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论·《猎户星座》——作为『煤』的命运而活着

『冥冥中,这是我 唯一要走的路啊』
『有本书这样描述煤的形成。有些树木凋落了,被埋在地下,漫长的时间过去了,他们经受着强烈的外力挤压,最终变成了煤。而另一些树,被埋在更深的地方,经历了更漫长的时间和更剧烈的挤压。他们变成了钻石。』
三个专辑,跨越了20世纪到21世纪,每一个专辑都是树对自己生命经历的思考,与养分。《我去2000》、《生如夏花》,以及现在我们所探讨的,《猎户星座》。
《猎户星座》收录:《空帆船》、《Never Knows Tomorrow》、《在木星》、《好好地》、《XX青春》、《Baby ,До свидания》、《……》、《No Fear in My Heart》、《Forever Young》、《平凡之路》、《清白之年》、《猎户星座》。
很庆幸的是,朴树自己是一个有着高度情绪自觉和艺术创作自觉的足够才华横溢的足够执拗的艺术家。他的生命体验以及由此带来的他的丰富的情感,让他的歌里很早就浸透了一种来自于生命的厚度与广度。那并非是矫揉造作,绝非是强说愁,而是即便千山万里,仍旧不愿意妥协,永远怀疑、永远痛苦、永远不将就的,来自于他灵魂深处里对世界的质问而诞发而创作的歌曲。而他给我们的礼物就是这张专辑。
『我没以为我是钻石,或是什么大天才临世。我还没那么狂妄。我的心智基本成熟。我相信这唱片是一粒煤。我为此而荣幸。尤其是在这个遍地塑料制品,缺少基本的爱和耐心的年代。我想我经受过那些挤压,坚持了下来,我没有回避那些痛苦。于是,我不用刻意做什么,他们都会释放在音乐里。是的,我在写歌时,在编曲时,感觉到了他们。他们都在那儿。我知道,我等了10年,就是在等这些时刻。』
树在2017版《猎户星座》里的专辑信息里写过一篇短文。那就是他的答案,他的思考,他的礼物。
他的唱片是一粒煤,那确是经受过树凋落,埋在地下,受外力挤压而形成的,作为他丰富生命体验中的一部分的煤而创生着。他写道,他没有回避那些痛苦,他也没有也不用刻意去做什么。他的那些音乐,只不过是自然诞下的婴儿一般,如同自然分娩水到而渠成,亦让我想起九重临在《三季虫》PV里留下的一句简介——血水和头发里面捧出来的一团温柔的东西,想必就是这样的吧。
他的这张专辑里到底在传达什么?从他这张专辑里的歌曲去寻找线索。
《空帆船》的主题是旅途与命运,是“我爱这艰难又拼尽了全力的每一天”,是即便“不知吉凶的命运”前“我还是要扬起帆”的坦然与坚毅,很有路途之感。
《平凡之路》,最广为人知,最受普罗大众知晓,讲述的是“向前走 就这么走”和“冥冥中这是我唯一要走的路啊”,讲的也是直面自己的既定的命运,直面自己过往所经历的一切、包括苦难,吟唱中又多了分劝慰他人。
《在木星》,主题是归来。这种归来跨越了人生经历、时间的洗濯,即便白发迷途人,能够归来,言无声泪如雨,笑的像满月的释然与旷达。
《XX青春》,其实就是和谐了名字后的《狗屁青春》。表面上看似是对青春时期的稚嫩与天真进行痛骂,实质上是对青春的一种沉默,令人不安的,令人追怀的沉默。树在中段安排的鼓与小号的听感,绝不是在陈述着这狗屁青春带给他的痛苦而已,意蕴实则是丰富不已的,勉强概括,那就是对自己过往的青春生命体验的追忆与追思,涉及的是少年面对残酷而油腻世界,他只是在感慨,在惋惜着什么,在嘲弄着什么。
《No Fear In My Heart》,指出“只有奄奄一息过,那个真正的我,他才能够诞生”,说的是放下,去面对,直面自己惨淡的人生。
