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世界中古史(侯版):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2021-04-03 10:24 作者:张念君  | 我要投稿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资本主义萌芽指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最初形态。它的发生是以经济的一定发展和生产力的一定进步为条件。

 

一、农奴制与庄园制的解体

二、商业资本的活跃

三、资本主义手工工场的产生

 

 

一、农奴制与庄园制的解体

·14、15世纪生产工具和技术的改进

·农奴制和庄园制的普遍解体

 

历史上某一时期的生产工具和技术通常是衡量该阶段物质生产力的一个重要标尺。

14、15世纪手工业的生产工具和技术的变化

·到14、15世纪风车、水车安装了齿轮和皮带传动装置,提高了风车、水车利用的效率。

·采矿业中使用水力和鼓风机。

·出现了自动纺车。

·火药、指南针、造纸术传入西欧。火药推动了西欧出现了一个新的工业生产部门——火器制造业。

·1456年,德国工匠古德堡利用活字排版印刷了《圣经》,这是西欧最早的活字印刷品。从此西欧的印刷业迅速发展,用纸张印刷的书籍很快代替了羊皮纸手稿。

·14、15世纪西欧人已经在船上安装罗盘,绘制了精确的天文表。

 

14、15世纪农业的生产工具和技术的变化

·低地尼德兰农业相对发达,某些地区已经出现了向精耕细作发展的趋势。

·出现了粮食、牧草交替耕作的制度。在休耕地上播种牧草,一方面有利于保持土壤肥力,另一方面也为牲畜提供更多的饲料。

14、15世纪农业、手工业生产工具和技术的进步在历史上看是“量”的积累,而非“质”的飞跃。因为与12、13世纪相比没有什么质上的不同。我们不能有这样的认识:14、15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是由于当时西欧在社会生产力上有了“质”的飞跃,这样的认识并不符合实际。在斯坦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有这样的观点:在人类步入18世纪之前,所使用的生产工具没有“质”的飞跃,都是“量”的积累。(有的书籍在讲述变革时代之时,在描述那个时代生产工具、生产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时概念化色彩过重。)

14、15世纪是西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的时代,但仍然是一个手工工具、手工生产的时代。所以对于西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更具有意义的是14、15世纪西欧在社会经济领域发生的变化,特别是农村社会经济领域发生的变化。

14、15世纪是西欧农奴制和庄园制解体的时代,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是多层面的:①商品交换的发展导致货币地租日以取代劳役地租;②农民斗争对于农奴制度的猛烈冲击。如1358年法国扎克雷起义、1381年英国瓦特·泰勒起义提出的重要目标就是农民拥有人身自由,不再受农奴制的枷锁。③黑死病之后农村劳动力的缺乏,使得幸存下来的农民生产生活处境有所改善。

在典型的农奴制下,农奴一项最基本的义务就是每周3天到领主的自营地服劳役。14、15世纪农奴或是通过把每周需要承担的劳役折算成货币给领主,或是干脆逃往城市。这些办法使得劳役地租越来越无法维持,农奴为庄园主提供的劳役越来越少。

在中世纪晚期,这样一个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和货币经济日益普遍的时代下,庄园主也意识到直接经营一大块自营地已经无利可图。黑死病后劳动力短缺就势必导致劳动力成本上升;另一方面黑死病过后人口减少,这个社会对粮食的需求下降,粮价下跌。这对经营者来说无利可图。所以14、15世纪以来出现了一个普遍的趋势:庄园主开始出租自营地。自营地的废弃也就意味着庄园制度的瓦解。

以往受人身依附关系严重束缚的农奴,变成了个体的小农。庄园经济转变为小农经济。

农奴获得人身解放需要从两个方面解读:①脱离了领主、庄园的农奴有了更多的自身自由和生产活动上的自主性。②面对竞争包括农奴在内的小农的分化不可避免,有的富裕,有的破产。农奴从庄园制的枷锁解放后许多人被生活所迫进入城市,提供廉价劳动力,成为城市生活的最底层。(这也是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条件之一)

总结:对于中世纪后期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进步固然是有意义的,但是更具直接意义的是农村社会经济领域所发生的重大变革,即庄园制和农奴制的解体。

 

 

二、商业资本的活跃

指专门从事商品买卖,在流通领域赚取利润实现增值的资本。

·西欧商业资本的壮大

·商业资本的历史作用

 

如果说中世纪后期在西欧农村发生的突出变化是农奴制和庄园制解体,那么此时期西欧城市出现的引人注目的新现象是:商业资本的空前活跃。

商业资本并不是从资本主义产生之日才有的。它非常古老,只要有商业活动就有商业资本。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商业资本是随着生产、交换的发展而不断积累,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中世纪后期西欧商业资本的空前活跃说明了:当时西欧生产与交换达到了新的规模。14、15世纪西欧的一些城市和地区已经具备了生产向专业化方向发展的特征。例如一些城市行业数目的增加(行会数目的增加)。德国的法兰克福生产行业数量达到200多种;巴黎有300多种。反映了城市内部生产分工的精细。

与此同时西欧的一些地区成为专业生产的中心,提到城市一定会同产品联系起来。如意大利佛罗伦萨的毛纺织品、呢绒;低地尼德兰的造船业;香槟和莱茵地区的酿酒业。

中世纪后期,西欧也形成了一些专业化的农牧生产区域。如西班牙卡斯提的羊毛;尼德兰的奶酪等。

中世纪后期,西欧生产向专业化的发展就为空前规模商品交换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生产与交换形成良性循环,相互促进。商业资本也随之活跃起来。

西欧商品交换的条件:

