算是生活的乐趣。听着歌儿,踩着车,脚下吃力的跋涉与谋生也变成了与歌同行的诗和远方,落魄中带着一丝潇洒。

是谓“车轴一转,音乐不断,车行一路,一路歌声”。(此处可以看看《耳朵大有福》的某一桥段)

蹬倒骑驴或许在某些人的眼里是“下等工作”,可人家这份逍遥自在的闲情,又有谁能看到呢?

当然有些改装就过于硬核了。倒骑驴大多是人力,但某些技术宅或是理科奇才偏要信奉“科技改变未来”,给倒骑驴装上摩托车的那套发动机,开起来嘟嘟嘟嘟嘟嘟嘟的很是拉风,颇有赛博朋克内味儿。

蹬倒骑驴的师傅主要是运货和跑散活儿,当然还有一种比较“时髦”的营生——包车。

和现在常年按月包车一样,过去家里有点钱或者太忙走不开,都会和相熟的蹬车师傅谈好价钱,孩子上学放学车接车送。

以如今的眼光看来,坐倒骑驴不算什么雅事,甚至有点滑稽,但在彼时小小的孩童眼中却是相当的风光了,无奈我家离学校只有十分钟左右的路,且多为羊肠小道,坐车上下学只能想想。

现在出门方便多了,满眼的出租车公交车,倒骑驴载人实属少见,不如说倒骑驴这种载具本身几乎快要绝迹,不少年轻一代都不知“倒骑驴”为何物了。

罢了,写下这篇略带陈腐气息的文字,权当向后来人讲讲曾经的“时代特色”,讲讲那刻入许多同龄人儿时记忆的代步工具,以及那富有仙气的名字:

倒骑驴。

大宝鉴缘起:

大宝鉴,是我最喜欢的视频作者,目前已经退役的@老湿allwayswet 以前的一个栏目名,专门介绍一些童年回忆中的老物。

而我的“大宝鉴”也是为了向大家介绍一些过去的,比较好玩儿的东西,一来回味过往,二来也算是考据“生活的历史”了,

正巧赶上日更挑战,希望大家多多关照,

以上,

【忘斋笔记·大宝鉴】倒骑驴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