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大明第一谋士:临终唯一要求,竟是要朱棣赦免一老僧

2022-05-26 06:18 作者:洪都烟客  | 我要投稿

明朝由朱元璋一手建立,之后便开创了大明盛世,因为元朝后期的腐败统治而备受摧残的老百姓们得以喘气,这也是朱元璋乐于看到的,但他最担忧的则是自己的继任者。

由于太子朱标的去世,直接打乱了朱元璋的继位计划,剩余的儿子中,唯有朱棣是才干俱佳的合适人选,但是朱元璋认为朱棣杀心太重,如果由他当皇帝的话,明朝一定会陷入战乱中,于是选择了孙子朱允炆继位。

但是朱元璋却低估了朱棣,在他去世后,不甘心被侄子削藩的朱棣只能起兵造反,最终成为了明朝的第三位皇帝,而这场轰轰烈烈的大战,背后的肱骨之臣就是姚广孝,而他在临终之时,却提出了一个让朱棣意想不到的要求。

编辑

精通三教的大师

姚广孝其人,乃是百年难遇的人才,他从小就出家为僧,但是别的和尚都是诵经念佛,他却开始接触佛教之外的其他学说,对儒释道都有着极大的兴趣。

而姚广孝的师傅也是一位天才少年——席应真,此人从小研习道家之术,精通易经等艰深的道术,并将自己的所有本事传给了姚广孝。

姚广孝的阴阳通谋之术就是从师傅身上学到的,朱元璋听说了姚广孝的大名之后,便将其请进宫,就是在这个时候,姚广孝和朱棣结识。

编辑

朱棣和姚广孝结识之后,顿觉相见恨晚,作为战神的朱棣一直瞧不上这些装神弄鬼的和尚道士,但是姚广孝的出现,直接打破了他的刻板印象。

入宫之后的姚广孝被派往北平庆寿寺主持寺务,在此期间,他得以和朱棣进行紧密的往来,也就是在这期间,姚广孝建议朱棣为自己的未来打算。

作为割据一方的藩王,朱棣深感不解,姚广孝则在纸上写下一个“白”字,又写下一个“王”字,其中深意不言而喻。

编辑

果不其然,朱元璋驾崩之后,皇太孙朱允炆荣登大宝,朱棣虽然心有不甘,但是这毕竟是自己的亲侄子,再怎么不快,这天下还是在朱家自己人的手里,不过朱允炆随之而来的削藩政策,却直接葬送了自己的皇位。

削藩开始后,齐王、湘王等五位藩王相继获罪,这让各大藩王人人自危,不知道下一个会不会轮到自己,其中燕王朱棣的实力最强,朱允炆不敢首先动他,于是采取了渐渐削弱的方法。

等到朱棣反应过来的时候,他发现仍有实力的藩王仅剩自己一个人了,朝廷一家独大,自己统治的燕地危如累卵。

编辑

姚广孝站了出来,他直接让朱棣起兵造反对抗建文帝,朱棣震惊之余问道:老百姓似乎都向着朝廷。

姚广孝微微一笑,道:燕王当皇上是天命所向,民心不足为惧。就这样,朱棣才下定了决心夺取政权。

靖难之役

明朝历史上著名的“靖难之役”就此展开了,姚广孝犹如一个坐在帐中的大军师,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编辑

就在朱棣悄悄招兵买马、训练兵士的时候,燕王府中有人向朱允炆报告了朱棣的动作,朝廷立即开始起兵讨伐。

由于有姚广孝坐镇,朱棣在慌乱中稳住了阵脚,姚广孝建议朱棣带兵先去攻打大宁,由此可以切断朝廷的补给路线,而北平城就由他守护。

朱允炆得知朱棣带大军去了大宁之后,便让大将军李景隆直捣朱棣老巢,但是朱允炆却低估了姚广孝。

在姚广孝的指挥下,朱高炽死守北平城,李景隆攻城不顺,只能在城外扎营,并且在城外进行土工作业,直接封死了北平城门,李景隆认为只需通过围困,就能破城。

编辑

姚广孝大喜,当夜幕降临,他命令士兵用绳子从城墙上徐徐出城,随后直接朝敌人的大营进攻,李景隆军中所有人都认为这是一场围困战,因此都在睡梦中,根本没有想到会有人偷袭,霎时间,大营里乱成一团。

不久后,朱棣的援军从大宁赶回,与姚广孝的军队呈合围之势,局势瞬间反转,李景隆成了被困的那个,没办法,只能退兵。

起兵后就打了胜仗,朱棣非常高兴,他乘胜追击,但是却接连吃下两个败仗。

编辑

其一就是济南之战,朱棣的大军几个月都未能攻下,随后转战东昌,更是损失惨重。

姚广孝慧眼如炬,他让朱棣直取京师,因为明朝特殊的政治制度,各地都有大军囤积,唯有京城空虚,于是朱棣一路南下,很快就攻克了南京,朱允炆也不知所踪。

临终遗言

朱棣上台之后,姚广孝作为最大功臣自然得到了丰厚的奖赏,朱棣封其为资善大夫,拜太子少师。

编辑

而朱棣执政后的举措果然如朱元璋所料,他开始了南征北战,几次征战蒙古,京师的事务则全部交给了姚广孝,他带着太子朱高炽管理朝政,得以让京师稳固,并给了朱棣极大的后备支援。

永乐十六年的时候,姚广孝病入膏肓,朱棣对其十分牵绊,时常来到庆寿寺中探望,在问到他有什么要求的时候,姚广孝说了溥洽的名字,请求朱棣释放此人。

这溥洽是建文帝朱允炆的主录僧,主录僧制度是朱元璋建立的,朱家王朝的每一位王爷包括皇帝都有自己的主录僧,专门负责主人的法事执行。

编辑

溥洽作为朱允炆的主录僧,在京城被朱棣攻破之后誓死保护朱允炆,最后朱允炆便不知所踪了,因此朱棣坚信是溥洽将朱允炆藏了起来,溥洽因此遭到了朱棣的囚禁。

姚广孝和溥洽之间情谊深厚,溥洽一直将姚广孝作为自己的师长,因此看着自己的弟子在狱中长达十五年,姚广孝痛彻心扉,但是他深知朱棣的执拗,一直不敢提出释放溥洽的请求。

如今才借着自己油尽灯枯,终于向朱棣说了出来,并劝道:如今江山已定,朱允炆也失踪了十六年,即便他还活着,也没有能力再与朝廷作对了,溥洽年事已高,可以还他自由了。

编辑

朱棣权衡之下,认为溥洽被关押十五年也没有开口,应该是真的不知道朱允炆的下落,便答应了姚广孝的要求。

了却了此生最大心愿的姚广孝不久便去世了,74岁的溥洽拖着自己的残躯吊唁,悲痛交加,三年后也随师父去了。


大明第一谋士:临终唯一要求,竟是要朱棣赦免一老僧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