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文游天下(376)绥中九门口水上长城

2022-05-10 08:24 作者:乐山乐水481  | 我要投稿

文游天下(376)

绥中九门口水上长城

文/石岩磊


      1644年4月,李自成的大顺军攻占北京城,崇祯帝在绝望中上吊自缢,驻守山海关的吴三桂见明朝大势已去,便决定归顺闯王。但当他听说其父惨遭毒打、其爱妾陈圆圆被霸占时,冲冠一怒为红颜,断然拒绝投降。于是李自成亲统大军杀奔吴三桂,双方在山海关、一片石等地激烈交战,吴三桂见自己势单力薄难以抵挡,便向关外的八旗军求援。清、吴联手后重创大顺军,拉开了清军入关的序幕,此役被称作“一片石之战”。


       一片石即为九门口,是长城上的一个关隘。明长城自山海关开始向西北延伸,穿行于崇山峻岭之间,当它在辽宁省绥中县境内遇到九江河时,便纵身一跃横跨而过。工匠们先是在100米宽的河床上铺满大青石条,石块之间浇筑铁水,形成牢不可破的铁卯铰链,造就了一块超过7000平米的大平台,因此得名“一片石”。建设者再在其上修筑了有九个孔的城桥,以与两侧的长城相连,所以此地又被称作“九门口”。


       九门口是名副其实的水长城,平时波澜不兴的河水静静地依偎在桥下,如明镜般倒映出桥墩修长的身影,而当山洪爆发,怒号着的浪涛从桥洞中喷薄而出,雷霆万钧中长城岿然不动,尽显威武霸气。由于九门口处于拱卫山海关的关键节点上,其战略地位极其重要,所以是兵家必争之地,除了大顺军与吴三桂于此鏖战外,直系和奉系军阀也曾在这里大打出手。


      九门口长城始建于1400多年前的北齐,后经明初大将徐达扩建,抗倭英雄戚继光也曾在此驻军修缮城垣。这段长城异常坚固,防御设施十分齐全,建有密集的敌楼、哨楼、烽火台、站台、信台等,另外还在大山里开凿出一条长1027米的隧道。它既是连结城墙与关内的通道,又是屯兵的密道。里面不仅有驻军室、存粮库、兵器室、练功房,还有禁闭室、卫生间、水井房以及佛室,完全可供2000名官兵长期驻守。


      水上长城与隧道是九门口两大看点,巧夺天工的设计与施工令人叹为观止。不到长城非好汉,不看九门口最遗憾,它集雄、奇、巧、秀于一体,可谓是万里长城的精华所在。登上雄踞峰巅的烽火台,既可遥望浩瀚无垠的渤海,又可远眺砖石长龙辗转腾飞,还可俯瞰九江蜿蜒逶迤,涤荡人们心胸的唯有赞叹:大美山河,大美中华!


      长城阻隔了兵戎,却阻断不了民族的融合。“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的残酷法令只是改变了全国各地的发型,清王朝最终还是皈依了中原传统的儒家思想,四书五经继续熏蒸着世人的头脑。华夏文明选择了励精图治的大清,而不是转为贪图安逸的大顺,或许是冥冥之中的必然。九门口见证了历史洪流转向的关键之战,铭刻着一段波谲云诡的特殊印记,也成为游人抚今追昔的理想之所。


        2022.5.10


文游天下(376)绥中九门口水上长城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