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阅读历程(2021.7-2021.12)

2021-12-25 22:37 作者:_不破愛花_  | 我要投稿

下半年的阅读书目,读完的。回过来统计时才能发觉有些书看过一次之后几乎什么都没记住,至少表面上是如此。就像大部分日常一样,如果不记录下来,就会消隐在大脑的神经元里,直到之后的某个事情或遭遇激活了它们,记忆被回忆起来。

乔治·斯坦纳《巴别塔之后:语言及翻译面面观》

这本书讲了语言本身的问题和翻译的问题,适合沉溺在逻辑实证主义里的人清醒下自己,对于语言哲学的人则提供多个角度来理解语言。语言用来传达信息,用来思考,用来锚定事物,想清晰地认识到人事的问题就得追溯到语言本身,了解它是怎么起作用,了解它的局限。

像我这种外语不好的人,就特别注意不让中文的内在逻辑束缚了思维。但在接触到了其它文化都是由翻译提供的时,就得关注翻译本身的问题。一个外文词与一个中文词不是同一对应的,任何时候都要关注语境赋予词语的含义,并且在尽可能的情况下,看到一个关键译词,能够把相关的译词都(从记忆里)调动出来确保对其的理解是合适的。

余友辉《修辞学、哲学与古典政治:古典政治话语的修辞学研究》

这本是我对修辞学的兴趣而拓展的阅读,不过这本主要在说西塞罗的修辞学,为了说明修辞术在弥合公共事务中不可传递的缝隙时的作用。

谢天佑《专制主义统治下的臣民心理》

如果不了解中国的统治逻辑,主要是历史中的法家,适合读这本杂文作为入门。如果很熟悉,那么收获不大。

多米尼克•迈尔、克里斯蒂安•布卢姆《权力及其逻辑:政治及如何掌握政治》

这本是专业的社科研究书籍,对权力的定义和分析很清晰,特别适合用来做学习。因为公共事务就是政治,权力也存在于任何有决策与执行的领域,了解这些概念对理解人事很有帮助。还是提醒一下,这些都是中立的、无法回避的东西,对其抱着排斥并不能够避开,也会把中立的东西推向坏的一面。

郭春生《勃列日涅夫十八年》

拉古拉迈•拉詹《从资本家手中拯救资本主义 : 捍卫金融市场自由,创造财富和机会》

这本书主要在讲金融市场对于经济发展以及经济增长带来的社会改善的重要性,尤其讲了金融市场内在的缺陷以及依赖的外部条件的缺失。

国内的社会状况让很多年轻人从现有的主流叙事和思想里寻找问题,但从那些方面给出的解释基本都是错的。比较起来,这本书才能给出更合理的解释。当然,国内的话,下面会说一本更适合入门的。

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商务版

这本书的重要性永远不会过时。但是我读它是因为近代的规范伦理学(康德、功效主义)进路有局限,详细可读伯纳德·威廉斯的《伦理学与哲学的限度》。

所以这本书既是学习古典哲学,也是学习德性伦理学。友爱和幸福的部分特别适合反复读,而德性的部分就适合当作一个德性表,在判断一个人时使用下。(虽然伯纳德·威廉斯把亚里士多德的“中道”贬得一无是处,但我不赞同他的看法,而且他没有很好地理解亚里士多德的“中道”)

陈斯一《从政治到哲学的运动 : <尼各马可伦理学>解读》

余纪元《亚里士多德伦理学》

这些就是辅助阅读读物了。任何重要的著作,都得多看看解读类的书,以方便自己理解。这两本里,余纪元的适合第一次读《尼各马可伦理学》时做导读,陈斯一的更适合进阶。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商务版

《政治学》的主题紧接着《伦理学》,当然,跟《伦理学》一样,这些都是后人整理的讲义,其顺序不是亚里士多德本人定的。现在我们知道亚里士多德为了写《政治学》搜集了一百多个城邦的政体(现存仅一部《雅典政制》),这比近代政治学那些“闭门造车”的强太多了,你可以在《政治学》里读到与马基雅维利《君主论》里一样的阴谋、政变、权力争斗(第五卷)。

这主要是因为亚里士多德是个问题导向的思考者,他喜欢把一个问题探讨完整,如果问题的探究导致不同的、冲突的结论,他就把这些结论都放在一起,把冲突都记录下来。他研究政体变更的原因,就从政体如何发生了变动来讨论,并举出各种变动的例子说明为什么这个成功了、那个失败了。他没有近代政治学、近代规范伦理学里那种追求系统统一性的想法。读他的讲义虽然上手有难度,要花时间适应。一旦你适应了,你会发现他比近代那些“闭门造车大师”可爱多了。

兰小欢《置身事内 : 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

想了解中国的经济状况,读这本就行了,把框架和主要问题讲的很清楚。

瑞·达利欧《债务危机 : 我的应对原则》

这本讲了经济危机主要是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又体现在债务上。想了解经济危机怎么发生的,适合读这本。里面有各种实例资料。

这本比他的《原则》要好。《原则》介绍的工作方法很有用,但他讲自己的人生观,就是一种贫瘠的社会达尔文式思维。这可以原谅,毕竟他是个做生意赚钱的,商业技艺高但文化水平低。