《猎户星座》,作为专辑的最后一曲,亦是专辑之名,意蕴丰富不已,从其歌即可窥见一斑。
可以这么说,朴树用一个十四年去写就这么一张专辑,那么,这十四年里他的生命体验,他的心境变化,他对自己对世界的思考与认知,就是在这几首歌曲里,像是他的日记一般,记录着他自己的变化和彷徨。
呐喊,彷徨,让我想起鲁迅,从某一个角度上说,朴树的心境,和鲁迅的彷徨里有些相似。只不过,鲁迅是伟大的改革家文学家,他有呐喊,而树还尚未达到那个境界。
『你是否得到了 期待的人生? 梦里的海潮声』
『情长 飘黄 静悄悄的时光』
『清晨 日暮 何处是我的归宿?』
树说:
『我不是一个自觉的人,如果重来一次,我也未必有勇气把这些年的遭遇再经历一遍。一切都是老天爷的安排。他如此慷慨,给予了厄运病痛曲折。我想,我还会继续做音乐,但也许我不会再有一张情感这么强烈的唱片了。』
是的,我们看到一种可能的答案。朴树在《猎户星座》这首歌里,告诉我们的,问他自己的,问我们自己的,你得到了你想要的,你期待的人生了吗,你发现了吗,那些为你点灯为你指路的人,一个一个地死去、一个一个地消失,只能听见口风琴和风情悠扬的声音高亢地想念,高亢地吟唱。何处是我的归宿?喃喃地自语,杂糅在一起的如同在梦里出现的声音一样,混在一起,不辨牛马,反而最能触动人的心弦,自我追问,我的归宿,我的人生,到底是怎样的啊?
那应该就是《猎户星座》专辑给我们留下的。不得不佩服,朴树对情绪的铺垫和氛围的掌握拿捏,使得他的生命情感体验,利用音乐这样的形式,很好的营造出来,让我们这些听者,也能喃喃地感受到。像风一样,时而向东时而向西,时而一阵大风坚定地往一个方向吹,有时候又感受不到风,有时候到处都是风,分辨不了风的方向。那么,这就是他。
与世界拧巴,与新异的新世界格格不入,而选择安于自己的一隅,心安住于此,这便是朴树。从《在木星》里也能感受到,他受了不少释家思想的影响,整体看,他还是他,还是树先生的那个味道。
他在与这个世界拧巴什么?我想,他所拧巴的,所纠结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就是『命运』与『生命的意义』,可以认为后者是前者的一部分,所派生出来的。
他在这专辑里展现了他的思考,用十四年的时间,用好几种不同的歌在思考在回答,在以或直接或浅或深的方式回答对命运的思考和对生命意义的追寻。青春是他用来建构过往生命意义的一部分,也是回答宿命的一种很好的中介,所以会有《Forever Young》、《狗屁青春》等。对时间和象征化了的旅途的意义,也是他用来思考自己宿命与生命意义的一种介质,所以有了《空帆船》、《平凡之路》等。借助足够广阔浩瀚的宇宙星辰,借以其时间的意象与人们对其所赋予的诸多意义,直接追问自己的命运,既定的星轨和命轨,本来就是一样的啊。所以他借助着这些载体,借着旅途,借着星辰,借着青春,把时间这样一个混账的东西抓住祂的衣领,逼迫祂显现在朴树所建构的音乐世界里,好好地和祂谈谈祂自己和个人自己的际遇和生命体验。
他对这个世界的拧巴,对这个世界的质疑,最终成了孵化这些歌曲成为“一粒煤”的压力,也铸就了他自己的独一无二。
他自己写出像“煤”一样的歌,那么他自己,首先的就是煤。而他,是以作为“煤”的命运,作为“煤”的宿命者而直接活着的,而他,用十二首歌曲,在尽力的诠释着他作为煤而存在的答案。
让我们之后再慢慢去欣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