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问题解答汇编》(59)
【本文转载自中国人民大学1959年 仅供学习参考】
(50)《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中说:“只有足值的货币,如金币和级币,金地和银地,金器和银器,才能执行贮藏的职能。”[1]那末,我国的人民币是否有贮藏的职能呢?
这个问题首先应弄清什么是货币的贮藏手段?作为贮藏手段的货币,就是以不同的性质、不同的程度脱离商品流通界面处在静止状态中的货币。货币转为贮藏手段是有种种原因的。马克思说:“货币贮藏的机能,一部分,是由货币充作国内流通手段和国内支付手段的机能发生,一部分,是由货币充作世界货币的机能发生。”[2]所以货币有不同性质的贮藏。货币作为贮藏手段大致有四种形态:
第一,作为流通手段准备金的贮藏。在W—G—W′的商品流通过程中,商品出卖以后,商品出卖者不一定立刻就购买,或者分几次来购买,这样全部货币或一部分货币就暂时从流通中退出变为静止的货币。作为流通手段的准备金的这种贮藏货币,在国内纸币成为唯一流通手段的情况下,当然可以用纸币来代表,正如同流通中的货币可以川纸币来代表一样,因为这种贮藏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保存货币本身的价值,而是为了以后作为购买之用。当然,如果纸币不断贬值,商品生产者把商品出卖之后,一般就立即购买他所需要的商品;这样就会影响纸币对作为流通手段准备的贮藏职能的执行。人民币既然是法定的唯一的流通手段,而且它的币值稳定,当然可以执行这种贮藏职能。
第二,作为支付手段准备金的贮藏。为了应付支付的需要,也必须把货币逐渐积聚起来。这种作为支付手段的准备金的贮藏,在纸币作为唯一通货和纸币所代表的币值稳定时,也可以同上述的流通手段准备金的贮藏一样,用纸币来代表。如果纸币不断贬值,人们要求用现金购买商品,它就会随着货币充作支付手段的范围的大大缩小而缩小,甚至要求用金银本身或其他的商品来执行支付手段准备金的贮藏。凡是在国民党统治时期生活过的人,都会体会到这一点。同流通手段准备金的贮藏一样,人民币也可以执行这种支付手段准备金的贮藏的职能。
第三,作为世界货币准备金的贮藏。这种性质的贮藏必须由金银本身来执行,以备国际支付之用。人民币当然不能执行这种贮藏的职能。
第四,作为财富的贮藏。这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货币的贮藏手段。问题中引教科书中所说的贮藏手段,我们认为就是指的这种性质的贮藏和世界货币准备金的贮藏。作为财富的贮藏,就是指货币单纯地当作社会财富的一般形态被它的所有者收藏着、积累着。为了积累货币,人们在商品出卖以后,就不再继续购买了。这时,货币就脱离流通过程而完全静止下来。货币贮藏者贮藏货币的目的,是为了保存货币的价值,因为货币是最好的财富形态,人们当然要直接贮藏货币本身,即金或银。所以作为财富的贮藏,不仅要足价的,而且要现实的货币,只有金属货币才能执行这种性质的贮藏的职能,纸币是无能为力的。但是,也有例外的情况,当一个国家只行使纸币,而且纸币的币值又很稳定,也可以将纸币作为财富贮藏手段来使用。我国的人民币由于是唯一的流通手段,币值又非常稳定,而金银已被禁流通(私人持有黄金只能卖给国家),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就没有必要和可能来贮藏黄金了;人们要贮藏财富,完全可以贮藏人民币。
总之,货币作为贮藏手段的职能,要区别不同的社会条件,不同的货币流通制度,以及不同性质的贮藏。人民币是否有贮藏手段的职能,不能一概而论,要分清是哪一种性质的贮藏。从上面的分析,我们认为在货币贮藏手段的四种形态中,除了世界货币准备金以外,其他三种贮藏职能,人民币都可以执行。
在资本主义以前的社会中,当时贮藏货币主要是将足价的货币埋藏起来。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货币贮藏的主要形式,是资本家将闲置的货币资本储存在银行里,以获得利息。这些被储蓄起来的货币,是作为贮藏手段的货币,同时又是潜在的货币资本。在社会主义经济中,货币贮藏的主要形式也是把货币存入银行中,国营企业、人民公社以及机关、团体都把货币资金存入人民银行。我国劳动人民也很少有人把人民币当作财富长期贮藏在自己的箱子里,为了支援国家建设,为了便于国家集中管理现金,为了个人难以预料的紧急需要,并且获得物质鼓励(利息),劳动人民都愿意把自己收入的人民币存到人民银行储蓄起来。当然,这和资本家把货币存入银行是有本质差别的。资本家保存货币的目的是为了将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社会主义下的劳动人民把人民币存入银行,是为了支援社会主义建设,用于积累和扩大生产,为了满足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注:
[1] 1959年人民出版社版,第55页。
[2] 《资本论》,第1卷,1958年人民出版社版,第14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