1.西欧地区地理环境相对开放,几面环海,便于海上交通。

2.中世纪之后,西欧主要的国家都是小王国,领土狭小。商业资本的活动很容易跨出国境,而具有国际性。

3.在地理大发现之前,西欧有南北两大国际贸易区。南部地中海国际贸易区掌握在意大利城市商人手中,如威尼斯、热那亚的商人等。北部的北海、波罗的海贸易区掌握在德国北部的一些商人手中,如汉堡、吕贝克的商人等等。

4.地理大发现之后,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也为西欧商品的生产与交换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加速商业资本积累。伴随地理发现,大西洋沿岸成为国际贸易中心,为英国、法国、尼德兰等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专题:有关意大利商业资本问题

 从地理位置上意大利位于地中海贸易区的中央,因此意大利的城市商人长期占据地中海贸易区的主导地位。如威尼斯城市国家发行的金币“杜卡特”、弗洛伦萨发行的金币“佛罗林”在当时地中海国际贸易中是通用货币,表明了这些城市商人的实力。因此,意大利的城市商人从地中海国际贸易和对对地中海东岸的掠夺中较早的积累了大量财富,形成雄厚的商业资本。

如:由于经营活动广泛,经商规模大,所以需要的货币数额巨大。因此意大利人在经商的手段和技术方面进行一系列的革新,发明了提货单、汇票、转账等。

佛罗伦萨的数十家大商人经营银行、高利贷。所以佛罗伦萨城除羊毛纺织业外,它的银行业也高度发达。佛罗伦萨城的大商人取得了一项特权,他们可以代替罗马教皇在西欧各地代收捐税。所以佛罗伦萨城的商人是西欧许多国家君主的债主。

上述材料表明,商业资本在意大利的一些城市如佛罗伦萨积累得已经相当雄厚。值得注意的是佛罗伦萨城商业资本的活跃与发展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即商业资本开始向工业资本转化。此时商业资本已经不限于流通领域,而是向生产领域转化。出现了由商人提供原料并且收购产品的手工工场。通常认为正是从商业资本控制的手工工场产生了最初的资本主义萌芽。

 

 

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历史作用?

好的:在西欧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的过程中,商业资本是一种积极的社会因素,它对于推动西欧社会的转型有着积极的作用。因为商业资本的活动为生产开辟了广阔的市场,加速了货币的积累,推动了整个社会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

在有些地方,如佛罗伦萨城商业资本已经开始转化为工业资本,即商业资本开始由流通领域进入生产领域,它就直接创造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消极:有部分商业资本也会转化成保守的社会力量,维护旧制。如某一时期商业资本一旦面临不利局面就可能转向保守,最典型的是新航路开辟后,国际贸易中心的转移对意大利商人不利,这样意大利的商业资本纷纷转向购置农村地产。

 

有关于商业资本问题:

商业资本最初是从流通领域实现增值的,所以商业资本关注的是如何贱买贵卖。当现存条件能够满足这一点即能够保障商业资本实现自身增值时,商业资本的持有者就会维护现存条件,并不会关注生产方式本身的变革、生产技术的革新、生产组织的改善等实际问题。

商业资本由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实现利益最大化。走向进步

商业资本转向在农村购置地产,转向保守。

 

 

三、资本主义手工工场的产生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的两个渠道

·分散与集中的手工工场

 

资本主义萌芽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最初的表现形式。从理论上说这种形态的产生要具备两个条件:①社会上出现了一批积累了大量货币并且需要购买劳动力进行商品生产以实现自身资本增值的人。②出现了有人身自由但是失去了生产资料,必须出卖劳动力为生的人。

从历史角度,这两个条件形成的过程:

1.中世纪后期的西欧资本主义关系产生的一个渠道是在小商品生产者竞争和分化的基础上产生的。中世纪《行会章程》制定者的主观意图是为防止竞争,但是从历史客观结果来看竞争与分化不可避免。少数的“行东[明强1] ”壮大富裕起来,他们就要扩大生产规模,增加劳动人手,积累资本。最后行东成为雇主,脱离生产一线。原小手工业生产者(有过去的学徒和帮工,也包括破产的行东)大部分变为受雇者。在小商品生产者竞争和分化的基础上就出现了“雇主”、“雇工”,这种雇佣关系,这也就是最初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2.资本通过转化为工业资本直接控制生产者,进而也就直接带来了资本主义的雇佣关系,具体表现如下:

商人作为包买商。一些大商人通过借贷资金或生产资料给生产者,而且用比较低的价格预购产品,产品生产出后商人拿到市场出售以赚取利润。

还有的商人向生产者提供原料,然后自己定制生产的标准和规格,让生产者进行生产,商人支付一定的佣金。意大利佛罗伦萨的毛纺织业多是如此。此外有的商人不仅提供原料、工具等,还直接提供厂房,直接雇佣生产者进行生产。

在18世纪下半叶工业革命之前,西欧的资本主义生产一直处于手工工场阶段。手工工场划分为两种类型:分散与集中的手工工场。

分散的手工工场常见于纺织领域。最典型的是佛罗伦萨城的毛纺织业。它的纺织业从西班牙和英国进口优质羊毛,生产优质呢绒。销售到欧洲各国和地中海东岸的一些地区。在14世纪前半叶,佛罗伦萨拥有从事毛纺织业的手工工场200多家,从业者3万人,占城市总居民的三分之一。毛纺织业生产工序精细。有20道左右。注意:不只是意大利佛罗伦萨才有分散的手工工场,西欧的其他地区也可看到。

集中的手工工场主要出现在采矿、造船、冶金、印刷等生产行业。商人不仅提供资金和生产资料,还提供厂房(分散的手工工场不提供厂房)把工人集中起来进行生产。

 

 

 

 

 

 

 [明强1]原“手工作坊主”


世界中古史(侯版):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