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老人爱买保健品:你以为是被推销员忽悠,实际是养儿不防老的悲哀

2020-11-21 20:00 作者:柒月瑾年  | 我要投稿


《黑色灯塔》有一个单元剧叫《空巢依托之惑》,讲的是乔诺在搬家时遇到两手拎着保健品回来的石大爷,一聊之下知道他是从一个健康讲座的会场买回来的。

乔诺问了石大爷几个问题,知道了这个牌子的名字,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上面并没有查到这个牌子,怀疑是假药,便想跟着去了解情况。

第一次跟着石大爷去到会场听了课买了几千的药品回来,立马就去了警局报案。

这里要为乔诺点个赞,做了一个好榜样,有事就找警察叔叔准没有错了。

报警之后乔诺叫陈杰联系到了石大爷的儿子石磊,石磊回到家第一句话就是问石大爷买这些保健品花了多少钱,还说这些都是假药,都是为了骗老人钱。

石大爷一直生气石磊当初没有及时赶回来见他妈妈最后一面,又生气这两年多从来曾打过电话回家,从来没有关心过自己,当场就说自己花自己的钱,不需要他操心,对方隔三岔五地打电话过来关心他,比这个一年没有两次电话回来的儿子还要好,毕竟石磊连假药都不曾买来给过他。

先不说保健品是不是假药的问题,就说石大爷的态度,他更多的还是气自己儿子不如一个外人,起码别人每周会进行一次讲座,大家可以聚集一起,自己不会那么孤单。

更重要的是,对方对待自己的态度谦逊多了, 不会当面骂自己老糊涂,所以,他愿意且乐意掏钱买些营养品来吃。

无独有偶,最近看到一个新闻,一位83多岁的老太太去世之后,她的女儿发现在在老人的床底下塞满了价值14万的保健品。

这些保健品大半都是未拆封的,还有过期的,更离谱的是居然还有瘦身的和普拉面膜。

老人的女儿很生气,她认为是推销员欺骗她母亲买的,目前打算与这保健品机构协商退货。

看到这里,不禁为这位83岁的老太太感到悲哀。

视频里面说老人的女儿因为工作忙碌,加上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经常不能陪伴老人,也就是平时都是老太太一个人独居。

83岁是什么概念,老态龙钟,步履蹒跚,身体状况好一些的生活还能自理,身体不好的,疾病缠身的可能就得需要人来照顾。

老太太去世后,她说没有时间陪老人,却有时间与保健机构协商让对方退钱,要知道,这不是一时半会就能解决了的事,可是她有时间花在这。

从石大爷的故事联系上面讲到的83岁的老太太买保健品的事,可以不难看出,老太太之所以会买保健品,还不是因为对方经常隔三岔五地上门来,哪怕目的是为了销售,可至少人家对自己嘘寒问暖,愿意和自己说话,让自己不再感到孤单。

至于老人为什么要买这么多,难道她不知道心疼钱吗?

她知道,但她有钱,不然,怎么会累积买了价值14万的保健品吗?甚至大部分是没有开封过,还有过期的。

老太太在会持续买这些保健品,是想让对方觉得自己身上可以继续薅羊毛,可以继续上门来,也就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她要的不过就是希望有人多陪下自己,不至于孤单一人。

老人之所以以为吃这些药可以包治百病,是因为这些老人的想法都只一个目的:想要健康地活着,不能继续帮衬孩子,至少不要成为孩子们的负担。

透过这些事实的背后都道出了一个真相:子女忙于自己工作家庭孩子,没有时间照顾陪伴老人,养儿不防老导致的空巢老人问题。

在老太太的女儿想着去追究保健品机构时我们更应该思考:我们应该如何平衡工作家庭与父母之间的关系。

不管是石磊还是老太的女儿说辞都是工作太忙了,所以,根本没有时间陪父母。

有人曾经计算过,把人的平均终老年龄按七十五岁算的话,人生不过只有短短的900个月。用一个 30×30 的表格量化,一张A4纸就可以画下你一生的轨迹。而你和父母相处的时间,就只占那其中一个小小的方块而已


