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真正的“雄狮少年”绝非电影中的那样可怜可笑

2021-12-25 18:24 作者:saralolita  | 我要投稿

最近几年的电影都很喜欢叠BUFF,这也是一种大势所趋,角色身上的印记越多,似乎就能让更多的观众动容,但雄狮少年显然是选错了方向。最早知道雄狮少年是在今年3月11日发布的先导预告片,预告片放出了一段舞狮的镜头,动画效果和光影质感确实打动了我。从短短几句的故事简介来看,这是一部留守少年踏上舞狮之路,然后经过各种磨砺成为雄狮的故事,我对这种成长的励志故事非常感兴趣,而且我也对舞狮题材情有独钟,偶尔还会跑到佛山祖庙看演出。

哪个广东人会不知道舞狮呢?Sara来自于粤西地区,粤西拥有一个特别的节日年例。每个村子的年例日期都不相同,一般是在正月和二月的某天,家家户户都举办盛大宴席,祭拜祖宗和邀请宾客。年例在粤西地区的意义比除夕还要大,因为当地有非常多外出打工的人,十几年前未必能够买到过年的车票,往往就等到春节期过后的年例才会返乡。而在年例期间,村子都会请来舞狮团进行庆祝,有些舞狮团还到各家各户门前开跳,主人一般都会给个红包。而在年例的深夜摆钟台,舞狮团会拿出浑身解数进行表演,不少老人和孩子熬夜都来看。

舞狮题材在荧屏上也不少见,李连杰的黄飞鸿电影看了N次,基本上和黄飞鸿有关的影视作品,都会和舞狮产生一些关系,毕竟佛山拥有浓厚的舞狮文化,佛山和湛江有非常多的舞狮团。虽然说疫情之前偶尔还能看到舞狮,但这种传统文化在日常生活里还是越来越少,这是时代潮流的大势所趋,我们有了更多的娱乐方式,不是那个看到狮子头就会心潮澎湃的时代。

因此Sara是非常期待雄狮少年这部电影,可以让这种传统文化获得更多关注,让这个行业的从业者有更高的地位。但在3月24日电影定档和发布预告片时,时光网下就有读者注意到一件事情,电影的故事和画面看起来很好,但角色的眯眯眼情况太严重了。我虽然是卡姿兰大眼睛的爱好者,但当时并没有意识到小眼睛和眼距的问题,毕竟很多国产动画的角色造型看上去有点丑,以为只是丹凤眼的变体设计,又或者说我习惯了日漫和迪士尼的风格。

到了6月8日高考前夕,官方发布角色海报和考生助阵视频,我才发现眼睛的问题非常严重,不只是主角团三人的眼距很宽,其他角色的眼睛设计也不讨好。时光网的观众也是议论纷纷,表示这部动画的五官建模太有问题了,甚至有个老哥指出有辱华的风险。中国有14亿人,有一些人长相可能是我们审美中的丑,但这是基因问题没啥好吐槽的,我也不觉得长得不好看就是罪。但雄狮少年的问题不是角色长得难看,而是这个眼距绝对是平均水准以下,正常基本上不会是这幅五官。

6月29日电影由于疫情宣布改档时,这条资讯下面也有人调侃,制作团队是不是要花时间重新改眼睛。Sara下半年非常忙,忙到我完全忘记了这部电影,而且我当时并不看好雄狮少年的票房,从青蛇2就可以看出国漫想要爆款,一方面要靠自来水另一方面要看爆点。上半年国内有一部白蛇主题的粤剧电影,我认为那是一部艺术品级别的电影,结果出了广东地区的票房就是扑街,舞狮文化出了广东也是差不多,毕竟北狮现在比较衰落了。

第一次看完雄狮少年的时候,并没有太在意眼睛的问题,毕竟预告片期间就是这种眼距,专注于剧情的话就很快习惯了,制作团队坚持不改这种审美,非要冒着辱华的风险那也没有办法。雄狮少年是十分典型的底层励志电影,主角被欺负然后选择学舞狮,中间就是插科打诨的时间了,然后主角家里出了事情只能去打工,一度放弃梦想然后又重返赛场,最终在比赛中突破自我,结局又回到残酷的现实生活。如果从一个打工人的角度来看,这部电影的立意非常好,坚持梦想改变自我,即使无法改变生活也不要屈服,而且男主角并没有因为舞狮就能赚到大钱。

电影的美术风格非常棒,舞狮的动作设计有专人指导也很酷,广佛的气息比较浓重,毕竟Sara已经在广州生活了13年。我能够给这个故事打个7分,然后美术和音乐给到9分,但角色只能给到4分,制作团队是否蠢到辱华就见仁见智,不只是因为这个眼距让我无法接受,而是人物动机和角色设定。这部电影的所有角色都有问题,是制作团队坐在办公室的脑洞产物,并不符合我对于舞狮和留守儿童的认知。

