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谢林(张志伟,德国古典哲学笔记)

2023-03-08 12:11 作者:好久没读书了  | 我要投稿


同一哲学

区分为绝对从客观到主观的自然哲学和绝对从主观到客观的先验哲学两个部分。

他同意费希特的观点从最高的原则出发,但是他认为费希特的绝对自我不足以充当哲学的第一原则, 他觉得费希特既然提出了自我和非我的矛盾,那么就意味着无论自我和非我谁都不足以充当这个第一原则,因为没有非我,自我展开不了自己,有了非我,自我就不是自己,都是有条件的(光还没有折射回来,不存在认识到自我,不认识自我,就没办法认识非我)谢林认为费希特自我非我总是有矛盾的,都不足以充当最高的根据。

谢林认为哲学的最高原则应该超越自我,非我,主体客体,精神等自然之上最高的东西,我们可以称之为绝对。

谢林强调的是 自我非我、主体客体、精神世界都是有条件的,有差别的、有规定性的,那么超越着两者之上作为他共同根据的东西,就是一个无差别的东西。是一个绝对同一的东西。


非人格的绝对,

斯宾诺莎做的是把笛卡尔两个有条件的实体,下降为了同一个实体的两个属性。谢林也是类似,不同点在于:在斯宾诺萨是个静态的机构,在谢林这块是一个过程。


最高的绝对虽然是无差别的无条件的,但是他既然是一个非人格的理智,它就有一个提高到自觉的精神状态的原始冲动,正是这种冲动,使得宇宙开始了创造过程,宇宙的发展过程就是绝对的发展过程。

绝对的同一性在原始二重性的推动下,从无序的状态上升到自我意识,无意识到有意识是自然哲学讨论的内容,从意识状态重新把握绝对,是先验哲学的内容。

谢林认为自然是喑哑的无意识的理智,没有自觉的,不成熟的,但是它是理智,在无意识中还是透漏出理智的光芒。

谢林自然哲学影响非常大,给人看待自然全新的方式,在当时都是力学的机械的自然观,谢林看自然是有机的自然观。


费希特的最高根据是绝对自我

谢林看来  一切知识都以客观的东西与主观的东西一致为基础,那么就是说,在先验哲学中主观的东西与客观的东西是统一的,两者同时存在。

谢林认为费希特的 我是我 ,前面的我是主体的我,后面的我是对象的我,有差别,在我是我,本身就已经包含了同一和差别,所以在我是我这个命题里,就有了自我和对象的对立和矛盾。它的展开就是认识的整个过程。


先验哲学的思路推下去,解决不了问题,它始终局限在内在性之中。

谢林认为,整个哲学发端于绝对,我们的思想和语言只能描述和演说有差别的东西,因此那个绝对单纯、绝对同一的东西是不能用描述的方法来理解和言传的。这个绝对不能用概念来言传,对它只能直观。


谢林认为理智直观才能达到同一性,但是理智直观始终是内在性的东西,康德把理智直观拿出去,谢林又拿了回来,它需要有客观性的保证,谢林就走向了美学走向了艺术。

哲学在内在里面和神圣的绝对的东西是无法沟通的,靠艺术来沟通,来实现。


局限性:绝对无差别的同一性,和有差别的世界,这两者关系不能解决,并且绝对无差别的同一性的认识也无法解决。走向了宗教,在他的前面思想已经埋下了因素。


谢林(张志伟,德国古典哲学笔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