假设一年中你只有过年7天才能回家和父母见面,去掉聚会应酬的时间,还有3天。

按照一天相处11个小时来算,以20年为周期,你们在20年中相互陪伴的时间,大约就只有660(3天×11小时×20年)个小时,也就是27.5天,也就是可以陪伴父母的时间不足一个月。

不能常年陪伴父母,父母也跟不上时代的进步,思想与社会脱轨,很容易就被钻空子。

对于父母来说,退休之后没有了工作,要么是帮着带孙子外孙,要么就是被放在老家一个人生活。

带着孙子的,至于有事情可做,可以打发时间。单独一个人生活,年龄还年轻的还可以组团和别的老太太去旅游,去跳广场舞。

年龄偏大像65岁之后疾病缠身的,可能就没有自理能力,也没法跟着出门,时间久了,得多孤独寂寞。

我们有自己的家庭和生活不假,但父母身边没有人陪伴也是真,我们需要帮父母找到精神寄托,安享晚年生活。

父母年纪不大,在55-65之间的可以考虑把父母送到老年人大学,让父母可以继续广交朋友,消磨时间,还能学到新知识不会与社会脱轨。

父母重心转移了,又有新朋友,就不会再感到孤单,也可以让他们有属于自己的生活。

没有老年人大学的,可以考虑送到养老院。

一来可以解决没有照料的问题,二来,在养老院也能找到志同道合的老友。

觉得养老院不好的话可以考虑抱团养老,几人一起合住,当然,这难度有点高,需要考虑的问题也多,但这也是一个很不错的养老方向。

觉得养老院不好,想要亲自陪父母,在不工作情况下也可以维护生活日常支出,不会因为中年危机而感到焦虑时,这也是非常好的想法。

如果不能,尽量接父母到身边一起生活,不习惯住一起的,最少也要离父母近,方便经常回家探望。

平时可以给父母报一些老年人旅游团,陪着父母多去外面看看。

对于父母来说,他们的时间已经进入了倒计时,为了不留下遗憾好,想陪伴也罢,多抽时间来陪伴他们是没有错的。

孩子赡养老人,就像父母教育孩子一样,不仅仅是把他下来,养大就好,还要教育好他,让他生理心理健康。

对于父母而言,曾经他们是大树,他们年老体迈之后,我们就变成掺扶他们的大树了。

其实在最后我们会发现养老的问题最主要解决的还是钱的问题,从上下文可以知道,我们在长大以后就要离开父母独自生活,他们会有自己的工作,家庭,孩子,当我们把时间花在这上面之后,就真的没有太多时间去陪父母。

有时候连教育陪伴自己的孩子都没有时间,更不要说去陪伴父母。

老年人大学也好,养老院也好,有钱有闲时才有这个条件去考虑和选择,养老的问题不应该到了年龄才想起来,而是应该早早规划。

这样,才不会因为需要一笔养老钱时自己又拿不出来。

赚钱也好,养老也罢,我们都要与时间做朋友的。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我今年30岁,假如我在60岁退休,预计我可能会活到80岁,也就是我退休后要保证我20年的生活。

如果我一个月的生活费是3000块,一年就是3万6,20年就是72万,觉得20的太久了也可以按10年时间来算,也就是36万。

从现在开始,36万,我需要每个月存1000块,72万的话需要每个月存2000块,这样才能保证我在60岁时退休有养活我后面有工作的20年。

这时没有算上通货膨胀,到时物价上涨,可能实际购买力只有一半,另外也没有算上我晚年医疗的费用。

人到了一定的年龄,就要面对生老病死,治病花的钱会比日常支出更多,不花则已,一花惊人。

钱到位了,除了生老病死的问题,其他真的不是大问题了。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

余生很长,但是在这看似漫长的一生里,我们能陪伴父母的时间却并不是漫长的,正相反,还会很短。

请多陪陪父母,不要遗忘了他们,更不要忘了自己。




老人爱买保健品:你以为是被推销员忽悠,实际是养儿不防老的悲哀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