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明传奇》2023修改版 番外 第三篇 天命之年(上)

今天是大年初六,祝大家六六大顺,六福临门,吉星高照,财源广进!
还有不到一个月,就是93版《包青天》在华视播出三十周年。作为93包的忠实剧迷,我不知该用什么方式,表达心中的爱与敬意,只能写个番外,作为贺文。
由于家里琐事较多,我阳康之后,身体也不太好,不知能否在2月23日之前,完成这个番外,但我一定会努力去写。

番外 第三篇 天命之年(上)
包青天美誉传青史 开封府七子化永恒
“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辩忠奸,
江湖豪杰来相助,王朝和马汉在身边……”
盛夏的午后,江南一代最为著名的艺人“胡瓜”,打着莲花竹板,站在寿州最热闹的茶楼上边说边唱,讲述开封府尹包拯惩恶除奸,为民伸冤的故事。

满堂茶客听得聚精会神,时而鸦雀无声,时而掌声雷动。众人越听越是振奋,越听越是崇敬,不禁在心中感慨,自己有幸生在当今。
同时心生感慨的,还有坐在茶楼东侧,靠近红漆栏杆的一位衣着朴素、容貌端方的中年妇人。听着艺人的讲述,妇人淡雅的双唇笑意渐渐加深,她由衷感慨自己能嫁包拯为妻。
翌日巳时初刻,奉旨住持大相国寺已有十年之久的明远,交接了寺中所有事务,便将住持之位交还了然,旋即回到禅房,换上御赐的云锦袈裟,手持赤金锡杖,入宫向仁宗交旨。

微微颠簸的马车上,李氏轻撩布帘,目光略过汴梁繁华的街巷,看到街巷正中一座威严的府邸,正是阔别多年的开封府衙。

张龙、赵虎奉包拯之命,正欲出府办事,遥见包兴驾着马车,向府衙赶来。
“夫人来了!”赵虎对张龙道:“我去接夫人,你去禀报大人!”
张龙点点头,转身跑向包拯的书房。
展昭奉包拯之命,微服到楚州查案,回府方才一日,就将汴梁四门的城防全都视察了一番,今日黎明之前,又去演武场指点众守卫操练。公孙策看在眼中,发觉他这番举动,与十年前,他即将离开人间时,几乎如出一辙,心中甚觉不安。此刻,得知他与周庭、鲁诚共进早膳之后,已然回到卧房,于是去他房中相见。
“公孙先生!”展昭见他到来,含笑请他入内。

看到小顺子捧着官服,似乎正要帮展昭更衣,公孙策问道:“展护卫要去巡街?”
展昭道:“正是。”见他面带忧色,问道:“先生来此找我,莫非是有要事?”
略一沉吟之后,公孙策直接问道:“展护卫是否要回天庭?”

展昭眸光一怔,一时难以答话。
小顺子见公孙策提及天庭,连忙放下官服,掩上房中的门窗。
展昭默然一叹,请公孙策在桌旁落座,随即坐在对面,对他坦言道:“不瞒公孙先生,我在凡间历劫,为期只有十年。”
公孙策眉心一紧,回想十年之前,展昭下凡的日子,道:“今年六月十二,便是期满之日?”

展昭默然点头,随即宽慰他道:“我等只是暂时分别。大人、先生和王朝他们皆是神仙转世,将来元神归位,便能与我重聚。”
缓缓舒开眉心,公孙策轻捋长须道:“近些年来,我与大人的身体都已大不如前,想必无需太久,便会元神归位。”
“不!”展昭道:“大人方至天命之年,距离寿满之日,至少还有十年。先生和王朝他们,本是追随大人下凡,故而将随大人一同回返天界。”
“十年……”公孙策想到十年之后,才能与他重聚,不禁怅然一叹。
看到他眸中的伤感,展昭扬起唇角,以轻松的语气道:“我去天庭之后,未必不能回来。只要一有时机,我就会请旨下凡,探望大人和先生。”
公孙策听了,心中这才释怀。
侍立一旁的小顺子却是暗暗一叹。
“而且,再过两日,我才会离开。”展昭继续对公孙策道:“后日尚能和大家一起,为大人贺寿。”

