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定社会转型,让难题变得简单一点!

各位淀粉好!今天带来精心为各位淀粉准备高中历史命题老师青睐的专题之一:科技发展与社会转型。话不多说,上干货!!!

高考分析
01高考重点
人类文明变迁中的社会转型是文明演进的新起点,这种社会转型是由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一系列变革和革命构成的。
02高考热点
以社会转型时期的重大事件为切入点,多角度、多维度进行考察学生的知识点迁移能力和知识整合运用能力。
让我们一起通过下面的思维导图来直观了解我们今天所学习的内容吧!
一、关于中外历史上几次重大社会转型的复习
1.中国历史重大转型时期
(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正处于社会大变革、大动荡时期,铁器牛耕推动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引发经济、政治以及思想的连锁反应,成为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大变革,以小农经济、中央集权、儒家思想为特征的古代中国文明开始形成。
(2)明清时期:由于君主专制的强化以及固守传统的经济政策,中国错过世界资本主义近代化的发展机遇,被迫直面西方对中国的挑战。
(3)甲午战争后至五四运动前: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期,也是中国近代化的高峰,工业化进程加快,民主政体确立,思想启蒙运动不断涌现,社会生活发生剧变。这些社会转型为中国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过渡时期(1949~1956年):本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逐步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计划经济体制实施、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反映出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
(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中国成立以来又一次较为明显的社会转型。这次转型具有渐进性,逐渐积累,最后达到质变的效果,避免了社会转型期的社会动荡,这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
2.西方历史重大转型时期
(1)14~18世纪: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加速西方封建制度衰落,促进原始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发展;各国专制王权强化但渐趋衰落,英法美三大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并逐步确立资产阶级民主政体,为世界确立了民主范本。
(2)两次工业革命:引发的社会变革是人类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之一,经过两次工业革命,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实现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社会生产力得到了飞速发展,生产关系、思想领域、社会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化。
(3)20世纪:人类探索更加公平合理的社会。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并开始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道路;资本主义国家运用政府力量干预经济发展。20世纪,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两种社会制度相互竞争、相互借鉴,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重点分析】
1.明清时期封建社会渐趋衰落是转型的前夜
(1)政治领域:中央集权空前强化,封建统治日渐腐败。
(2)经济领域: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新生产关系冲击并侵蚀着传统的自然经济形态。
(3)对外交往:实行“海禁”政策,在“闭关锁国”中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4)思想领域: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挑战正统思想,提出提倡自由、批判君主专制、为学应求务实等主张,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
(5)文学领域:《红楼梦》鞭挞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的罪恶,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没落的历史趋势。
2.鸦片战争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
(1)政治上
鸦片战争后,列强侵略不断加剧,内忧外患,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2)经济上
①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商品的大量涌入,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②鸦片战争后,“洋布”“洋装”逐渐进入中国城市百姓生活,喝咖啡、吃西餐成为有钱人的一种时尚,近代物质生活和习俗发生变化。
(3)思想上
①林则徐、魏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先驱。“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提出,标志着先进的中国人开眼看世界,开始向西方学习。
②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并把“师夷长技”的思想付诸实践。
二、关于现代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型的复习
1.民主政治建设方面
(1)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通过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产生中央人民政府,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充分准备。
(2)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建立,成为新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2.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中国政府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在农村彻底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2)1953年中国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并根据总路线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初步改变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3)1953年至1956年,中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从而实现由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3.外交方面的成就
(1)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受两极格局的影响,新中国选择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2)1953年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表明新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
(3)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与1955年的万隆会议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新中国以独立自主的形象登上国际外交舞台。
4.文化教育方面
(1)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提出“双百”方针,成为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
