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不是所有的不幸都会得到耐心的同情

2022-01-19 08:12 作者:莹哥话真多  | 我要投稿


图片来源:纳豆家



01


《他从殡仪馆打来电话:能不能写写我们的天才儿子》这篇地方日报收到的读者故事火了。如果你还没有看,你可以按照标题名字搜索看一看,确实很好,我也是偶然看到朋友在朋友圈转发,很长的一篇故事也认真看完了。如果你还没有看,我借用朋友的评价:中国版的《美丽心灵》。


一个美好的家庭,孩子聪明,却患有精神病(躁狂抑郁症),自己的人生毁了,也摧毁了父母的平静生活,但一家人始终坚持着。孩子后来自学多国外语,然后偶然接触到为出版社翻译的工作,成为他人生的寄托。你在豆瓣上看到的一部高分的译文书,原来是来自一个久居精神病院的病人,这戏剧化的剧情更多的吸引了大家的目光,也是这篇文章得以迅速传播的主要原因。


因为我看到文章的下方评论,有人这样评价:好羡慕,要是我也有这样的病就好了,这样我就不用上学,然后成为天才,被人仰视,真好。


所以,我想和你们聊一聊。(是啊,作为辅导员,我就是有这么多故事和经历。)


02


有同学说,觉得我私下应该是一个消极的人。其实还好,自我评价是一个向往乐观,也都一切抱有希望的人吧。只是自己的人生经历,主要是做辅导员工作这么多年,会多一些尊重现实的态度。


你们如果以旁观者经历过一些他人的不幸,就能理解我的意思了。


譬如我耿耿于怀的我的一个学生在教室好好的考试,就突然看不见了,以为是一个偶然的意外,或者是只要积极配合就能被克服的命运坎坷。可事实上,现实里命运翻盘是小概率事件,学生经历的是不可逆的眼疾,不可逆,医疗水平再发达五十年都没用。休学是我帮着办的,两年后的退学也是我陪着办的。因为退学必须本人到场,学生由父母陪着到学校,我赶到办公室的时候,听到我的声音,学生站起来问好,可是却面朝另一个方向。那个时候我的心里也会咯噔一下。


后来我带着学生一起办理手续,坐电梯去几个部门,路上我不知道自己能说什么,该说什么。


我们没有经历过,再多的同情也无济于事,也无法真正的感同身受。


03


其实很多人有一个误解,对于人生不幸,会把“命运给你关上一扇门,必然给你开了一扇窗”这个主观意识套用在客观现实中。分不清哪些是可人为的,哪些是不可为的。


譬如很多同学对于精神疾病的理解,可能是自闭症等同于天才儿童,狂躁症等同于天才的孤独,精神疾病只是过分的洁癖,不停擦桌子。影视作品里这样着重刻画的也有很多:《雨人》《美丽心灵》《飞行家》……包括文章里提到的《躁狂抑郁多才俊》这本书,“列举了25位历史名人:贝多芬、梵高、牛顿、海明威……他们终其一生都有双相情感障碍的典型表现,承受了超出常人的痛苦。又都是具有伟大想象力的艺术家。”虽然文中也说到,“毕竟不是所有精神病人都能成为梵高、牛顿”,但很多人都只关注前者。


我想遗憾的告诉你,精神疾病并不是天才的必备条件,他们真的只是不幸中的万幸。


现实是怎样的呢?就和我们普通人一样,聪明的还是聪明,精神正常可能会给他带来更顺畅的发展道路。而精神问题,毁灭了绝大部分人的平静生活。极少数人,因为格外突出和亮眼的成绩,而被人熟知,且同情。前提是,已经有了远超常人的成绩。


有个学生有家族遗传性的精神疾病,有的时候会控制不住自己大喊大叫,哭泣吵闹。把孩子家长喊到学校,但父母不愿孩子回家,因为回到家就意味着父母必须要有人留一个在家照顾,也不想送医院,因为担心“孩子彻底废了”。所以送到学校,和同学们“多玩玩就好了”。然后,辅导员把学生家长送出校门之后,家长又偷偷返回学校主动找到学生的同学,告诉他们自己的孩子有精神问题,本意是希望学生也能同情照顾自己的的孩子。


学生们当天就都纷纷要求换宿舍,虽然校医院和医院的评估结果都是不影响正常行为活动。可一个精神疾病的同学,就会被他人定义为“安全隐患”,然后提出合理要求。再然后学生情绪再次受到刺激,崩溃,发病……


你说学生感受不到大家的偏见?那我们又能强求所有人的同情和配合吗?现实如此。


“那他为什么还能上大学?”精神有问题,不是智力有问题。


04


我带学生去过孤儿院、养老院,也陪学生去过农村给留守儿童做过支教。他们只是普通人,精神健康,只是有些行动不便无法自理,有些是不懂。进入到那样的环境,面对永远无法消弭的屎尿味,突如其来的尖叫声,情绪的起伏波动,始终无法预测的下一步行动,偶然有老人的不做回应和孩童的散漫无状,都能让我的学生崩溃。


那个时候,他们都会走到一旁,冷静冷静,平复情绪。但有些不幸,身边人是没有办法远离的。“只要足够的耐心和同情,我相信奇迹一定会发生”能相信这一点的人本身就是奇迹。


我今天说这些,是想和你们说,面对他人的不幸,还是要抱有一些同情,不要做恶意攻击和嘲笑。可以不理解,但最好不要轻易的去否定,因为他们经历的,我们并没有经历过,我们不知道他们为什么会这么做。


不要高高在上的想着“如果是我我一定能做更好”“如果是我,我一定战胜命运……”更不要把这话说出来,给他人道德绑架的压力。


或许,你们想着的是如何获得更好更高的学历,如何赚大钱,如何找一份好工作,如何成功,期待意气风发的一日,眼红他人的一切,感叹自己一无所有。


作为老师,我想和你说,我祝福你是真的,肯定你的才能是真的,相信你能成功也是真的。但我不会要求你,无论你是我的学生,还是我的孩子。因为我觉得你我都已经足够幸运,其他的,都是有则锦上添花,无则自在当下。


我们这一生所能拥有的最大幸运,不过如此,没有意外,平安健康,普通庸俗,好好活着。



不是所有的不幸都会得到耐心的同情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