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后撤——万历援朝战争(四)

2019-08-27 20:15 作者:史图馆  | 我要投稿

本作品是对史图馆专栏的投稿,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作品并非严谨的历史学术研究,仅供参考;未经授权,禁止二传,违者必究。

本文作者:无为畅玄

正月二十八日暮,经碧蹄馆失利后灰头土脸的李如松终于撤回了坡州。二十九日一早再下决定,继续撤退。这下可把那些朝鲜官员吓慌了头——之前单独对付日本差点连内裤都输出去了,好不容易请来了天兵帮忙才收复了近一半国土,如今打了场败仗天兵也要后撤,这不是彻底完了嘛。

于是由朝鲜领议政柳成龙牵头,包括俞泓、金命元和李薲等一群朝鲜大臣全集中在大帐外等着李如松。李如松一出帐柳成龙就慌忙劝道:“胜败乃兵家常事,现在这情况应当审时度势继续前进,怎么能够轻举妄动啊!”开头李如松还跟他们绕绕弯子:“我军昨天也干掉了很多日本人,没什么不好的事。但是这地方一直下雨,搞得地面泥泞至极,也不好扎营,所以才想继续后撤,暂时休兵,等到天气好点再继续前进。”但是那帮朝鲜大臣好像忘了是谁在帮谁,还在吵吵嚷嚷地你一言我一句,反正就说不能撤。这下把李如松惹毛了,当即就扯出一封草拟的奏本给柳成龙看,这奏本又把朝鲜人吓了一大跳——王京还有二十多万日军,我大明军队太少打不赢,我李如松也生了大病,请换其他将领来打吧。通俗点说就是:老子不干了,你觉得谁行再上奏我大明皇帝换谁上吧!柳成龙看着又是后撤又是换将的可是心惊不已,勉强镇定指着奏章说到:“现在王京的日军很少,哪来的二十多万呐!”李如松讥讽道:“我哪知道对不对,这可是你国人带给我的消息。”这下把柳成龙搞得面红耳赤。诸将中张世爵力劝李如松撤退,听着朝鲜官员的混账话气的不行,边骂边踹退了朝鲜巡边使李薲。李如松也不再管那些朝鲜人了,说撤就撤,当日就度过临津江撤向东坡驿。



第二天,再次准备撤退至开城的时候,那群朝鲜大臣又来了:“天兵要是退了,那群日本人的气焰会越来越嚣张。到时候本已平定的各地又会开始惊慌失措,临津江以北的地区也怕是保不住啊。李大人您还是稍住几日再伺机而动吧!”李如松听着这群朝鲜人的屁话就烦,心里寻思着:这朝鲜人根本就没考虑到我大明天兵的状况,竟然还想劝我留下。士卒多伤,大雨连日,你朝鲜承诺的粮草也供应不上,日本鬼子之前还放火烧山,不说人了连马都没得吃,又有马疫肆虐,几天死了将近万匹。想着免得朝鲜人再来骚扰,干脆先一口答应,等着柳成龙刚走,立马就撤了兵,只留着查大受领着数百号人在临津江观望。留在东坡的柳成龙还在没完没了地派人请李如松进兵,李如松玩太极也不含糊,管你怎么说就回答等着天晴路干才好赶路。明军到了开城以后,朝鲜承诺的粮草仍然缺乏,余粮早就没了,水路运到的粮草也是随到随尽,部将还用粮草为托词请求李如松干脆就撤回国内,懒得再管朝鲜的这些破事。

李如松也是焦头烂额:没上头的命令回去是肯定不行的,更何况碧蹄馆之败在上报给万历皇帝的奏折里也只论斩获不论败事。继续进兵也不可取了,现在明军是人困马乏,南北军的分歧也日益加重不可弥合,粮草也难以为继。想着想着越来越窝火,叫来柳成龙、李诚中、李廷馨等朝鲜官员一顿臭骂,还想要给他们一顿军棍来治粮草转运不畅之罪。而那群朝鲜人也是连连谢过,面对国土沦丧不由痛哭流涕。看着这群抱头痛哭的朝鲜人李如松虽然愤怒也觉着可怜,转身又对着明军诸将骂道:“去年讨平宁夏,我军断粮数日也没人说撤退的,最后成就了大功,现在只是粮草不支而已,怎么能说撤呢!要走你们走,只要倭贼不退,我当是马革裹尸而还!”明军将领也止住了回国的打算。但李如松只是说了不回国,可没说不撤退。

不久就有传言说加藤清正还在咸镜道,准备带兵从咸兴经阳德、孟山袭击平壤。这下又给撤退留了口实——加藤清正不是要来袭击平壤吗?平壤可是现在继续作战的根本,若平壤失守了,大军可就没了归路,我李如松当然要回去增援。李如松当即下令再次撤退——主力撤回平壤,只留下王必迪守开城。这朝鲜还有看不清形势的人,柳成龙说了半天见李如松不听就闭嘴了,但他的一个从事官叫辛庆晋的又跳了出来,屁话比柳成龙还长,提出了什么“不可退军者五”:一是朝鲜先王坟墓都在王京,朝鲜人民不忍弃去;二是王京以南人民都在日夜盼望王师去解救;三是我朝鲜国土尺寸必争,绝不能丢;四是朝鲜兵本就士气衰弱,全靠天兵提振士气,要是天兵都撤了,那就彻底是一盘散沙了;五是若日军乘胜追击,临津江以北也保不住。李如松对柳成龙这种****还要糊弄几句,面对这种小人物连话都懒得说,直接就走。




看着这种意见李如松心里憋了一团闷气,你说朝鲜王陵不能丢,朝鲜人民箪食壶浆以待王师,朝鲜国土寸土必争,这些问题在形势好的时候难道我还不知道吗?可现在我军势颓,而我找你朝鲜要东西也是要啥啥没有,什么都得大明自掏腰包不说还屁话多。朝鲜兵士气弱是人尽皆知的,就算明军在也改变不了什么,平壤战时小西行长被暴打一顿士气全无,要你朝鲜人追一追,除了就李时言等那么几个人还敢追着干掉些老弱病残,其他人一个兵都不出。最关键的一个问题朝鲜人居然还没一个人点出来——在李如松打下开城的时候,守着咸镜道的加藤清正就溜回了王京,难道碧蹄馆战后加藤清正又跑回去了?可见这些朝鲜人对军事的漠视程度。

撤到开城后明军才终于准备长期驻防。既然强攻王京不成,李如松开始打起了另外的主意。离王京不远的龙山有一个积存有数十万石日军的大粮仓,李如松让查大受带兵走小路放把火给烧了。这下李如松舒坦了点,我没多少粮,你日本鬼子也别想吃,都给我饿着,看你这几万人撤不撤。到了三月,宋应昌再征调了刘綖的川兵和陈璘的水军奔赴朝鲜,久不上朝的万历也出了二十万两帑金振奋士气。明军也发布了一系列调令,让李宁驻开城、杨元驻平壤、李如柏驻宝山、查大受驻临津。



直到四月十九日,都打得没力气的李如松和日军终于谈拢了,在日本交出了王子之后,李如松放日军离开,直到这时王京才艰难收复。可惜王京在日军撤离时被付之一炬,尸横遍野,原本富丽堂皇的朝鲜王宫也化作了一片焦土。


参考资料:

[1]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M].中华书局,2015

[2]柳成龙.惩毖录[M].朝鲜古书刊行会,1913

[3]川口长孺.征韩伟略[M].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0

[4]茅瑞征.万历三大征考[M].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2004

[5]宋应昌.经略复国要编[M].华文书局


后撤——万历援朝战争(四)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