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王安石——孤独的改革者(后篇)

2023-03-19 15:43 作者:哈哈名字难气  | 我要投稿

开始变法

局面对自己很不利,但是没有办法。摆在王安石面前的有两条路,变法,然后北宋灭亡。不变法,北宋加速灭亡。后人知道这个局面,而王安石当时也知道这个局面。当全国各地地主都在以高息压迫百姓,王安石开始推行青苗法,简单说就是把百姓借庄稼的利率降到最低,断绝地主官僚对百姓的兼并之路。所以激起了以司马光为首的士大夫的强烈反对,是只反对,不改进。而且就连支持王安石的宋神宗也有过动摇,但王安石毅然回复道任何变法,都会出现问题,天下之事如煮汤,刚加一把火,又加一勺水,那汤什么时候才能喝。以此来表明自己变法的坚定。解决了百姓的利益问题,在安全问题上,王安石推行保甲法,大致意思是每家尽量出一个成年男性,进行军训,然后带弓箭巡查,维护治安。让百姓们自己保护自己。但还是那一批人开始反对,说是农民武装起来后就会谋反,对军队不利。可笑的是北宋灭亡时,正规军,士大夫争相逃跑,反倒是一些“乡民”奋力抵抗金军。最后的免役法不太好讲,笼统点说是百姓原来给官府干活官府是不用给钱的,但是干不好你还要给官府钱,变法后,官府让百姓干活,就必须给钱。情况一样,遭到士大夫一类的保守派疯狂反对,认为百姓提官府干活是天经地义的。变法遭到了大地主,大官僚,皇亲国戚,士大夫的利益。

退休

人在面对未知事物是总是怀着好奇与恐惧。王安石作为改革的先锋者,在黑暗中中摸索,不但要抵住未知的恐惧,更要巩固背后的恶意。变法前期他抗住了,慢慢的在基层获得了一些声望,在中央部分人才也为他所用,在军事上他协调将领,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皇帝支持变法,是因为想提高国家财政收入,如今提上来了,而提上来的还有铺天盖地的批判变法的奏折,正所谓飞鸟尽,良弓藏了。于是皇帝开始针对王安石,王安石渐渐看明白了皇帝的心思。辞官回乡了。

皇帝的顾虑

皇帝和谁一起?这是个问题,有人会说,和皇后一起呗。这样回答的人,可能是我没有表达清楚。应该是政治制度是治官,还是治民?

这两个,皇帝总要得罪一个。可是皇帝跟百姓是说不上话的。于是皇帝问文彦博:变法虽然让士大夫受苦,但百姓幸福安康啊。文彦博回道:陛下,你是用百姓治国,还是士大夫治国。这让神宗一下子明白了,变法只针对士大夫,不针对百姓。而现在到他做选择的时候了。深明大义,不负众望的皇帝选择了士大夫。

长夜漫漫,吾往矣

累了,真的是太累了。从孤军奋战的开始到孤军奋战的结束,王安石变法始终是由一批反对新法的人执行新法,所以就开始加以破坏。守旧派把新法说成聚敛害民之术,又以祖宗不足法来批判变法。变法期间,兴修水利一万多处,土地灌溉三千多万亩,农民得到了好处,国家增加了收入。军事上,开边千里,平定南苗。改革,就是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但王安石还要顾前有顾后,还要前进。变法前夕,好友王令找到王安石,告诉他任何改革都不可能挽救宋朝的命运。王安石也知道如此。正如《游褒禅山记》中所说;力量足以达到目的而未能达到的,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在自己来说也是有所悔恨的,尽了自己的主观努力而未能达到,便可以无所悔恨。所以当王安石已经知道自己的改革无法拯救这个腐败的王朝时,他还是要去做。不做,“吾耻之也”。如果想去做,但没有机会,“吾不恤也,尽吾性而已”。王安石他就是这样一个人,即使知道在茫茫黑夜中他这点微光不算什么,但他总是要照亮一片地方......


王安石——孤独的改革者(后篇)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