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熊孩子”孙悟空的“犯罪之路”

2021-09-18 21:03 作者:绿柳山庄灵芙醉客  | 我要投稿

孙悟空打赢了天庭,连部下妖怪都跟着横起来了。太白金星第一次到花果山,孙悟空和群猴都很客气,第二次却多了妖怪岗哨,而且很野蛮:“这番比前不同,威风凛凛,杀气森森,各样妖精,无般不有。一个个都执剑拈枪,拿刀弄杖的,在那里咆哮跳跃。一见金星,皆上前动手。”

剧本和正剧都改成了小猕猴拦路,没有了花果山黑社会的气场,太白金星则怂了很多。剧本中孙悟空像原著中一样出门迎接,还摆了排场,电视剧成了太白金星被大马猴引进水帘洞深处,还被刀门吓够呛,太毁了。原著的太白金星面对群妖都不害怕,面对孙悟空更是不卑不亢、言语得体,俨然大外交家风采。

玉帝封孙悟空的“齐天大圣”是“有官无禄”的,有待遇没工资,也没有具体任务,是个“闲官”,而且待遇不错,管吃管住,该有的级别待遇都有。有府邸:“玉帝即命工干官张、鲁二班,在蟠桃园右首,起一座齐天大圣府”,有下属:“府内设个二司:一名安静司,一名宁神司。司俱有仙吏,左右扶持。”有排场:“差五斗星君送悟空去到任,外赐御酒二瓶,金花十朵目的就是“着他安心定志,再勿胡为”。

本来,这些对孙悟空来说就足够了,孙悟空闹事,其实就是想在天上有个好名头,所以听说官小就撂挑子,第一次跟天兵交战不下杀手也是想放手下败将回去给自己做宣传,让天宫妥协,跟玉帝要待遇。所以,当孙悟空第二次听说太白金星来访时,才会说:“来得好!来得好!想是前番来的那太白金星。那次请我上界,虽是官爵不堪,却也天上走了一次,认得那天门内外之路。今番又来,定有好意。”孙悟空的追求很简单,就是:“更不知官衔品从,也不较俸禄高低,但只注名便了当然这个“注名”必须是高名,像弼马温那种“未入流”、“没品”的官,还是要计较官衔品从的。

所以,孙悟空很闲:“闲时节会友游宫,交朋结义。见三清,称个“老”字;逢四帝,道个“陛下”。与那九曜星、五方将、二十八宿、四大天王、十二元辰、五方五老、普天星相、河汉群神,俱只以弟兄相待,彼此称呼。今日东游,明日西荡,云去云来,行踪不定。”

这一段86版《西游记》通过孙悟空见三清、见太乙真人的蒙太奇展示得很生动,但跟剧本不太一样。剧本中,孙悟空是先在太上老君处看金丹,为后面偷丹情节埋伏笔,然后又在三星处和寿星下棋,下输了还闹情绪,且都有台词。对比来看,明显是电视剧展示出来的效果更胜一筹。

孙悟空拜访的神仙中,有道教神仙,也有民间信仰神仙,跟孙悟空私交都不错,但后来孙悟空犯了事,这些“哥们儿”还是跟他兵戎相见了。

先是道教许旌阳真人打小报告。这位许真人名叫许逊。据《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记载,许逊是三国吴人,曾任旌阳县令,故称许旌阳,师从吴猛受仙法,仗剑斩蛟,晋太康年间白日飞升。宋代封“神功妙济真君”,是道教神仙,也受人间香火,属于在天庭有公职的道教徒。这位道教老兄的小报告引导玉帝犯了一个低级错误:让猴子管桃。

86版电视剧的蟠桃园布景,没有剧本描写得生动,但已经很不错了。原著中孙悟空手下的力士都没了,只剩一个土地神,这也无可厚非。园中的树,前面是真树、后面是假树,桃子有真桃也有假桃,真假结合。蟠桃园这一段电视剧展现得很好。你不过原著孙悟空是间断性地、日积月累地偷桃,电视剧是一次吃个够。而且,剧本的设置跟原著差别更大,是在孙悟空偷桃的同时,七衣仙女就来了,情节更紧凑。

跟电视剧不同,原著中七衣仙女很怕孙悟空,没有讽刺他,只是孙悟空自在惯了,听说有好吃的,“熊孩子”附体,彻底放飞自我,定住仙女,顶替赤脚大仙,跑去偷吃。

孙悟空在瑶池搞恶作剧的情节是电视剧加的,跟剧本不一样,而剧本的创作灵感,应该是源于经典动画电影《大闹天宫》。该动画电影对瑶池一段的展示很生动,深得原著精髓。

王母娘娘最初的原型是《山海经》中的“西王母”。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善啸,头发是乱蓬蓬的。她主管的是上天的疾病、瘟疫和刑罚。