电影开局是引入主角阿娟和舞狮团的设定,这段舞狮的镜头非常精彩,但也是全片最好看的片段了。哪个年代都有欺凌的情况,另一个阿娟出现鼓励了男主角,非常典型的励志电影开篇。阿娟组团找来了阿猫和阿狗,这两个角色都是设定得有些丑,让你一眼看上去就知道是配角,负责在电影里搞怪的那种经典角色。但主角团三人的眼部设计都有些怪异,剧组为了展现小人物也有梦想,心灵美比外表美更重要,就故意将他们的外表设计成丑角。Sara可以理解这种设定,主创团队在采访中就强调他们想要反主流审美,不喜欢日漫和好莱坞的风格,但这种套BUFF未免过于刻意了,反正我是不太喜欢。而且一个完成的舞狮团除了打鼓人,也有锣和镲并非这种过家家。

拜师的剧情是比较有趣的,师父和师母在大部分时候,五官都属于正常的水平,人设也是非常讨好的类型。师父为生计放弃了舞狮梦想卖咸鱼,师母外刚内柔还是给予支持。其实这里的设定有点奇葩,以他师父的实力可谓随便赚钱,导演是真的不知道舞狮团收入,还提到师母的父母不喜欢师父是因为他舞狮。这部分的剧情有一个打电话片段,透露了男主角父母在外地打工,很多年不回家了。这是匪夷所思的事情,电影的设定是在佛山陈村,父母是在广州打工。Sara的舍友是佛山土著人,虽然说不是每个佛山家庭都很有钱,但很多佛山家庭肯定是温饱甚至小康,佛山的工厂非常多也有很多仓库,佛山的女儿外嫁后都不想迁户口,因为每年可以从村里获得分成。

佛山人来广州打工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就20到50公里的路程,虽然说广佛地铁是在2010年才通车,但广佛坐大巴来回非常方便,最多也就两个小时的路程。怎么可能有佛山人在广州打工,然后几年后不回来一次的设定,就连黄飞鸿时代的人来广州县城,也是相当轻松的一件事情。而且Sara本周询问了广州和佛山土著,他们当场就笑我无知,种花著称的陈村是一个非常富裕的地方,而且有很多大巴直达广州,阿娟的父母生活艰难这个设定就不成立,陈村人是佛山的人上人。

创作团队给阿娟设定为留守少年,但很遗憾这个剧情也不符合现实,Sara的年龄和阿娟差不多,粤西比佛山要穷得多,我是村子里十年间唯一考上本科的学生,同龄人中有三成读完小学就不读,三分之二的人读完初中就打工,读完高中的寥寥无几。真正的留守儿童到了15岁基本上都去打工了,除非爷爷奶奶有问题需要照顾,否则都不可能留在村子里,我们那代人早就奔赴东莞佛山入厂。像阿娟这种年纪的留守少年,在广东是极少才会出现,应该是在广西或者贵州才会出现。

电影中期有主角团队和其他人比拼舞狮的场景,但制作团队并没有在这部分着墨太多,反而是拍成了少林足够那种搞笑类型,没有真正地展现舞狮的文化。实际上舞狮是一门很难的手艺,不但需要技术也需要体力,恰好Sara的高中同桌就是舞狮团成员,他从中学时代就已经靠这个赚零花钱,是我们学校的体育特长生,服役12年在去年正式退役。在高中的时候他一拳就能打倒我的级别,而且那个时候学舞狮的人都是练家子,需要长年累月的练习才有那个体魄,舞狮是一门挑人的工作。

电影的第一个转折点是阿娟父亲摔成植物人,生活打压使得他不得不放弃梦想,然后为了支撑家庭进行打工。我知道世界上有很多黑心老板,但这种工伤显然是要赔偿的,村子里也有在工地摔死或者残疾的家庭,但他们都获得了较大金额的赔偿,甚至因此改善了家境。阿娟父母是在广州的工地打工,遇到这种情况一哭二闹三上吊,除非老板想跑路不干了,否则阿娟家里不至于变成这样。而且阿娟为什么一定要去广州打工呢,佛山的工厂到处都是,就不能留在家附近打工吗。广佛同城的口号早就喊了出来,佛山的待遇也不比广州差很多。

