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只要我解决人质,你们就威胁不了我? 从彩六到现实,俄式反恐救援漫谈

2021-02-10 16:32 作者:BGC津津游味  | 我要投稿

哪怕是对军事、反恐一无所知的纯路人,当听到“俄式救援”一词的时候或多或少的会在脑海中浮现手撕歹徒、枪声爆破声不绝于耳的反恐画面。


一般来说,反恐,特别是人质救援任务往往要求“快、准、狠”,就像是在刀尖起舞,容不得半点差池。而“俄式救援”给人的印象则是反其道而行之,网络上流传胜广的各种新闻和动图似乎也印证了人们对俄式救援凶悍粗犷的印象。


比如央视的军事纪实中报道中俄反恐演习中的由于人质被俄方击毙导致任务失败。


俄罗斯反恐演习中炸毁客车。


事实上,关于“俄式救援”梗的广为流传其实并不令人意外,关于俄罗斯人好战强悍的报道常有出现,“战斗名族”风格让他们在互联网世界中早已名声在外;加之总统先生总是以这样的形象示人,不免让外界对俄罗斯人的力量产生夸张的解读。


而诞生“俄式救援”梗的FPS游戏-彩虹六号更是将“俄式救援”化作游戏招牌,成为玩家群体中人尽皆知的标志。

彩虹六号中俄罗斯特种部队名称:Spetsnaz,事实上这并非某一单一部队的名称,而是整个俄罗斯特种部队的非正式名称。在彩虹六号中,俄罗斯干员所佩戴的带有大写字母A的徽章所代表的是特种部队A小队,即赫赫有名的阿尔法小队。


值得一提的是,“诡雷”Kapkan菁英皮肤信号旗小队则身着代表俄罗斯精锐的“海魂衫”,同样是立下赫赫战功的特种部队。他们与阿尔法小队分别负责内外部反恐事务,遇到重大危机时则会一起并肩作战。

而进攻方干员Fuze,作为拥有彩虹六号中杀伤力最大、不确定性最高技能的俄罗斯干员,他的干员技能是填充了散射弹丸的钻孔装置。散射弹丸通过小型钻孔设备穿过如墙壁、地板、龙鳞板之类的障碍物,再将弹丸通过旋转弹射的方式四散到建筑物内引发爆炸,其圆饼炸药的伤害巨大,所到之处寸草不生,让攻守双方干员都避之不及,而发射弹丸时“咚、咚、咚”的巨大声响也成为Fuze“咚咚咚”外号的来源;


这样大范围无差别杀伤的危险技能所导致的就是Fuze成为彩虹六号人质局的噩梦,干员听到“咚、咚、咚”的弹射声效可以立刻转移,但不会移动的人质往往就只能等待命运的审判了。常年在游戏中炸死人质的Fuze也因此有了“人质是任务的关键,当敌人不再拥有人质时,任务也就完成了”的经典语录。


事实上,Fuze似乎的确并不是很在意人质的安危,对于他来说,如何将恐怖分子统统送上西天才是核心要务。在针对Fuze的心理评估报告中显示,Fuze行动过于草率并非粗心大意,而是他认为此举是为了方便小队突破敌人的防线的有效方式。


对于Fuze这种鲁莽的做派,彩虹小队里已经有干员对此表达强烈不满。在行动中沉默寡言的Fuze总喜欢偷偷制造一些“大新闻”,两位干员Ying和Ash就曾与他发生激烈的争执,因为他的草率行动造成了平民的伤亡。

干员“热切”Thermite曾对Fuze的散射钻孔装置提出过赞赏,认为它能在特定场合发挥极大的作用,但作为高能炸药方面的专家,他也曾吐槽希望这玩意只对敌人有效,毕竟这个装置“像个野兽一样疯狂”。

“俄式救援”因此得名。


在现实中,俄罗斯特种部队反恐行动所造成的大量人质死亡也常常被人诟病。

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2002年的莫斯科剧院人质事件和2004年的别斯兰第一中学人质事件,分别造成了129名和333名人质的身亡。其中别斯兰事件被称为俄罗斯的“911”事件,成为俄罗斯人心中难以磨灭的悲伤记忆。


在2004年九月一日俄罗斯知识节当天,别斯兰第一中学一如既往的热闹,高年级的学生和老师们在礼堂欢迎新生的到来,许多家庭还抱着年幼的孩子来到学校沾沾哥哥姐姐入学的喜气,在一片祥和的气氛中没有人意识到危机的来临。

上午九点,超过32名来自车臣的武装分子全副武装,携带大量枪支炸药劫持了学校,并将超过1100名人质关押在学校体育馆内,其中大部分是学生和儿童。炸药随处可见,篮球架上、地上密密麻麻缠绕着引线,悬空挂着的炸药甚至距离头顶不到1米。


