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政治经济学教科书》21.5 欧洲各人民民主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2023-10-02 11:28 作者:晦无  | 我要投稿

【本文转载自人民出版社1959年 仅供学习参考】


5、欧洲各人民民主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各人民民主国家由于加入了强大的世界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因而在实现工业化方面具有了较为有利的条件。这些国家依靠整个社会主义阵营的有力支持和经验,它们有可能从拥有高度发展的强大工业和大批熟练人材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那里得到物质上和科学技术上的全面帮助,有可能利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极其丰富的经验。加入世界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这些国家,可以利用社会主义国际分工的优越性。这就是说,这些国家不必要每一个都像苏联那样建立和发展重工业的一切部门。这些国家在社会主义阵营各国之间广泛地建立专业化和协作的基础上在进行工业建设时,考虑到本国的特点[1],并且考虑到发展某一部门的经济合理性。

  社会主义工业化对于那些在人民民主革命以前一直处于落后农业国状态的国家        保加利亚、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以及匈牙利和波兰         具有特殊的意义。对于工业发达的国家如捷克斯洛伐克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来说,发展工业方面的任务首先在于消灭过去遗留下来的工业构成中的不平衡状态,以及进一步发展工业并在技术上加以改进。

  所有人民民主国家都经过了被战争和法西斯掠夺所破坏的经济恢复时期。各人民民主国家依靠苏联的帮助和利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优越性,在短短的两三年内完成了恢复经济的任务。

  国民经济的顺利恢复为国民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创立了巩固的基础。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2]的中心任务是建设社会主义基础。发展大工业,首先是发展作为社会主义基础的重工业,是消灭这些国家失业和农业人口过剩的必要前提,以前这些国家年年有大批人找不到工作,流亡国外。工业化促使社会主义经济形式的巩固并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创造了必要的基础。

  各人民民主国家工业化的资金的主要来源是社会主义成分的积累。劳动人民购买国家公债的那一部分储蓄也被用于工业化目的。其次,用于工业化的,还有首先用累进税办法征收来的城乡资本主义分子的一部分收入。

  社会主义积累增长的决定因素,是现生产中采用先进技术和社会主义劳动组织的基础上逐步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社会主义竞赛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强大动力。工人阶级的广大阶层愈来愈广泛地参加了社会主义竞赛。先进生产者在自己工作中成功地运用着苏联和社会主义阵营其他国家所积累的生产经验。利用各种形式的工资制,反对平均主义,这些刺激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利用价值规律,大力加强节约制度和贯彻经济核算,是增加积累的必要条件。

  克利门特·哥特瓦尔德写道:“像这种忘记了价值规律的作用,因而认为企业的经济核算和赢利问题、成本问题和价格问题等等都不再起作用的经济工作人员和政治工作人民,在我国过去和现在难道还少吗?这种不正确的态度给我国经济带来了很大的损失并阻碍了我们在社会主义道路上的前进,难道还不明显吗?我想这是很明显的,我认为这应该促使我们所有的人,特别是处于领导和负责地位的人,在生产上、在收购和销售方面经常遵守节约制度。”[3]

  人民民主国家一面保证作为提高和从技术上改造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的重工业的优先发展,一面对农业、轻工业和食品工业大量投资,大力发展农产品和日用工业品的生产,提高劳动人民的生活水平。每个国家根据本国各种具体条件来发展某些工业部门,就能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从而为迅速提高人民生活福利创造条件。

  同时,某些国家在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正确方针时,在制定计划过程中产生一些错误,引起一些不良的现象。由于工业发展速度过分紧张,而农业发展不够,产生了国民经济中比例失调的现象;由于投资分散在许多工程项目上,使工程的开工期限延迟。个别国家对重工业某些部门的建设规定的计划任务过高。规定的速度超过了这些国家的实际能力,而且由于社会主义国家的相互合作和广泛分工,这样高的速度也没有必要。在某些情况下,没有完全实现提高劳动者生活水平的计划任务。人民政权在发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过程中所犯的错误和缺点时,采取了纠正错误和缺点的有效措施。

  顺利地完成对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远景计划,是欧洲各人民民主国家的巨大历史成就。这些国家大部分已消除了过去工业落后的现象。建立重工业的主要部门的任务已顺利解决。建立了坚固的冶金基地,大大增加了采煤量,建筑起了自己的由几十座水电站和火电站构成的动力基地,大力发展了机器制造业。现在,欧洲各人民民主国家已拥有沿着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进所必须的强大的工业基地。

  以波兰为例。在地主和资本家执政的12年期间,即到1930年,工业产量只达到战前1913年水平的3/4。在人民政权的13年期间,即到1957年,波兰工业产量较战前1937年大约增长了5倍。

  1957年的工业生产已超过战前水平:保加利亚大约超过6.7倍,捷克斯洛伐克超过1.9倍,匈牙利大约超过2.8倍[4],罗马尼亚超过2.6倍,阿尔巴尼亚大约超过14.7倍,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超过14倍。

  工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大大提高。除保加利亚和阿尔巴尼亚外,各人民民主国家的生产生产资料的工业部门的产值已占工业总产值的一半以上。过去中欧和东南欧落后的农业国,现在已成为拥有以最新技术装备起来的大工业的工农业国。

  在波兰,煤炭工业、化学工业、黑色冶金工业、建筑材料的生产有了强大的发展,建立了汽车制造业、拖拉机制造业和其他一些新的生产部门。在匈牙利,制铝工业、机器制造业、机床制造业、生产采矿设备和农业机器的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在罗马尼亚,采油业、炼油业、化学工业顺利地向前发展,建立了重要的机器制造部门,如制造农业机器、石油设备、船舶等等的工业部门。

  在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近几年来,由于德国分裂所造成的国民经济中的比例失调现象已大大减少。共和国建立了冶金基地,扩大了重型机器制造业和造船业的生产能力,组织了现代化农业机器的生产,提高了化学产品的产量。

  各人民民主国家顺利地执行1956-1960年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必然会促使各国工农业的进一步高涨。


注:

[1] 包括自然条件在内。

[2] 波兰是六年计划。

[3] 克·哥特瓦尔德:《历史性的苏联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和我们的任务》,《争取持久和平,争取人民民主!》,1952年11月29日中文版,第170期第13页。

[4] 根据工厂工业计算。

《政治经济学教科书》21.5 欧洲各人民民主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