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1万4千年前的女娲”缺有力证据,无法信服

2022-07-28 22:56 作者:共时海洋  | 我要投稿

自从讲了天倾西北、女娲补天,总有人来提1万4千年前的女娲、星象云云。

我看过各种女娲补天的解释。为什么不认可1万4千年,一句话:解释缺少有力证据支持。岁差让星象约2万6千年一循环,而且一直有北极星。单凭星象说多少万年都可以(万年尺度恒星变动一般很小)。冯时先生则是有考古依据论证5000年前天极的。应该是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

有些人证明不了有,却要别人证明没有,还要别人信,虚空打靶吗?

解释还要经得起质疑。实际情况是缺乏对先民发展的认知,处处都有大问题,跟目前考古认识普遍矛盾。人类进程是什么?先民发展进程到什么情况会需要发展农业?什么情况会需要发展观象授时?以下我简单介绍矛盾之处,看不懂的地方自行百度都有,基本不需要论文。


1人类发展进程。

1万4千年前是旧石器时代,距今约1万年前进入新石器时代。(一般认为新石器时代有3个基本特征:1、开始制造和使用磨制石器2、发明了陶器3、出现了原始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

1万2千多年前有新仙女木事件大降温灾难,约1万年前进入全新世大暖期。在12640年前,气温又骤然下降了,世界各地转入严寒,两极和阿尔卑斯、青藏高原等地的冰盖扩张,许多本来迁移到高纬度地区的动植物大批死亡。这一次降温是很突然的,在短短十年内,地球平均气温下降了大约7、8℃。这次降温持续了上千年,人类发展进程严重阻滞,气候并不适合发展农业。直到11500年前,气温才又突然回升。全新世大暖期是距今8500年-3000年的气温比现在更高,是史前文化发展繁荣期。


2原始农业。

目前公认世界最早的原始农业是西亚小麦在1万2千年前,中国稻粟在将近1万年前。先民发展进程到什么情况会需要发展农业?什么情况会需要发展观象授时?

不论何时采集农业不需要观象授时,到原始农业才需要,而且并不是一开始就需要。

1)只有气候合适,族群人数变多,打猎和采集不足以满足食物需要,才会种地补充食物。先民可能尝试培育过多种植物,最终野生禾本科植物(即稻粟类)胜出,目前发现的驯化稻粟在将近一万年前。

2)先民获取植物性食物来源的主要途径:以淮河流域为例,稻粟混作前,以采集活动为主。7千到5千年前,稻粟混作后才以原始农业为主。(详细介绍见我推测史前农业革命的视频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cq4y1i7bL/

左上角见史前淮河农业研究论文出处


3)原始农业初期不必需要观象授时。当时仍然以狩猎采集为主,种子驯化程度低,产量跟野生差别不大,只需粗放种植,作为补充食物。全新世大暖期气候,以稻粟黍的习性是全年都能种。

4)一般要到食物以原始农业为主时,种子驯化程度更好了,要争取高产才需要观象授时,不误农时。

论文《二十八宿的形成与演变》天文学家计算28宿形成在7000多年前,也大体符合淮河流域开始以原始农业为主的时候。所以,刚开始驯化就有观象授时是不对的,除非能拿出依据。

(我有关于记录5000多年前星宿的文物解读,自认没什么问题,欢迎交流批评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XR4y1V74Q/  )


3知识传承。

早期先民人均寿命三十年左右,文字匮乏,也没有发现类似书籍、星图的信息载体,知识的传承有很大困难。没有长时间连续观察、记录和传承,是难以发现岁差现象的。公元前150年前后古希腊天文学家喜帕恰斯和公元330年我国古代天文学家虞喜,都是通过对比前人记载才发现岁差的。

说有星图,记录发现东南、西北天边的星星变化,是空口无凭。我认为当时水平不可能有星图,口口相传整个星空的几颗重要星星还有那么点可能,而且能不能准确传承只几颗星星的位置都是大问题。

 

4自然崇拜。

动物、植物、天体甚至物体崇拜是全世界先民的普遍现象。过度联系和附会毫无意义。刘宗迪认为《山海经》的地域在山东,是比较有依据的。

早期考古发现与星象有关的动物有龙、虎、鸟、猪、鹿等,还没有龟。冯时还介绍过战国时期才出现四象的玄武。在天文软件连连看画玄武龟实属开发智力了。

人该保持一份知道自己不知道的清醒


以上内容是简单列举几个矛盾。我猜一般人不知道,也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我评价说缺乏基础知识是陈述,没有贬低之意,我自己也有很多不知道的,认知要避免想当然。如果缺乏相关基础知识,就会轻易信以为真。

关键问题还是开头那句话:解释本身缺乏有力证据。有些人证明不了有,却要别人证明没有,虚空打靶吗?对于仍然执迷不悟的人,送几句话:

博人眼球流量多,脑洞大开信为真。科学解释却无视,不举证据兀自嗨。

“1万4千年前的女娲”缺有力证据,无法信服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