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国玉玺居然也能被骗走!(二十一)

上一篇说到。篡汉的曹丕此地无银三百两式的在传国玉玺肩部刻上了,“大魏受汉传国玺”这几个小字,不但为后人所耻笑,也开创了在珍贵文物上乱写乱刻的恶劣先例。这种状况,到清代的乾隆期间可算是发展到了极致。乾隆皇帝不但在他收藏的大量古代珍贵字画上盖上一堆鉴赏章,而且还海量的提字。有时候不大的画幅上,乾隆题字写得密密麻麻,几乎和论文一样长。简直让后人都不能忍!好在乾隆是正经皇帝,乱写一通下别人没办法。而现代人如果没事再在文物古迹上乱写乱刻到此一游,那么可就有好看了。因此保护文物古迹就要坚决杜绝乱写乱刻。曹丕可以篡汉,那么司马家在掌握了曹魏的实权后,自然也会有样学样。虽然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但是曹氏的任何反扑都是以卵击石。魏元帝曹奂咸熙二年,既公元265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称晋武帝,改元泰始,传国玺于是归晋。

瀚海狼山(匈奴狼山)认为,建立晋朝的司马氏,被很多研究历史人士称为综合政Z素质相对最恶劣的一个家族。不但是纯粹靠搞阴谋诡计夺QUAN上位。而且上位以后就开始王族内部自相残杀。期间不但有一个天下何不食肉糜的白痴皇帝根本控制不了局面,还有贾南风这种人物在内勾结外藩作妖到S。可以说晋朝的自我作死之旅也是出奇的快。搞了几十年的八王之乱,把诺大的中原杀成了一片不毛之地。人口急剧减少。三国末期恢复到1400多万的人口又下降到不到400万人的程度。想想北方数省如果只有当代三四个大县相当人口,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而北方五胡由于长期相对稳定。因此人口得以快速繁衍。被认为在西晋初年,仅仅汉长城以内和附近的五胡总人口,就已经超过了800万人。长城沿线基本就是400毫米降水线,也是农业区和牧区的天然分界线。

谁都知道中原富饶气候好。因此在中原人口大量下降而且西晋内部把自己的军力搞残了的情况下,五胡大量内迁就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了。最早认识到西晋已经是不堪一击的是被称为最后一个匈奴王的刘渊。刘渊认为既然大汉和匈奴和亲多年,那么刘邦就是他们这些内迁匈奴贵族的外高祖。作为大汉朝的“外孙们”,他们自然也有权继承和恢复大汉的天下。因此一个匈奴王自己改成姓刘。而且以恢复大汉的名义来抢天下,怎么看也有点黑色幽默的味道。对此等野心,已经完全自毁成功的西晋没有任何抵抗力,因此刘渊的儿子刘聪顺利攻破长安,这就是历史上的永嘉之乱。司马氏和大量的北方大族不能继续在中原立足,因此纷纷南迁。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衣冠南渡。虽然匈奴王刘渊第一个起来建立所谓的新大汉,但是别忘了五胡可不仅仅只有内迁的匈奴。还有其他的各种大量进入内地的游牧人群。

于是北方陷入了长期的大乱状态。晋永嘉五年,公元311,前赵刘聪俘晋怀帝司马炽,传国玉玺落入前赵手里。19年以后,后赵的石勒又灭前赵,得到传国玉玺。石勒也别出心裁,或者说跟着曹丕学坏了,居然又在传国玉玺的右侧加刻上“天命石氏”4个字。20年后冉闵起义成功。建立冉魏政权,难得的在北方局部暂时恢复汉家天下。但是冉闵建立的大魏基本在其他胡人政权的包围之中。冉闵战败牺牲后,冉闵的太子冉智苦守邺城,极度希望东晋方面派兵援助。而东晋将领则借机敲竹杠。不肯轻易出兵。冉智为了表示联合的诚意,于是把传国玉玺交给东晋的联络人。东晋方面如获至宝。用300精骑昼夜传送数千里,送至建康城。但是得到巨大好处的东晋却公然食言,并没有派出重兵帮助冉智,坐看冉魏灭亡。完完全全又做了一回小人,再次显示出司马氏们一贯的卑劣。如此做派,就是得到了传国玉玺,东晋的国运也长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