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史海拾贝】勇敢的心

2021-12-18 17:28 作者:唯有缄默方永恒  | 我要投稿

——我的末日正是我的开始。

在凯撒完成了对高卢的征服后,凯尔特人便似乎从欧洲大陆的历史中消失了,带给罗马耻辱的凯尔特被强大的罗马军团赶到不列颠本岛西部与北部的山地上,在那里苟延残喘。匈奴人挥斥着鞭子将日耳曼诸部赶进西罗马帝国,当惊慌失措的罗马大军撤离不列颠尼亚,日耳曼人便趁虚直入,紧随其后的是维京人,他们杀戮、他们征服、他们奴役,然而对于这一切凯尔特只是选择冷眼旁观。当维京人乘着龙头战舰,用斧子劈开和平的头颅时,丹麦法在哈德良长城南北迅速蔓延,也许史书再翻动几页,这个弱小的民族便会消失了呢。

可是凯尔特人顽强的活了下来,亚瑟王的传说便是记述了关于凯尔特人对抗日耳曼入侵的英雄史诗。是啊,英雄的事迹注定流传于世,虽不被冠以名号,但也注定被吟游诗人所铭记。我曾经去过传说中“阿瓦隆”的所在之地格拉斯顿伯里修道院,那座离布里斯托尔不到四十公里的小镇,并没有什么特别,所遗留下来的只有不知是哪个时代的痕迹与前来瞻仰这些遗迹的游人,或是像我一般“圣地巡礼”的“怪人”。

所谓史诗,记叙的恐怕并非一人の传奇,而是吟游诗人把几十、数百、上千、成万人的故事、将他们的精神进行汇总、编织、传唱。由我观之,如特洛伊便是一个特定的点,将上千年的希腊族群向东征服的历史浓缩至特洛伊城下十年,交杂于海伦的爱恨情仇间……亚瑟王也应如此般绚烂,于光辉中诞生,又在梦幻中衰亡,一个人的逝去,背后则是一个民族的沉沦。

当历史命线再一次发生波动时,时间已经离最后一个在不列颠岛上的维京国王死去(A.D.954)过去三个多世纪了,苏格兰,这个多灾多难的王国安定下没多久又重新被内战的阴云(A.D.1290)所笼罩,在爱德华一世做出裁断后,各方却仍然无法找到和平的支点——苏格兰贵族并不满意新国王的懦弱,计划对抗英格兰与法国签订《老同盟》(Auld Alliance A.D.1295),而长腿爱德华则丝毫不能容忍渐渐沦为英格兰傀儡的苏格兰摆脱操控的提线,双方的战争一触即发。

第二年(A.D.1296)爱德华国王便迫不及待的派出大军入侵苏格兰,当英格兰的军队举着屠龙圣徒的旗帜进入盖尔高地时,那群皈依在圣安德烈X字旗下的乌合之众一触即溃,当年的七月份国王便签署退位诏书,国家被吞并,连民族的象征斯昆之石(命运之石,Stone of Scone)也被爱德华一世运进了西敏寺(Westminster Abbey)成为了英国王室象征神圣的一部分。

听着威斯敏斯特教堂的钟声,看着这块石头不知是否会觉得凄凉?隆重的加冕与肃穆的国葬哪一个都不适合它,因为它不属于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它见证着不属于它的历史!经历着不属于它的命运!而需要被它见证的时刻却因故空席!有传闻真正的斯昆之石在修道院沦陷之前被僧侣们掷入泰河中,也正如历史真相般被沉入冰冷的河底不知所踪……

历史被一次又一次的证明,严刑酷法是无法弥合被征服的伤口,刀剑无法吓阻正义的呼声。同年(A.D.1296),在这个国家并未完全沦陷之前,威廉·华莱士如同凭空出现一般,在一次口角发生后带人攻击并杀死当地治安官,便从此开始踏上带领苏格兰人民与英格兰侵略者展开斗争的道路,希望能脱离英格兰的统治,通过一系列小型遭遇战和长时间游击战的声望积累,使他快速成为起义军的核心,并在次年(A.D.1297)九月份与萨里郡伯爵约翰德瓦伦的一支英格兰军队在斯特林附近的福斯遭遇,双方随即爆发了一场大战(斯特林桥战役),通过利用地形(狭窄的桥面和河滩低洼地带)、变化战术(半渡而击)以及个人谋略(将木桥的桥板变得更容易破碎)最后使用兵力优势(英格兰300骑兵5000步兵,苏格兰方面2000骑兵7000步兵)压倒性的战胜了英格兰人(百度百科有关于斯特林桥战役的词条,但所写遭遇日期与维基有出入,同时对于此战人数并没给出数据只是单以人数劣势战胜优势兵力这种文字性描述一概而论)。在取得优势后,凯尔特人再次显现出他们狂暴的一面:在当年的10月份华莱士率领大军侵入英格兰北部并蹂躏诺森伯兰郡和坎伯兰郡。从泰恩河畔的纽卡斯尔到卡莱尔,英格兰北部的的旷野上飘荡着凯尔特人的战歌,在尝到甜头后的凯尔特人又准备第二次入侵。

在接到被入侵的消息,并在圣神罗马帝国加入对法战争无望后,爱德华一世立即结束了与法国的战争关系(A.D.1298)并愤怒的从弗兰德斯返回英格兰,并于福尔柯克之役(A.D.1298)中用骑兵配合威尔士长弓兵大败苏格兰人,随后几年里,长腿国王亲征苏格兰更是几乎将其全境。

有人(约翰·科恩爵士“The Red”)指出华莱士作为领袖或许能够集结一只军队,但没法作为一名好的将领取得胜利。这或许也是在他回国后推卸护国公之位的原因:失败的苦果使得他的军事声望一落千丈。随着战局不利,华莱士又只能带着义军到处打游击。

“告诉你,我的孩子,在你一生中,有许多事值得争取。但,自由无疑是最重要的。永远不要带着脚镣,过奴隶的生活。”

1305年8月,华莱士被自己的同胞押往伦敦并被指控叛国罪;该月23日,华莱士先上绞刑架,在尚未断气前被放下来开膛最终被斩首,英格兰人焚毁其内脏、肢解尸体,又把尸块送到各地公开展示,头颅被挂在伦敦桥上,爱德华以此方式让苏格兰人知道叛国的下场。

最终一战仍未结束,可是爱德华一世,强大的英格兰国王“苏格兰铁锤”却去世了(A.D.1307)。现在,英格兰由他的儿子统治,而他的宏愿也将由那个懦弱的王子实现...或糟践。为何会有人如此伟大,甚至能同时承担所有贵任?这问题恐怕到现在仍没有答案。

抗争并未因为华莱士被分尸而停下,征服也没因爱德华的死亡而终结,如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民族的苦难仍在继续编织。

 

——二零二一年十二月十七日

作者按:

对于千年前的历史,我所描写总归会有遗漏或省略之处,但唯一保证的是其真实存在,或者有史可依。而说起真实性华莱士则是其中最大的变数:维基上写到“对他早年知之甚少,而且他的生活中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可靠的史料印证。”然而百度百科却稍微有一些记载,而另一方面:百度引用的出处我无法查证,所以更加无法判断其真假。所以在我看来,与其说华莱士是个英雄人物,不如说他是凯尔特民族抗争的象征,一个符号如同圣女贞德于法兰西;文天祥于我们。至于胜负?重要吗?什么时候胜负是成为衡量英雄的唯一标准了?烈焰与死亡才是英雄永恒的归宿!



【史海拾贝】勇敢的心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