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政治经济学教科书》21.6 中国和亚洲其他人民民主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2023-10-02 12:09 作者:晦无  | 我要投稿

【本文转载自人民出版社1959年 仅供学习参考】


6、中国和亚洲其他人民民主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社会主义工业化对于亚洲各人民民主国家是非常尖锐而迫切的任务。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来说,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是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取得全面胜利和确立的必要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拥有解决工业化这一任务的无限潜力。中国拥有大量的人力和发展一切工业部门首先是发展重工业的各种各样极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同时在解决这一任务的道路上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不少的困难,这些困难是由于技术落后,熟练的工业干部不够,过去遗留下来的工业分布的不合理状态和各个工业部门之间的不协调,以及自然资源不清楚等等造成的。

  苏联和各人民民主国家的存在和发展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造成非常有利的条件。中国和世界社会主义体系中的其他国家在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兄弟般的合作,使中国不必经过各个准备阶段,而有可能完成一个革命的飞跃,从落后的技术水平飞跃到现代工业发展的高度水平。

  中国是一个大国,而且各种各样的需求正在迅速地增长,这就要求建立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它的前提是在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条件下多方面地发展工业。

  中国共产党实行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政策,规定了在三个五年计划或更多的时间内基本上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的任务。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政策是以优先发展重工业[1]的必要性为出发点的。同时,根据原料、财力和市场的需要,采取了发展轻工业的各种措施。

  除了建设大型企业外,还规定广泛地发展中小型企业,这是由于国内技术经济十分落后,人口众多以及与此关联的就业问题。

  工业的迅速发展需要积累大批资金。资金的来源首先是国营经济的积累和国内外贸易的收入,其次是征自资本主义企业的税收以及居民缴纳的税款。土地改革后,农民不再向地主缴纳大量的地租,这就使他们除了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以外,还可以拿出一部分劳动成果来支援工业化。

  中国国民经济顺利发展的主要条件之一是工农群众的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在这方面,增加生产、改善产品质量、节约原料、更好地利用设备的劳动竞赛起着很大的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2]的首要任务是建立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国家的主要力量集中在建立重工业:冶金工业、燃料工业、动力工业、机器制造业、化学工业。除了大力发展重工业这项主要任务以外,五年计划还规定发展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并扩大商业。同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任务还包括保证社会主义经济形式的比重不断增长,以及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中国的工业化是靠建设拥有最新技术设备的企业,根本改造一系列大工厂以及更合理地充分地利用旧企业来实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从苏联和欧洲各人民民主国家得到头等的设备,学到最丰富的技术经验和在社会主义大企业中组织劳动和生产的经验。

  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3]已超额完成。在过去几年内,扩建了东北钢铁基地,开始建设了内蒙古和华中两个新的钢铁工业基地,新建和扩建了一系列的电站、煤矿、油田、有色金属厂矿、化学工业、建筑材料工业,以及一系列的机器制造厂和轻工业企业。

  1957年,中国的工业总产值超过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水平的21.4%。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工业总产值平均增长14.7%,而实际增长了19.2%。

  在五年计划期间[4],施工的大型工业建设项目有921个,原计划是694个,其中苏联援助的有211个。在这些正在建设的企业中,有196个煤矿,152个电站,18个钢铁企业,32个有色金属企业,104个机器制造企业和金属加工企业,12个石油企业和33个化学工业企业。五年内,完全投入生产的有428个企业,部分投入生产的有109个,其中苏联帮助建设的有52个全部投入生产,12个部分投入生产。

  中国的工业掌握了一系列极重要的新产品的生产,如发电机、冶金和采矿设备、最新类型的金属切削机床、汽车、喷气式飞机,这些产品都是中国过去所不能制造的;开始部分生产大型钢材和优质合金钢。

  中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内生产了1,660万吨钢,而过去49年[5]中钢的产量只有760万吨。

  中国在顺利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础上,展开了第二个五年计划[6]的准备工作。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提出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之一是:继续进行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建设,推进国民经济的技术改造,建立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巩固基础。

  为了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巩固基础,规定在第二个五年计划内继续扩大冶金企业的建设,保证迅速地发展机器制造业,加紧发展电力工业、煤炭工业和建筑材料工业,同时要建设现在还不发达的石油工业、化学工业和无线电工业。

  在第二个五年内,建设的规模比第一个五年更大。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基本建设投资总额比第一个五年计划大约增加1倍。在第二个五年的基本建设完成以后,全国很多的机器制造厂、冶金工厂、电站、煤矿、炼油企业、化学工厂、建筑材料工厂将拥有现代化的先进技术装备。

  在第二个五年计划内,规定大大地增加工业的产量。到1962年,重工业要把钢的产量由1957年的412万吨[7]增加到1,200万吨,煤的产量由11,300万吨增加到21,000万吨,发电量由159亿度增加到440亿度。还要大力扩大轻工业的生产,到1962年,要求棉纱产量由1957年的原定计划数500万件增加到800-900万件,食用植物油由179万吨增加到310-320万吨,糖由110万吨增加到240-250万吨,机制纸由65万吨增加到150-160万吨。

  实现了第二个五年计划,就为在第三个五年计划中基本上解决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主要任务准备了必要条件。

  蒙古人民共和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越南民主共和国在发展工业方面大大地向前迈进了一步。

  蒙古在革命以前根本没有现代化的工业,而现在,在采矿工业、石油工业、煤炭工业等部门中已经建成了几十个有先进技术装备的大型企业。1957年的工业总产值比1940年大约增长了4倍。目前,在蒙古的工业中社会主义经济占着绝对的统治地位。

  在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1940年的工业总产值已超过1946年水平的24倍。李承晚集团发动的战争给共和国的经济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带来了巨大的损失。由于顺利地完成了1954-1956年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三年计划,1956年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国营和合作社营工业的总产值超过了1949年水平的80%,而与1953年比较则超过了1.8倍。

  越南民主共和国过去在殖民制度统治下,工业的发展十分片面而且薄弱。此外,由于殖民者强加在它身上的将近10年的战争,使它遭到巨大的损失。战争结束后,展开了恢复和发展经济的工作。因此,工业生产有了迅速的增长。1957年,国营经济成分在工业和手工业中已占38%左右。


注:

[1] 给工农业各部门以技术装备的基础。

[2] 1953-1957年。

[3] 1953-1957年。

[4] 1953-1957年。

[5] 1900-1949年。

[6] 1958-1962年。

[7] 第一个五年计划所规定的。

《政治经济学教科书》21.6 中国和亚洲其他人民民主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