然而这个形象并不为中原人士所认可。因为“西王母”这个名字还是很诱人的,所以她逐渐变成了一位雍容华贵的美妇人。于是,大概在晋朝,道教的上清经派,把她列入了女仙之首。其他的教派也纷纷接纳,在女仙谱系里给她一个尊崇的地位。明清时期,民间因为她叫“王母”,就认为是玉皇大帝的夫人。实际上在道教神谱中,西王母与玉帝并没有关系。《穆天子传》还记载周穆王与西王母在瑶池饮宴。魏晋间著作《汉武帝内传》载:西王母下降于汉武帝宫中,赐给汉武帝四颗仙桃,武帝吃完,欲留核自种,王母说:“此桃三千年一生实,中夏地薄,种之不生。”后来就有了西王母种蟠桃、做蟠桃会的传说。

七衣仙女的传说也是一个历史积淀的过程。秦汉以前,人们即认为织女星是天帝的孙女。曹植《灵芝篇》和晋干宝《搜神记》都讲述了天上织女为孝子董永所感动,下凡为他织布养家的故事。此后董永与仙女故事开始流传,终成著名民间传说《天仙配》。《清平山堂话本》保存了宋代董永故事《董永遇仙传》:董永孝行,感得天女下凡,为其生一儿子,名董仲舒,随即升天。董仲舒思念母亲,术士严君平为其卜卦,称七月七日众仙女下凡于太白山,其中第七位黄衣仙女便是其母。董仲舒依言前往,果然相认。此故事中,仙女已有七人。唐宋之际,人们相信天上女宿之扶筐七星掌管蚕桑女工,仙女有七位,且织布、提筐(篮)的形象,当从此处衍生出来。

孙悟空搅乱蟠桃会,还没觉得犯了什么大错,依然抱着侥幸心理,觉得不会被抓住,就想回家睡觉,结果酒驾走错了路,就到了太上老君家。

太上老君住兜率宫、离恨天,在道教经典里是找不见的。兜率宫是佛经里的:三十三天之上有兜率天,兜率天的宫殿分内外院,其中内院是候补佛所居净土,由弥勒菩萨主持,为修佛者向往之处。

至于离恨天,据钱锺书先生考证,“离恨天”来历,可参见《大智度论·释萨陀波仑品》,称众香城有四娱乐园,其二名“离忧”,《大般若波罗密多经》称南方经无数世界之后,有最后世界名“离一切忧”。“离忧”本来是“远离忧愁”,民间却以为“离忧”、“离恨”是“离愁别恨”的意思,所以元明戏剧中,常以“离恨”与“相思”并举,如《朝野新声太平乐府》卷八:“最高的离恨天堂,最低的相思地狱。”查应光《靳史》:“费长房缩不就相思地,女娲氏补不完离恨天。”郑德辉《倩女离魂》:“三十三天觑了离恨天最高,四百四病害了相思病最苦。”说句文词,这都是离别相思愁苦之极的形象比喻。

其实这位太上老君,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像是一个“职位”。他是汉代人以春秋时期思想家、写《道德经》的老子为原型造的一个至高神。《西游记》中的太上老君和老子就是同一人。

作为道教教主,太上老君和民间信仰神的最高统治者玉皇大帝不是一个体系,所以从来不用上玉帝的朝,这一点86版《西游记》真的搞错了,太上老君赫然在灵霄殿站班。原著中,太上老君除非有事找玉帝,比如金丹丢了,就找玉帝举报,玉帝还要迎接,否则在天宫朝堂上根本没有太上老君的身影。

86版《西游记》是悟空偷丹和王母瑶池会客双线并行,悟空偷丹的时候,太上老君就在瑶池。但原著中,此时太上老君“与燃灯古佛在三层高阁朱陵丹台上讲道”,道教称南岳衡山为朱陵洞天,衡山有朱陵台。太上老君可能都没想去参加蟠桃会。自己在南岳衡山搞学术论坛。另外,太上老君还是玉帝“丹元大会”的供应方。

悟空偷丹一段,86版《西游记》仍然展现得很有趣味性,丝毫不逊色于经典动画《大闹天宫》。

孙悟空吃了金丹,酒醒了,知道自己犯的是不可饶恕的罪,于是畏罪潜逃,回花果山跟天宫唱起了对台戏,大闹天宫其实就是“熊孩子”聚众反抗体制的精彩故事。

孙悟空在天上当了半年齐天大圣,在花果山已经过了“百十年”,这一段原著文笔跟之前重了,所以电视剧没再展现,剧本里也没有,直接就是悟空给群猴发放偷来的胜利果实。剧本中有一点不严谨:孙悟空把仙丹也分享给了群猴。但仙丹明显是被孙悟空吃光了,原著中孙悟空是回到花果山后又使隐身法回到瑶池去打包仙酒仙菜,而电视剧改成了一条龙作业,一次性连吃带打包,加快了情节进度,减少了场景切换。但客观来讲,原著更能体现出孙悟空的艺高猴胆大,花果山到瑶池走来回都不怕被抓,要知道,偷了东西的人一般不敢轻易回案发现场的。


“熊孩子”孙悟空的“犯罪之路”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