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山古村落腾甲庄:一个村落,一段故事,一种情怀
腾甲庄村位于乳山市区东部,清朝康熙元年(1662年),于七(起义军)部下腾贾二将隐居此地,以二姓取名腾贾庄。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于式款从司马庄迁此定居,后有崔姓从崔家迁入,因于姓人盛,后取谐音腾甲庄。

编辑
走进村中,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古朴,很难想象城市的高楼间会有保存如此完好的古村落。村中房屋大多是青砖青瓦砌成,每户各占一方,房舍四进五进不等,每进房五到六间,东西配有三间厢房,外围另有十多间南北走向的长厢房,把整个院落包围起来。

编辑
据史料记载,腾甲庄人非常懂得生财之道,地主家雇佣“把头”,另有多名长工负责农田生产,把剩余土地租出去,东家把精力放在经商上,乳山口港的买卖几乎全是腾甲庄的,为了道路通畅,通乳山口的道路都被腾甲庄买下。土地改革时,不到180户的腾甲庄被划为地主的就有42户,划为富农的有6户,足以见证当时的富裕。

编辑
抗日战争时期,腾甲庄是当时乳山境内最坚固、且扼青威交通要道、战略位置十分重要的大据点。伪军城防司令王培江苦心经营多年,村外围垒筑了一个三丈二尺高的大方型碉堡,在围墙外挖了深阔的环绕村庄的护城河,并在河内埋设了地雷,外层还设有鹿砦。
1942年7月,东海军分区独立团一、二营约1000余人包围了驻腾甲庄的伪军。1942年7月23日上午,在胶东军区十七团的配合下,进攻部队完成了围困腾甲庄据点的整个战斗部署。1942年9月7日,胶东军区十七团遣精锐部队与工兵,配合东海独立团,将腾甲庄据点的外围工事全部扫清。9月9日,进攻部队主、佯配合,两面夹击,很快将守军击溃。
守军见大势已去,忙突围向牟平县水道日军据点逃窜,王培江带着残部100余人潜出据点,逃往海阳。 此战,共活捉伪军2400人,打死打伤300人,缴获轻重机枪20余挺,长短枪1500支,捣毁兵工厂一座。腾甲庄据点的拔除,标志着乳山全境解放。

编辑
照片里的房子在村子的最东边,跟老人聊天了解到,现在村里的居民大多都搬到村子旁边新建的楼房住了,只有上了年纪的老人还住在老房子里,老人讲他现在已经退休了,平时就喜欢种种菜,养养花,溜溜狗,感觉住着老房子方便。每个古村落都是一部独具特色的老电影,村里每一条道路每一个院落都在讲述着自己的故事,希望我们的老电影经久不衰,我们的故事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