为了生活放弃梦想,这是励志电影很常见的桥段,导演编剧喜欢欲扬先抑我懂。而阿猫阿狗和师父则是坚持舞狮,并且为阿娟的家庭分担压力,这里提到舞狮表演被人歧视。这真TMD是扯淡中的扯淡,导演在整部电影想表达舞狮不赚钱,现在已经衰落了我们要弘扬传统文化。我重新回忆这个设定的时候,只想说一句去你大爷的。在疫情之前村子里还举办年例时,我们已经没有粤语和轻音乐节日,都保留了舞狮节目,新屋入住和商店开业都是会聘请舞狮团,哪怕我现在住的城中村,偶尔也看到村里的人练狮和龙舟。

高中同桌在第二学期的前一个月,基本上天天都是请假和旷课,因为他要跟随家族的舞狮团去赚钱,那也是2005年左右的事情,一天能够分到300多元。舞狮团属于做新年那一两个月的生意就赚了半年的钱,其他时候接点商业活动,或者做一些农活和手工兼职。在互联网时代兴起之前,舞狮团绝对不会是一个收入低廉的职业,反而是让很多人羡慕的工作,并且拥有不错的社会地位,怎么可能有人歧视舞狮团,被请去商演都是有人递烟递酒,如果演出自带对联起码加1000元。

而阿娟在广州成为打工人后,在宿舍里受到了很多欺负,只能睡下下铺的地板,平时只能吃馒头。这真的离谱到家的设定,工地或者工厂可能存在欺凌现象,但绝对不会傻逼到让你睡床地底。主创团队是真的不知道广东的工地人收入多少吗,2000年的时候粤西小工50大工80元,每餐都有肥猪肉吃,更别说是2005年了,Sara那个时候也去了做了一个月的兼职。工地干活是真的非常累,但收入和伙食绝对比入厂好,而且你设定的地点是广州啊,那是广州疯狂扩张的时代,那是连外省人都赶来广州赚钱的时期。

然后等到了女主角阿娟意外出现后,我看了那台车终于明白了,这部电影大部分角色都是丑化的脸谱,村人狮团和广州人都是大坏蛋,然后家境富裕的女主角就是好人对吧。抛开这个设定的话,女阿娟出现和木棉花这个部分的意境,还是一个非常棒的转场设计。男主角送外卖又被舞狮团喷了,Sara是真的服了主创团队,你要弘扬舞狮文化,为什么总是将主角团以外的舞狮人,都设置成傻逼一样的丑角呢,欲扬先抑这个手法也太明显了吧。

主角团其余三人来广州参加比赛,这部分又要体现小人物有多么艰难了,靠着师母给的钱坐车,然后住在小房间里。在过去20年哪怕是疫情后的2021年,广东省每年都有很多舞狮比赛,随便在搜索引擎就能找到。Sara在2008年的大学体育馆里,就看到了那年的全国级舞狮大赛总决赛,那个时候有一些大学社团就有舞狮团了,现在部分广东高校没有桌游社或者手游社,都有可能存在舞狮团,我的母校广东医科大学都有舞狮社团,甚至还有亲自上场的女团员,而广东体校的武术专业很多年前就招收舞狮特长生。

今年12月中旬的时候,北理工珠海学院就有广东省37个高校,128个队伍的1381个选手,参与广东省大学生舞龙舞狮锦标赛。主创团队你知道应该怎么弘扬舞狮文化吗,不是像你们这种往自己脸上贴金,将主角团设置成为生活所迫的苦逼,想玩个舞狮就要赌上一切。舞狮在广东是一个逐渐没落,但依然拥有很多粉丝的小众兴趣,也有很多比赛和演出机会。部分高校已经将龙狮课变成选修课甚至必修课,导演编剧大可不必拍成这种苦大仇深的东西,你拍成灌篮高手或者闪光少女不行吗。

电影后半段最精彩的地方,是男主角在屋顶舞狮的部分,这段演出和镜头语言确实很精彩,而且结合阿娟的经历确实让人动容,应该有不少观众在这部分哭了。但整部电影最精彩的舞狮片段,除了片头就是这段,其他部分都没有让我留下深刻印象。结果又到了熟悉的桥段了,男主角想去上海打工赚更多的钱,然后准备离开广州时就是决赛日子,所以是个人都知道男主角会参加这场比赛。

这个设定也让我觉得蛋疼,你问10个广东人,有8个都不想出外省发展,尤其是这种体力活打工。因为我们已经习惯广东的饮食和氛围,去外省真的很难呆下去,这也是Sara为什么虽然有机会去上海和北京,但还是留在广州呆了十年的缘故。而且上海做体力活真的能够比广州赚很多的钱吗,我真的对此存疑。上海的消费水平比广州高太多了,不是高新产业去上海真不如留在广州,而且阿娟你还有家庭要照顾啊,你为什么要丢下家庭跑去外地。