托马斯·皮凯蒂《21世纪资本论》

这本书提出了个资本收益率长期大于劳动收益率、经济增长率的定理,那么长期来看,资本收益会产生巨大的收入不平衡,从而引发尖锐的社会问题。他提出的建议是征收跨国的资本税,这个建议可有不小难度。

顺便,这书也指出了马克思《资本论》的错误之处。

施特劳斯《修辞术与城邦 : 亚里士多德<修辞术>讲疏》

亚里士多德《修辞术》的课堂讲义,作为修辞术的兴趣补充学习的。讲义就像导论,比较适合入门者。

加佛《品格的技艺 : 亚里士多德的<修辞术>》

依旧是修辞术,这本适合进阶,与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和形而上学关联更多。

现在的修辞学基本是文学的事情了,我对修辞学的兴趣主要是作为说服技艺的修辞术。这部分在现在可以在传播学、逻辑学、心理学里找到相应的讨论。学习它的最大作用,是避免被高级忽悠。

杰克·A.戈德斯通《早期现代世界的革命与反抗 : 1600年至1850年间英国、法国、奥斯曼土耳其和中国的人口变化与国家崩溃》

人口增长与社会变革之间关系的研究,也是一本专业的社科书籍。

米尔恰•伊利亚德《神圣的存在 : 比较宗教的范型》

通过范型来研究宗教,内容其实挺好玩的。读了后对游戏剧本里世界观的塑造更容易掌握了。

谢林《近代哲学史》

从笛卡尔到雅各比。谢林是位伟大的哲人,从今天看,他大概是最后一位将哲学诸要素融聚在一起的哲学家。当然不是黑格尔。这本近代哲学史黑格尔部分解释了他的错误之处。这本书可以说很清晰了,只是不适合作为入门来读。

这是谢林著作阅读的第一本。

詹巴蒂斯塔·维科《新科学》

这本书还是很需要古希腊罗马(古典文学)历史文化基础的,这是本综合型的著作,很难定义它属于哪一类,里面探讨了美学、文学、历史哲学、法律各种方面。这是种根本不同与现在我们熟知的英美或启蒙运动的思想。

李华《库萨哲学及其历史意义研究》

从库萨的尼古拉开始,到布鲁诺,再到布鲁诺对近代哲学的转向影响。正好作为谢林《近代哲学史》的前置读物。还可以对比《现代性的神学起源》来读,这本书也是解释了我们今天的思维为何会这样的书。

除非你读了这种告诉你的思考方式是怎么形成的书,否则你很难知道你是在什么框架内思考的。

上野千鹤子、田房永子《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

这本是两人的对谈,配以漫画的插图,因为是对谈,是俩人在聊天,读起来就没什么难度(困难可能来自日本的背景,但都有脚注),不愧是从零开始,十分友好。


以上都是读完的书。有很多没读完的书,都是看一点搁置了——我喜欢并读多本。可以简单列举下,这不是个好习惯。

淡豹《美满》

夏目漱石《心》

陀思妥耶夫斯基《地下室手记》

乔森纳·李尔《理解的欲求:亚里士多德哲学导论》

亚历山大·柯瓦雷《从封闭世界到无限宇宙》

马克斯·舍勒《人在宇宙中的地位》

帕斯卡《思想录》

薛爱华《撒马尔罕的金桃:唐代舶来品研究》

胡斯都·L.冈察雷斯《基督教思想史》

玛里琳·邓恩《修道主义的兴起》

乔治·莱考夫《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道德政治 : 自由派和保守派如何思考》《女人、火与危险事物:范畴显示的心智》(读了上册)

施特劳斯《政治哲学史》

盖伊·芬利《与人亲密》

瑞·达利欧《原则》

赫伯特·芬格莱特《孔子:即凡而圣》

艾米莉·狄金森《尘土是唯一的秘密》

黄裕生《摆渡在有-无之间的哲学 : 第一哲学问题研究》

包慧怡《中古英语抒情诗的艺术》

伊丽莎白·毕肖普《唯有孤独恒常如新》

艾米莉·勃朗特《荒野呼啸:艾米莉·勃朗特诗选》

马兰州《中国古典说服传播范式及隐喻叙事研究》

黄道炫《张力与限界 : 中央苏区的革命(1933-1934)》

李利威《一本书看透股权架构》

西蒙娜·薇依《重负与神恩》

程猛《“读书的料”及其文化生产》

洛里斯的纪尧姆、默恩的让《玫瑰传奇》

戴维·多伊奇《无穷的开始 : 世界进步的本源》(科学哲学过于妄尊自大了)

侯世达、丹尼尔·丹尼特《我是谁,或什么 : 一部心与自我的辩证奇想集》

莉莎·费德曼·巴瑞特《情绪》

黄奇帆《结构性改革:中国经济的问题与对策》

施皮茨莱《亲吻神学 : 中世纪修道院情书选》

尼克·莱恩《复杂生命的起源》

艹,真多!

阅读历程(2021.7-2021.12)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