(2)在“双百”方针的指引下,中国诞生一大批优秀文艺作品,文学艺术出现繁荣局面。
(3)社会主义新型教育制度的确立,提出了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教育方针。
三、关于欧美从传统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的复习
1.西欧封建社会的逐步解体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迅速兴起(14~16世纪)
(1)从一体化进程看: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开始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2)从世界市场的角度看: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标志着世界市场开始出现。
(3)从社会转型看: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迅速兴起加速了西欧封建社会的解体,西欧正在逐步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过渡。
(4)从思想文化看:文艺复兴所倡导的人文主义,不仅为正在形成的资产阶级提供了反封建、反神学的思想武器,而且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
2.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和世界市场的拓展(17~18世纪)
(1)政治领域:英、美、法相继爆发资产阶级革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英、美资产阶级代议制
(2)经济领域:欧美国家大力推行重商主义政策,资本主义工商业得到迅速发展。
(3)思想领域:启蒙运动为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一整套政治构想。
(4)对外关系:积极进行对外殖民扩张,英国最终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
(5)科技方面:科技取得巨大进步,其中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是人类认识史上对自然规律第一次理论性的概括和总结。
3.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发展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18世纪末~19 世纪中后期)
(1)经济上:工业革命相继展开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主要国家开始向工业文明转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2)政治上:代议制民主政体在欧美大陆不断扩展、完善和巩固,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西方政治文明的转型完成;工人运动蓬勃开展。
(3)思想上:马克思主义诞生;自由主义兴起;基于对“理性王国”和工业革命反思上的浪漫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文艺思潮兴起。
在看过专题过后,我们来一道选择以及一道小论文来练练手,看看大家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走起!!!
一、选择题
美国著名学者杜威在20世纪初访问中国时说:“ (如果)没有一场基于理念转变的社会转型,中国是不可能改变的。(中国)政治革命是一场失败,因为它是外部的、形式上的,只触动社会运作机制,而没有影响实际控制社会的生活观念。”下列项中,与上述观点相契合的是
A.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 救亡图存,君主立宪
C. 民主科学,伦理觉悟
D. 国共合作,国民革命
二、小论文题
材料 现代化常被用来描述现代发生的社会和文化变迁的现象,根据马格纳雷拉的定义,现代化是发展中-的社会为了获得发达的工业社会所具有的一些特点,而经历的文化与社会变迁的,包容一切的全球性过程......现代化是指使人类社会实现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化过程,它是以工业化实现为核心的全面社会变革。—MBA智库百科
现代化是一个由多种因素多元驱动的自然的历史发展过程和复杂的社会变迁过程;是多样化和差异性的统一。—王浩斌、王飞南《现代化理论与理论的现代化—对现代化理论历史演进的理性思考》
在主张文化是现代化的独立动因素一派的学者中,当数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美国政治学家帕森斯和加布里埃尔·A. 阿尔蒙德。前者着重于社会文化和宗教精神,而后者则着重于政治文化。马克思和其他许多学者认为,文化是对社会经济基础的反映。—谢立言、肖北庚《文化与现代化:原因还是结果》
请结合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围绕“思想变迁与现代化”这一主题,自拟一个题目,然后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 参考答案 ]
根据杜威的分析,20世纪初的“政治革命”即辛亥革命是失败的,要改变当时的中国,必须进行一场“基于理念转变”的社会转型,必须改造“实际控制社会的生活观念”, 必须倡导民主科学,实现伦理觉悟,C项正确;
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的洋务运动,不主张改变人们的生活观念,并早在19世纪末甲午战争失败时已经破产,A项错误;
呼吁“救亡图存”, 实行“君主立宪”的维新变法运动发生19世纪末,并且在此之前,中国社会的运作机制还没有被触动,B项错误;
20世纪20年代国共合作、国民大革命爆发之前,新文化运动己经影响到了“实际控制社会的生活观念”, D项错误。
答案示例一:
观点:思想变迁大大地推动现代化的进程。
论述: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让一批地主阶级洋务派看到了外国武器的先进,同时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为了抵抗西方侵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于是他们变化了思想观念,提出“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技,创办了一批军用和民用企业,为中国的工业化奠定基础,从而揭开了中国近代化的序幕。这有利于开启中国现代化的历程。世界经济大危机发生后,给美国的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创伤,胡佛政府仍然运用自由主义理论,带来了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甚至对资本主义制度产生怀疑,罗斯福上台后,立即改变思想观念,运用凯恩斯主义理论,实行全面的、直接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虽然未能彻底根除危机,但是维护了美国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度,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危机给美国带来的严重的问题,从而让美国在现代化的浪潮当中免遭大浪的冲击,还能够稳步前进。
答案示例二:
观点:思想的变迁大大地阻碍了现代化的进程。
论述:苏俄在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时期,利用了商品货币关系和价值规律,有力地缓解了经济和政治危机,调动了工农生产的积极性,使苏俄经济得到恢复,为工业化奠定基础。但是斯大林上台后立马改变了思想观念,他们认为社会主义经济就是把生产资料收归社会即国家所有,把市场经济看作资本主义的东西排斥在外,从而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虽然暂时实现了工业大国的梦想,但是很快梦碎,这一体制带来的严重问题,使得后来这一弊端积重难返,东欧国家纷纷脱离苏联,苏联解体,因此这就会阻碍苏联现代化的进程,不利于苏联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条道上走远。
解析:抓住“思想变迁与现代化”的主题,首先明确此主题的基本含义,即思想变迁与现代化之间的关系:思想变迁是推动还是阻碍现代化发展,现代化对思想变迁的影响。然后,结合材料提取出观点。再联系世界史和中国近现代史中的相关史实进行阐述。
今天的干货分享就到此结束啦,小编很高兴看到你们能坚持看完,今天的干货也是有pdf版的哦!在公众号对话框里回复“科技发展与社会转型”来获取今天文档!

想刷【精选好题】选定哥《小题精练》、掌握【基础知识】选《定哥笔记》、构建【知识体系】选《定哥脑图》、记忆【历史时间】选《记忆卡牌》、【轻巧便携】选《小黄书》、【押题猜题】选《红宝书》 更多好物还在定哥熊猫屋等着仔仔们(๑˙ー˙๑)
👉🏻关注:微信公众号:历史如何考高分,更多干货等你来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