平日对恐怖分子态度强硬无比的普京这次都下达了“没有我的命令,别斯兰不准再有一声枪响”的死命令,并立即派遣了谈判专家罗沙尔(Roshal)赶往别斯兰,这位儿科医生曾在2年前的莫斯科剧院人质事件中通过谈判解救出多名儿童,并为剧院里的人质输送了水、食物和药品,是俄罗斯的英雄人物。

然而,新闻媒体对于人质数量仅有不到400的虚假报道惹怒了恐怖分子,他们立即挑选了25位精壮男子当众处死并抛尸到草坪上,以此告诫俄罗斯政府不要耍小把戏。

到了第三天,所有人紧绷的神经终于被一声突如其来的爆炸声给炸断了。本就救子心切的彪悍家长们坐不住了,端着自己家的武器就往体育馆冲;眼看局势控制不住的俄罗斯特种部队,包括反恐精锐的阿尔法小队和信号旗小队赶紧跟上家长部队保护他们安全,就这样,三方血战就此开始。恐怖分子除一人生还外全部被击毙,而代价则是333名人质的死亡及数十名特种队员和家长的丧生。



虽然直到今天,别斯兰事件中引发混乱的爆炸到底是如何引发的都是未解之谜。有人说是军方狙击手击杀恐怖分子导致旁边引线爆炸;也有人说是恐怖分子引爆了人质身上的炸弹。但无论如何,现场的混乱管理致使部分Spetsnaz队员在攻击过程中被家长队伍误伤致死;军队错误使用如RPG、榴弹发射器等大规模杀伤武器造成房屋损坏从而导致人质死亡。



在彩虹六号中,别斯兰事件也出现在其他的彩虹小队干员背景故事和皮肤中。

Glaz原本是一位出色的美术生,在目睹了别斯兰人质事件之后,他决心将自己的才能带到俄罗斯军队,成为一位天才狙击手。Glaz的菁英皮肤“致命公民”也正是描绘了别斯兰事件中手持步枪为拯救自己儿女、孙子孙女的战斗市民。


另一位同为Spetsnaz的干员“诡雷”Kapkan则亲历了别斯兰人质事件,他与2002年调至别斯兰驻防,在别斯兰的拯救行动中,Kapkan逃出一劫,而其个人经历中标注的别斯兰校园人质事件(被删改)似乎也隐藏着某些秘密。


机枪哥Tachanka菁英皮肤的胳膊上纹着1-3.09.2004这么一串数字,这是别斯兰事件发生的日期。


对于所有俄罗斯干员来说,别斯兰事件是他们心中永远的痛。

虽然在别斯兰和莫斯科剧院的行动中造成大量人质的死亡,但在类似的危急情况下,Spetsnaz或许已经尽力了。在莫斯科剧院的封闭环境中,阿尔法小队成功击毙所有恐怖分子并无一作战人员伤亡,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如果各救援部门之间能够沟通更加流畅、信息更加对称,因人质摆放方式不当造成的窒息,以及不了解救援方式而错过最佳治疗时间或许能够让死亡的人质数量大大减少。

更何况,来自车臣的恐怖分子,大多长期接受军事训练,甚至许多都曾是苏联的退役军人。而苏联解体时大量武器流入黑市,也导致俄罗斯面对的反恐压力远超想象。


“俄式救援”作为一句游戏圈内的玩笑话被越来越多人熟知,不少新闻报道也让人们对俄罗斯反恐部队的救援方式产生了刻板印象。

事实上,以阿尔法、信号旗为代表的俄罗斯反恐部队在国际中饱受赞誉。

81年,阿尔法小队击毙多名携带冲锋枪的恐怖分子并成功解救全部25名学生人质;

83年,恐怖分子在格鲁吉亚劫持客机,阿尔法小队成功解救全部人质无一伤亡;

在中俄反恐演习中,中方也对俄反恐队伍赞赏有加。


在别斯兰人质事件中,一位阿尔法小队队员为了护住怀中的孩子,用自己毫无遮挡的背部挡住恐怖分子的子弹,牺牲了自己保住了孩子的生命;不少Spetsnaz的队员为了掩护市民和人质撤退选择殿后,在恐怖分子的枪林弹雨中受伤、甚至牺牲。据统计,超过13名Spetsnaz队员在行动中丧失,直到最后一刻,他们也没有放弃解救人质保护市民。


所以,“俄式救援”作为一句玩笑话也不可完全当真。

愿世界和平。




只要我解决人质,你们就威胁不了我? 从彩六到现实,俄式反恐救援漫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