“为了给大人贺寿,夫人已从庐州赶来。”公孙策笑道:“大人今年的寿辰,必定十分热闹!”
李氏回房梳洗之后,亲手烹了一壶香茶,送往包拯的书房。
行至书房门外,见他正在审阅公文,于是放缓脚步,静静走入房门。
包拯办理公务,向来心无旁骛,直到李氏走到近前,把托盘放在书案边缘,才发觉她的到来,当即合上公文,含笑道了声“娘子”。

“夫君!”李氏温婉一笑,拿起盘中的茶壶,倒了一盏热茶,双手捧给他道:“这是庐州今年的新茶,嫂娘知道你喜欢,特地让我带来,给你尝尝。”
“娘子回去之后,代我多谢嫂娘。”双手接过茶盏,包拯细品了一口,心想:“果然是家乡的味道。”抬眸问李氏道:“嫂娘身体可好?”
“嫂娘虽已年过七旬,身体仍旧十分硬朗。”李氏答道。
包拯欣慰地点点头道:“十年来,包勉在外服刑,幸亏你和慧儿在嫂娘身边照料。”。
“夫君不在家中,我理当代你尽孝。”李氏笑着对他言道:“在我赴京之前,嫂娘已收到包勉的书信,信中说他刑期已满,不日便可启程还家!”
“好!”包拯喜道:“包勉回到家中,嫂娘就不必再为他牵挂了。”
“嫂娘牵挂的何止包勉?还有夫君你啊!”李氏轻蹙眉心,望着他清瘦的身形和花白的须发道:“夫君在朝为官,自当为国操劳,可也不能因此,累坏自己的身子。”深深一叹道:“仅是最近半年,你就病了两次,我和嫂娘在庐州,如何能不担忧?”

“娘子不必担忧。”包拯宽慰她道:“有公孙先生在,即便我偶尔染病,也会很快痊愈。”看到她的鬓角也已生出银丝,关切地对她道:“娘子在家中,除了照顾嫂娘,也要照顾好自己。”
李氏闻听此言,心下不觉一暖。想到后日便是他的寿辰,问道:“听公孙先生说,夫君这次过寿,不收任何贺礼,就连他和展护卫的贺礼,你也不收?”

“不错!”包拯肃然道:“近来朝廷之中,逢迎、结党之风日益严重,我身为监察御史,不仅要整饬朝中风纪,更要以身作则。”

“夫君所言有理。”李氏道:“不过,这次生辰与往日不同,既是夫君五十大寿,又是你为官三十周年。我一定要在府中,为你办一桌丰盛的寿宴!”
“什么?大人不收咱们的寿礼?”张龙诧异道。
“咱们送的寿礼,从来不是贵重的东西。”马汉跟着道。
“就是!”赵虎不解道:“难道大人连几块点心、一包茶叶都不肯收?”

“不收!王朝道:“咱们这次得想个新的法子,给大人贺寿!”
“什么法子?”张龙踌躇道:“咱们除了武艺,什么都不会,总不能在大人面前表演武艺吧?”

