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28. 出圈入圈

2023-04-10 19:22 作者:喝啤酒的猫头鹰  | 我要投稿

神昏心动

       过了通天河,依旧是寒冬季节,本回目:情乱性从因爱欲,神昏心动遇魔头。唐长老老大一个好和尚,怎么就情乱心动了呢。

       且看开头处的一首《南柯子》:心地频频扫,尘情细细除。莫教坑堑陷毗卢。本体常清净,方可论元初。性烛须挑剔,曹溪任吸呼。勿令猿马气声粗。昼夜绵绵息,方显是功夫。

       就是要小心仔细,时常警惕,切不可乱动心念。

       唐僧饿了要悟空去化斋饭,悟空不放心,便给唐僧画了一个圈:“老孙画的这圈,强似那铜墙铁壁。凭他甚么虎豹狼虫,妖魔鬼怪,俱莫敢近。但只不许你们走出圈外,只在中间稳坐,保你无虞;但若出了圈儿,定遭毒手。千万千万,至祝至祝。”

       结果唐僧还是被八戒几句话攒动着出圈了,这才闯入妖精洞府,私穿人家衣服,被妖精抓了。

       上次唐僧师徒私闯宅院,是过了流沙河四圣试禅心之时;这过了通天河,唐僧不知悔改,再次闯入他人宅院。

       通天河陈家庄唐僧路过本家,仿佛又从头开始,宛如刚过流沙河。不知是否,是陈到底同志到底重来。

       唐长老不听心猿的,出圈了,如同身体不听心意;即便悟空请来天兵天将,依旧是:心猿空用千般计,水火无功难炼魔。

       因为这一难本就因唐僧“神昏心动”而起,悟空能做的有限。

 

能破万物的圈子

       这个青牛精本身到难不倒孙大圣,只是他的法宝厉害:一个能套走万物的圈子。不但收了孙大圣的金箍棒,更是将诸位天兵天将,乃至水火金砂都收了去。

       为什么会有这个一个厉害的法宝,这还得从唐僧本身说起。

       前文四圣试禅心,回目名称,“三藏不忘本,四圣试禅心”;末尾诗句:“从正修持须谨慎,扫除爱欲自归真。”

       再看本回目题目:“情乱性从因爱欲,神昏心动遇魔头”;也只能是:“道高一尺魔高丈,性乱情昏错认家,可恨法身无坐位,当时行动念头差。”

       这里的“爱欲”,并非是狭义上的男女私情,这里指的是贪爱,我执;也即是对“我所”的执着。就是人对于“我”所有的事物的一种执着,“我”所见到人事物都是“我所”。

       《智度论》卷三一:“我是一切诸烦恼根本,先着五素为我,然后着外物为我所。”

       “我所”对应的就是身外之物,后来将对“我”的执着,以及对“我所”的执着,合并起来统称“我执”。

       这一难的起因就是唐僧的“爱欲”,即对身外之物的贪爱。所以有了这么一难,一个能套万物的圈,就是能夺走一个人所有的身外之物。

       本来孙悟空给他画了圈,意味着“心”是知道的;但唐僧(身)在猪八戒(欲)的引动下,离开“心”所划定的圈子;有了对身外之物的爱欲,就有了被夺去身外之物的劫难。

       论其“有与无”,自然是离不开道家;而“我执”涉及求佛解脱根本大道,也必然要如来出面,方能道破缘由。

 

道可道

       这是西游路上太上老君第二次登场,前文太上老君的童子下届为金角银角大王时,五个宝贝都被孙悟空设计骗了去;这次老君那里索性就来一头青牛,带一个圈,就收走了悟空以及帮手们所有的宝贝。

       前文简单谈论过老子和道,虽然在很大程度上,这两者已经成为密不可分的的一体,但在老子之前,上古时期华夏民族就已经开始论道。

       黄帝与蚩尤在涿鹿大战,蚩尤所率九黎部族被打败,九黎的一部分归附黄帝。到皇帝儿子白帝少昊即位,统治衰落,九黎崇信巫教,大兴占卜不再敬畏祭祀天地,民间巫祝之事横行。

       《国语》记载:九黎乱德,民神杂糅,不可方物。

       负责管理九黎地区的皇帝次子黑帝颛顼,开始推行宗教改革。史书记载:帝颛顼乃命重为南正,司天以属神;命黎为北正,司地以属民。

       颛顼亲自净心敬畏祭祀天地祖宗,为万民作出榜样。他命令南正负责祭天,为巫祝,管辖上天旨意(天志);北正负责天人感应的事实,为巫史。从此,“巫”与“史”成了在编职务,便于国家统一管理。

       这些巫师,即巫祝们的责任就是要用玄渺无端的天地法则来解释或者指导凌乱的人间事物。这些人不是一般人,据《国语·楚辞》记载:古者民神不杂,民之精爽不携贰者,而又能齐肃衷正,其智能上下比义,其圣能光远宣朗,其明能光照之,其聪能听彻之,如是则明神降之,在男曰觋,在女曰巫。

       这些巫祝聪明机敏超过常人,能够进行降神、解梦、预言、医病、卜筮等等事物。而巫史的职责,则更重于记录过于应验的事情,这是后来史记史官的由来。

       巫与史有本共同的典籍,那就是《易经》。它即是一本占卜的书,同样也记载应验的迹象和事迹。

       因此,《易》是一本非常重要的书,是一本“开物成务”之书,即通宵万物之理,可以通过它做好任何事情。《易》也是中华思想,乃是道家和儒家思想的重要源头。

       除了现存的《周易》,还有两本重要的易学典籍,便是《连山》《归藏》。其中《归藏》是殷商时期的《易》,大部分道家思想源自于此;而《周易》是儒家重要典籍之一。

       由巫到术数,再到阴阳,进而为五行,进而为黄老道家,这便是道家学说的演化之路。道家注重顺应天地,合乎自然;儒家则注重仁义,提倡人道。

       道家讲“知”与“守”,顺乎自然,无为而治。

       《周易·系辞》云: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再看《道德经》对“大道”的描述:大道汜兮,其可左右;万物持之以生而不辞,功成不名有,爱养万物而不为主。

       这就是那个圈,那是“大道”;所以诸天神佛,只有老君能收了青牛精。

       老君道:“我那金刚琢,乃是我过函关化胡之器,自幼炼成之宝。凭你甚么兵器、水火,俱莫能近他。若偷去我的芭蕉扇儿,连我也不能奈他何矣。”

       老君降伏是青牛精,对这个圈,他也是没法的。同时这里也埋伏了芭蕉扇制服牛精的伏笔。


28. 出圈入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