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地球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拯救你自己
2020的开年像是末日小说:
始于去年9月的澳洲山火,熊熊燃烧至今,造成600万公顷土地被毁,5亿动物丧生;

非洲东部遭遇70年最严重蝗灾,3600亿蝗虫如魔鬼般过境;

在地球上生活了1.5亿年的长江白鲟正式宣告灭绝,因为人类活动,长江生物完整性指数到了最差的“无鱼”级别。

而我们,也无时无刻不在祈祷疫情早些过去,春天真正来临。
这个世界怎么了?
▲ 01 ▼
/ 我们看不到,不代表没有发生 /
你可能觉得地球上的资源耗竭还有很长时间,你可能看了很多灾难电影,但依然无动于衷。那我们来看一组惊人的数字。
如果把地球史按比例缩至24小时,那么人类就只存在了短短2分钟。
而工业革命以来的历史不到1毫秒。但就是在这微乎其微的1毫秒中:
塑料垃圾在太平洋聚起触目惊心的“第七大陆”;
半数野生物种灭绝;石油只够用50年了;
大都市像八爪鱼一样扩张,人与自己赖以生存的大自然疏远、决裂,越来越孤独;
如果所有人都想过美国人那样的生活,那我们需要7个地球……

万物都有其关联性,所有的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地发生的,很多事情会带来我们看不到的、难以想象的变化。生态系统也是。
当我们使用吸管的时候,我们可能不知道会有海龟因为一根长达12厘米的吸管而遭受痛苦。

当我们使用塑料袋的时候,我们可能不会知道会有虎鲸因为18个塑料袋而抢救无效。

当我们在海边玩耍,随意丢垃圾的时候,我们可能不会知道原来海洋里已经堆积了几十厘米厚的垃圾层,海底的生物也已发生严重的质变。

人类是感情细腻的高级动物,看到这些图片我们会觉得触目惊心,可是我们大多数时候依然会使用塑料吸管、塑料袋,看起来非常麻木,其实这是因为我们无法将自己的行为和其带来的后果联系起来,这些后果并不是切实地发生在我们身上,我们看不见,感受不到。
我们看不到因为每天开车而引起的能源消耗,也看不到由于过度消耗能源而引起的气候异常,更看不到为我们创造财富的各种资源正在耗尽,总以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 02 ▼
/ 地球不需要拯救,需要拯救的是人类自己 /
人类一直自诩是是万物的主宰,关于人类拯救地球,彰显英雄主义的电影也不在少数。可是,我们仔细想一下,其实地球根本不需要拯救,需要拯救的是我们人类自己。
2010年,柴静就哥本哈根会议上关于碳排放的协议与中国科学院院士丁仲礼对话,柴静最后问道,如果现在这个方案发达国家不接受,一直拖下去,地球的环境会不会变得更糟糕?
丁院士说,作为一名地质学家,他曾研究过几亿年以来地球上的环境气候演化,他很乐观,因为地球上比现在温度高、二氧化碳浓度高的时候多的是,但是地球就是这样演化过来的,地球好好的,毁灭的只是物种,所以这不是人类拯救地球的问题,而是人类拯救自己的问题。

▲ 03 ▼
/ 我们缺少的不是愿景,是富有可行性的行动纲领 /
从小我们就被教育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我们应该爱护它。我们当然希望生活的环境会越来越好。
人类的明天不是只有走向世界末日唯一条路,在地球的各个角落都有人在为自己生活的城市努力。从食物、能源、经济、社会、教育等层面力挽狂澜,无论是超级大都会,还是鲜为人知的小村庄,他们都热爱生活,努力想为人类的明天做出改变。
2018年年初,91岁的英国伊丽莎白女王向全人类的公敌“塑料”宣战,“在所有皇室地盘上,禁止使用塑料吸管、塑料瓶”。据“世界纪录片之父”大卫·爱登堡(David Attenborough)说,“单是英国,每年要使用77亿个塑料瓶,每一年,大约有800万吨塑料被倒进海里。”

在昔日的汽车大城底特律,有一群人决定通过“都市农业”让底特律重生。他们的目标是“建造拥有真正食物主权的城市”,让市民能自己栽种健康蔬果并享用,摆脱靠垃圾食品度日的噩梦。现在底特律有1600座菜园和农场散布在写字楼与公园间,由“成长中的底特律”的两万名志愿者维护,他们提供种子和肥料并教人栽种。

底特律市中心“成长中的底特律”农场之一
在哥本哈根,几乎一半的人风雨无阻地以自行车代步,地铁与火车车厢内设有自行车专用空间。这不只减少废气排放,降低交通成本,还有益市民健康,全城年医疗费节省了2.3亿欧元。此外,也解决了都市交通堵塞的问题,调查证明:在少于5千米的路程内,自行车平均车速和汽车是一样快的,而且还不需要费心思找停车位!

距离巴黎228公里的珀西口信封公司,只选购有良心的造纸商,每砍1棵树就会再种4棵树。公司还特别花一年时间研发了无毒墨水,由水与自然色素合成。他们还搭建果园与蜂巢,并在防火水槽里种满植被……

法国著名作家、社会活动家、导演席里尔·迪翁也在行动。
他不想让自己的孩子生活在逐渐恶化的环境之中,想探寻我们这个社会到底怎么了,关于食物、能源、经济、社会和教育等领域到底存在什么问题,并寻找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他和自己的团队身体力行地访问过法国及世界各地10个国家,与各个领域50多位顶尖的科学家、意见领袖、决策者对谈,当然还有各行各业的普通人,穿草鞋的农民、小城市的中年妇女、小学老师、共享型住宅区里的建筑师、给村民修厕所的村长等等,这些人和他们的故事构成了一个新的人类故事,一种新的社会或者人类生活的哲学。
这是一场关于意识、理念、生活方式的大变革。他们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写成《人类的明天》这本书,你会看到,在世界上的某个角落,人类正在创造新的故事。
本书的同名纪录片获凯撒奖,在30多个国家/地区上映,从欧洲议会到联合国纽约总部,从斯坦福大学到世界各个角落,全球200万人都在看,数千万人已经在行动。

地球上有70亿人,每个人做出一点改变,将会变成一股巨大的力量,但是可怕的是我们什么都不做。如果你也想像作者一样想为自己、为自己的孩子做点儿什么,那不妨从现在开始、从这本书开始行动起来,书中所提及的,都是你我能做到的。
正如作者席里尔·迪翁所说:
“我相信,在有限的生命中,我们应该做自己喜爱做并且有天赋做的事,我们可以同时感到快乐和有用。对我来说,这是一场变革的开始。”

在前几天结束的《主持人大赛》中,董卿在点评一幅关于“跷跷板两端的人与动物”的图画时说:
“伤害与被伤害,有时候也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伤害他人,有时候也意味着在毁灭自己。如果我们失去了平衡,那对不起,枪响之后没有赢家。”

最近是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我们能为地球做些什么呢?
在保持积极乐观的同时,也应当注意不要过度浪费资源,也不要对我们身边的动物、野生动物充满恶意,遗弃伤害无辜的它们。
从一点一滴做起,合理、适当地使用一次性物品,特别是正确处理用过的口罩,以免引来新的问题。
你为地球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拯救你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