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在苏州找家茶馆坐会儿听上一曲评弹,你就知道什么是江南文化了

2021-12-25 18:24 作者:艺术志  | 我要投稿

什么是江南?地理上的江南除了指代江浙沪的大部分地区,还包括了皖南、赣北等地。


什么是江南文化?有人说“江南文化是一种意境文化,一种诗情文化,一种画意文化,一种韵味文化,一种秀美文化。”


如果把江南文化落到实物上来谈,温和淳朴的江西人或许会认为,江南文化是厅堂里摆放讲究的木质桌椅和老物件;豪爽细腻的安徽人可能会觉着,江南文化是记忆中有着斑驳岁月感错落有致的老房子。


《柳荫斗茶图》佚名 清 


而要让灵秀儒雅的苏州人来回答的话,午后饭饱时分,找家茶馆坐会儿听上一曲评弹,你就会知道什么是江南文化了。


《蕉荫烹茶图》册页 傅抱石 近现代

苏州茶文化起源于西汉,在明清时期发展到了顶峰。虎丘茶和碧螺春是苏州的两大名茶,虎丘茶“叶微黑不甚青翠,点之色白如玉而作寒豆香”,明代茶学家屠隆赞它“最号精绝,为天下冠”;碧螺春在一千年前叫洞庭茶,又叫吓煞人香,因产于碧螺峰,色泽碧绿,卷曲似螺,春时采制,故得康熙赐名“碧螺春”。


《撵茶图》刘松年 南宋


一壶水,几片茶,席地而坐就能边饮边谈,但以此作为营生是到南北朝时期才有的事。那时候,茶叶的种植、生产和饮用都普及起来了,市场上开始出现带有服务性质的茶摊。


《惠山茶会图》卷 文徵明 明 


唐朝起正式有了茶馆(后来的茶楼、茶亭、茶肆、茶坊、茶社、茶店、茶居等都是茶馆的不同叫法)。开元年间,许多城市煎茶、卖茶的店铺,只需投钱即可自取随饮,像极了今天的饮料自助售卖机。苏州的茶馆也已具备一定的规模,寻常百姓饭后闲时常常相约去茶馆饮茶聊天、休憩。


《饮茶图》 佚名 南宋


到了宋代,全国各地的茶馆均已由都市普及到乡村。饮茶变得大众化起来,茶馆的经营机制趋于完善,茶馆们的“内卷”也如期而至:不仅提供茶水,还开始供应茶点。苏州的茶馆里就有专卖茶食的流动小贩,他们会背着一个装满了四季茶食(春饼、夏糕、秋酥、冬糖)的敞口包,到各个茶桌边进行兜售。



明清时期,随着茶馆数量的大幅增加,茶馆供应的茶点更加精致、丰富,茶馆的选址环境和室内陈设也越发讲究起来。在苏州,山塘街是茶馆的集中地,据《桐桥倚棹录》记载,沿着塘河开设的茶馆有十多家,还都是装饰有书画的木质小阁楼。


《斗茶图》 唐寅 明 


对于苏州茶馆的盛况,清朝诗人沈朝初写过一篇《忆江南》:苏州好,茶社最清幽。阳羡时壶烹绿雪,松江眉饼炙鸡油,花草满街头。清代画家徐扬所绘的《姑苏繁华图》中,义学隔壁就有一家茶室。当时的苏州城,无论是街巷之间,还是园林深处,可谓是茶馆遍布。


《姑苏繁华图》(局部) 徐扬 清


到了近代,茶馆的文化内涵和意蕴得到了加深。有的茶馆经常举办说唱、博弈、书画鉴赏等文娱活动,吸引到了更多不同层次的顾客。苏州茶馆的娱乐项目中最具地方特色、人气最高的的是曲艺——评弹。


苏州评弹是苏州评话和苏州弹词的总称,产生于苏州,流行于江、浙、沪一带,表演者操着一口地道的吴语,以说为主,说中夹唱,说时偶用醒木击节拢神。根据同时登台的演员人数,苏州评弹主要可以分为单档、双档、三档和多档:


单档”即一人表演,在评话中最为常见,也是弹词主要的舞台呈现方式之一,表演的是历史演义和侠义豪杰;


“双档”即两人搭档表演,如今常见的是一男一女,坐于右侧者为说书的称为“上手”,操三弦;坐于左侧者为“下手”是配角,弹琵琶,两相配合弹唱儿女情长的传奇小说和民间故事;


“三档、多档”即三人、多人表演,伴奏乐器为小三弦和琵琶。


《苏州评弹之二》 闫平 当代

往日的苏州人,饭后闲时约上三五老友找家茶馆,倚着花窗,坐在木椅上,听一曲评弹的鲜活、婉转,啜一口碧螺春茶的清幽,传奇小说里才子佳人的浪漫凄迷和历史演义中英雄豪杰的侠气,就随着这份慢和雅成了苏州茶馆里绵延千年的诗意。


这,便是江南文化。


参考资料:

周言《茶文化与苏州》

四十年的苏州茶馆变迁史

苏州茶饮市场实力大赏——茶馆篇

李红松《浅议茶馆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

谢颖《浅谈茶馆的艺术特性》

陈一平《茶馆的起源和发展》

刘兴祝《浅谈茶馆的起源与发展》

苏茶网《清雅苏州与茶不得不聊的缘分》


在苏州找家茶馆坐会儿听上一曲评弹,你就知道什么是江南文化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