和前面的剧情设定一样,除了主角团以外的舞狮人都是辣鸡,一定要来恶心主角团给下马威,这个脸谱化设定已经无力吐槽。现实中的舞狮团关系都不错,因为有时候老板喜欢叫六个或者八个狮子,一个舞狮团没有那么多的资源,往往都是大家有钱一起赚,所谓的斗狮很多时候只是走个形式,不至于拼到仇人见面。斗狮和大赛一般都是黑狮,红黄是演出时用的,舞狮团的人也很尊重狮子,不会出现踩别人狮头这种设定。

电影后半段的舞狮场面非常无感,还不如直接上B站搜点舞狮视频来看,哪怕男主角闪亮登场都没有带来很大的震撼。我不清楚十几年前的舞狮比赛是怎样的形式,但雄狮少年里的赛制和我记忆里的有些出入,和近年的各种大赛也是不同,我一度以为这是在看黄飞鸿版本,只能说是艺术加工了。男主角虽然受伤还能秀翻全场,而且狠狠打脸其他对手,主创团队很懂网文的套路。最后那个跳高柱的设定有些强行,因为现实中是不会设置那么高的柱子,因为这根本就不是普通人能跳的。当然电影需要一些戏剧化我们理解,男主角需要跨过这关完成突破,不管是否成功都是阿娟的成长,励志电影的内核就是要让角色升华,凸显与众不同的地方。

电影比较触动我的地方是,男主角虽然完成了自己的舞狮梦想,但还是向现实低头变成打工人,大部分动画都有一个好结局,主角依靠个人能力改变了命运,雄狮少年在这点还是让我有些意外,病猫变雄狮还是说得过去。但阿娟最终的这个结局我不服,在互联网时代兴起之前,舞狮团的收入真的不会低,节日婚宴开业有很多机会可以接活,平时做点其他事情就能有不错的年收入。互联网的到来让很多传统文化迅速没落,但在广东地区的舞狮文化还是很坚挺,木偶戏甚至粤剧都已经很少年轻人,但舞狮依然还有很多新血加入。即使是在疫情之后的2021年,我偶尔还能在广州看到舞狮表演,年初的时候和退役归来的高中同桌聊天,他都说偶尔去玩一下狮子。

以阿娟的个人实力和比赛表现,他完全可以依靠舞狮作为一门手艺,即使不能说赚到大钱,养家糊口绝对不会有问题,还能够坚持自己的梦想何乐而不为。佛山有非常多的舞狮团,黄飞鸿纪念馆所在的祖庙,每天都有舞狮表演,Sara也去看了好几次,每次都有很多人去看。舞狮对于表演者的要求接近传统武术,但凡阿娟真的有电影展现出来的实力,在广东绝对混得非常好,甚至能受到邀请去其他地方参加比赛和表演。

电影的另一个问题是,主创团队以为舞狮就是耍杂技扮酷,来点惊险的动作场面,大力甩下狮头就是。但实际上舞狮是讲述故事和演出,要依靠表演者的肢体语言,结合狮子的一动一静,而且舞狮从来不是个人秀,需要两个人一起默契配合才能完成动作,配乐人员的节奏和鼓点也是演出重要部分。舞狮真的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武术职业,舞狮团完全是用技术征服观众,表演效果和商业价值都很高,哪怕再过几十年也不会没落。

Sara曾经很感激创作团队想要弘扬舞狮文化,但整部电影看下来和经过认真思考后,我发现他们只是披了一张舞狮的皮,套入各种BUFF和传统桥段,拍出他们心目中以为的舞狮人现状,然后站在舆论高点指点江山。如果你不介意眼距问题,然后又喜欢这种励志电影,以打工人的角度去带入雄狮少年,就能打出创作团队预期的8分好评。但如果你反感这种五官设定,真正了解过广东的舞狮文化,这就是一部可笑之极的作品,里面的剧情和设定十分空洞,人物弧光完全是意淫出来的产物,全片就是过时的伤痛文学。

如果你要谈论舞狮文化,先别打上一个这种传统文化没出路的烙印,如果你想探讨留守儿童,千万别设定为富饶之地的佛山。这个世界不像电影那样,对阿娟或者舞狮团充满恶意,导演编剧请千万不要说这是一种艺术,因为这就是玷污了艺术这个词。有趣的是制作团队还误伤了东北人,人丑并不是一种罪,真正的罪是为他们脸谱化的创作团队。雄狮少年带来的唯一好事情是,有更多舞狮视频推送到我的主页,我看到了更多真正热爱舞狮的人,知道广东的舞狮发展得比想象中更好,我也决定这个周末再去逛逛祖庙,看看那些真正的舞狮人。而想了解真正雄狮少年的观众,不妨关注下B站的“华广黄连胜醒狮队”。


真正的“雄狮少年”绝非电影中的那样可怜可笑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