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立达新文章:琥珀中的脊椎动物

不知道大家是否了解恐龙猎人邢立达?最近,他在中文学术期刊《古生物学报》上发表了一篇新的综述文章,介绍了世界各地琥珀中的脊椎动物包裹体。
除前言与讨论外,文章分为四个部分:缅甸琥珀脊椎动物包裹体、波罗的海琥珀脊椎动物包裹体、墨西哥-多米尼加琥珀脊椎动物包裹体、其它产地的琥珀脊椎动物包裹体。介绍了每个区域中发现的琥珀脊椎动物包裹体。

来源:参考文献
公众号小编BI4LWT认为,这篇文章以中文形式发表在了中国古生物领域顶级杂志,且文章理解难度小,适合对古生物有兴趣的广大爱好者阅读。
附论文摘要如下:
琥珀是一种经过石化作用形成的天然树脂化石, 亦是一种有机宝石。琥珀在全球范围分布较广, 尤其在欧洲的波罗的海、中美洲的多米尼加-墨西哥、亚洲的缅甸等区域有着大量的发现。全球各地琥珀中, 昆虫包裹体最为常见, 脊椎动物包裹体数量较少。但相对保存于沉积岩中的传统脊椎动物化石来说, 保存于琥珀中的脊椎动物包裹体可以额外提供生物体的软组织、原始死亡状态、生存环境等信息, 且可以保存比传统骨骼化石更直观、立体、精细的生物形态学信息, 为研究生物演化、恢复古环境、古生态和古行为学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文中主要总结了来自全球各琥珀产区迄今为止发现的各种脊椎动物包裹体, 包括了非鸟恐龙、鸟类、哺乳类、爬行类、两栖类等, 以及它们背后隐藏的演化信息, 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与趋势做了初步的展望。
通过公众号聊天面板发送“琥珀”免费获取全文。
参考文献:
丑春永,邢立达.世界各地琥珀中的脊椎动物包裹体[J].古生物学报,2020,59(1):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生化环材”,基于CC BY-NC-ND 4.0进行许可,意味着您在保留全文内容(包括所有宣传图片以及本段文字)且不作商用的前提下,可以自由地共享、转载这篇文章。
为防止文章经过二次分享产生内容流失而造成侵权,建议您从微信公众号内复制原文。如果您通过公众号聊天面板告诉我们您将这篇文章分享到了何处,我们将不胜感激,尽管这不是必须的。
如果您希望获得更大范围的授权,请通过公众号聊天面板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