“怎么不能?”赵虎道:“咱们兄弟几个,数你力气最大,演武场那两个石墩,你一连能举百十来下。你为大人表演,大人肯定高兴!”
“没错!”王朝道:“除了武艺,咱们还能表演才艺!”转眸看向马汉道:“记得你入江湖之前,曾经拜在一位俳优门下,大人寿辰之日,你何不发挥所长,讲一段民间笑话?”
“民间笑话?俳优演的戏码,可不是民间笑话。”马汉一脸正色道:‘俳优’以讽谏为上,能登大雅之堂!”笑着昂起头道:“我要新编一段戏码,让大人开心!”
三人闻听,齐声道:“好!”
看着马汉自信的笑容,赵虎对王朝道:“那我怎么办?我只熟悉刀法,可是大人寿辰,怎能舞刀弄剑?”
王朝无奈笑道:“我也只会刀法。”
“听包管家说,大人这次寿辰是由夫人筹办。”张龙提议道:”咱们去见夫人,请她帮忙想想办法!”
马汉点头道:“咱们马上就去!”
四人一入包拯的院门,便看到包兴身着布衣,站在偏厅门口。
“包管家!”王朝上前问道:“夫人可在里面?”

“在!”包兴道:“膳房的赵掌事也在,他们在商议如何给老爷过寿。”

“我们来找夫人,也是为了此事!”马汉道。
“哦?”包兴道:“四位大人稍后,老奴这就进去禀报!”
俄顷之后,王朝四人得到李氏的允准,一同踏入偏厅,向她拱手道:“参见夫人!”看到站在一旁的赵大深,对他颔首道:“赵掌事!”
“见过四位大人!”赵大深还礼道。
李氏笑容亲和道:“自家人不必拘礼。”

王朝谢过李氏,向她禀明了来意。
李氏听罢,笑道:“难得你们如此费心为老爷贺寿。其实,你们表演什么并不重要,只要热热闹闹就好。”静静思忖了一会儿,看向赵虎道:“张龙不是要举石墩吗?你就在老爷面前,跟他比上一比,看谁举得最多,谁举得最高!”
“是,夫人!”张赵二人齐声答道。
身强力壮的张龙固然胸有成竹,心思活络的赵虎也并非毫无胜算。
李氏转向王朝道:“你们兄弟四人,属你学识最高,不如你帮帮马汉,跟他一起编写戏码,一起为大人表演。”
王马二人对视一眼,向她拱手道:“是,夫人!”
在王朝看来,帮忙编写戏码,正好能够施展才华。
马汉心中却想:“大哥这个外行,可别越帮越忙。”
四人各自寻思之际,又听李氏道:“你们到来之前,我和赵兄正在商议寿宴的食谱。”转眸看看赵大深道:“除了赵兄之外,我和公孙先生也会做几道菜。”含笑问王朝等人道:“不知你们四人,是否也会厨艺?”
“厨艺?”马汉愣了一瞬,有些不好意思地道:“我没什么厨艺,不过,我蒸的米饭倒是很香。”

李氏闻听,颇为惊喜。
赵虎道:“我做的炊饼,我娘最喜欢吃,不如,我做给大人尝尝!”
赵大深笑道:“皇上赐给大人的上等面粉,昨日刚刚送到膳房,赵校尉正好用它来做炊饼。”
王朝对赵虎道:“既然你做炊饼,我就做炸糕!”
赵大深道:“膳房的糯米粉是展大人的同乡所赠,也是难得的佳品。”
张龙看看王朝,又看看马汉和赵虎,一脸郁闷地道:“你们都会厨艺,就我不会!”
只听赵大深道:“近日天气酷热,张校尉不妨用荔枝和杨梅,泡一壶冰饮,送给大人。”
“这个容易!”张龙兴奋地道:“我肯定能做好!”
李氏见赵大深拿起毛笔,把他们要做的饭食,记入寿宴的食谱,回眸问王朝四人道:“你们与展护卫相熟,可知他会做什么菜肴?”

“展大人……”王朝看看马汉三人,答道:“据我所知,他从来没下过厨。”
李氏原本想说“既然如此,就不为难展护卫了。”可是心中却又好奇,南侠做的菜肴会是什么味道?
正自犹豫之际,听闻赵大深道:“展大人常说,要我教他厨艺,可惜总是不得空闲。后日大人寿辰,我正好教他做一道菜。”
“您要教他做哪道菜?”马汉问道。
赵大深淡淡一笑道:“文思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