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笔往往源于细节,细节就是聚焦

前面视频有讲到,莫泊桑请教福楼拜,如何把人事物写得生动。福楼拜首先要莫泊桑敏锐透彻地观察事物。到底如何观察事物呢?本期视频介绍一种方法「凝视」。
什么是「凝视」,通俗点说,就是目不转睛地看;但「目不转睛J不代表
停留在某点上就不动了。J

「我们的观察,应该像一个摄像头一样,有一个聚焦的过程。先把目光锁定在观察对象上,然后不断地向前推进,不断地去细化它、放大它:先是整体,再到局部,然后到更小的点。比如,你看到一棵树,接着看到树枝,然后是树叶,再细一点看到了树叶上的叶脉;但还没结束,你将叶脉再放大了观察,可以看到叶脉的走向、纹路、粗细变化等等。像这样,从整体到局部,再到局部上的细节,也就是从宏观到微观的过程就是「凝视」。」

「这种方法,用在写作中,会更具体生动,例如:
鲁迅在《祝福》这篇文章中,描写沦为乞丐的祥林嫂的时候,是这样写的:
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这就是典型的凝视,画面中「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你先是看到一个竹篮,把它作为锁定的对象:接着目光向前推,聚焦在一个破碗上,然后目光继续向前,就会发现这个碗是空的……就这样,一次比一次看得细致。「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这句先是出现「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再往下聚焦,到了「下端开了裂」。这就是更细致的观察。」

「这种凝视的效果突出强调了碗是空的,竹竿是开裂的,充分地表现出祥林嫂做气丐已经很一时间了,而且现在已经没有人施舍她,帮助她了。为什么要强调凝视呢?因为你只有凝视聚焦后,那些平常没有注意到的东西,才会被强调出来,才会被放大出来,这样,你才能发现和写出,别人发现不了、写不出来的东西。」

「就比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这篇文章中,有一句特别精彩的描写:
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甩开万道金光。
一滴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然后就从草叶间落到地上,这很平常,看起来也没什么。但是史铁生却说「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这「轰然」就是声音的放大,然后是「甩开万道金光」,这是视觉上的放大。」

「他怎么可能听露水落地的声音,还能看到露水甩开的状貌呢?就是因为他观察锁定的对象,没有停留在这个露水上,他还向前推移,聚焦在了露水落地的声音和形状上了。所以在露水落地的那一刻,才会在他的感官世界里形成巨大的形象冲击。这就是凝视观察后,带来的效果了。
如果你能学会凝视,你写出来的句子和文意也一定会很精彩、很成功。在平时,可以不断地强化从整体到局部,从宏观到微观的观察训练,懂得怎么做更细致地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