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岳飞传】18 遥望旧都:岳云血战颍昌府,岳飞进军朱仙镇

2022-12-18 13:11 作者:圣手昆仑大侠  | 我要投稿

关于岳飞几个所谓“争议问题”

一,颖昌之战杀敌五千还是五百?

答:不论是《鄂王行实编年》,还是《王贵颖昌捷奏》,记载的颖昌之战都是,血战数十合,数十合的战斗仅杀敌五百显然是不可能的;之所以出现两种统计数据。有两种可能,一,杀敌五百之说是刊印错误,这是古书出版印刷时难免出现的问题;二,该捷奏末尾有“见行根刷,续具数目供申次”,也就是说战果还在统计中。战杀敌人数保守估计也当在五百到五千之间,换句话说,就算不认《鄂王行实编年》的杀敌五千战果,也不当只认为岳家军仅仅杀敌五百。

另外,对照史料,《三朝北盟会编》和《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记载的颖昌之战错讹颇多,首先杨再兴阵亡于临颖县境小商河一带,并非颖昌;而结合捷报内容,以及岳家军旧幕僚黄纵的回忆,战役过程中岳家军并没有“天大雨,溪涧皆满溢,虏骑不得进,官军乃得还”的狼狈现象。

此外,《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淮西从军记》、《南渡十将传》卷一《刘锜传》都不同程度夸大了这段时间刘锜的战功,说岳飞军队情势不利(或是“兵断不得合”,或是“飞不能支”“几败”)刘锜派兵到开封府以南的太康牵制,给岳飞解了围;按照《南渡十将传》卷一和《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的糅合记载(糅合了《岳侯传》、《中兴遺史》、《淮西从军记》),岳飞“求援”是在小商河之战或颖昌之战前后,也就七月十三日到十四日之间;而此时刘锜已将主力和伤员送回江南,他的军队大部分舒步兵,以他此时的行军速度,绝不可能在一两天之内就到达太康;等他到太康小商河和颖昌之战已经打完了,充其量也就是分享了岳飞的战果而已。

二,颖昌之战后岳家军有没有继续进攻的可能性,也即朱仙镇之战有没有发生的可能性。

答:人们否认朱仙镇大捷的理由一没有捷奏,二在《鄂王行实编年》问世以前没有史书记载朱仙镇之战。但要考虑在岳飞遇害后的数十年时间里,秦桧父子为了掩盖自己降金乞和,残害忠良的行径,大肆销毁和隐匿岳飞的材料,有含糊离奇之处,不能完全去苛责他。

我们先要看岳家军在颖昌之战是否还有战斗和进攻的可能性:武胜定国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湖北京西路宣抚使兼营田大使、河南北诸路招讨使~臣岳飞状奏:据本司前军统制同提举一行事务张宪申:今月十八日到临颍县东北,逢金兵马军约五千骑,分遣统制徐庆、李山、寇成、傅选等马军一布向前,入阵与敌战鬬,其军败走,追赶十五余里,杀死敌兵横屍满野,夺到器甲等无数,轻骑牵到马一百余匹,委是大获胜捷 ,谨録奏闻,伏候勑旨”,——这是临颖东北正在通往东京的路上的遭遇战,如果反击仅仅五千金军骑兵不需要五个统制齐出的,因此完全可以解释成重占临颖的张宪部军马正向开封进军。

《宋史》卷三百六十八《牛皋传》说:“金人渝盟,飞命皋出师,战汴、许间,以功最”,“汴、许间”就是颖昌和东京之间,也应理解成向东京挺进时,牛皋的左军战功最卓著,因为在七月十四日颖昌之战当天,牛皋的左军还未赶到颖昌参加大战。所以,他很有可能也和张宪部一样在去东京的路上和金军交兵。

《朱子语类》卷一百三十六说:“绍兴初,岳军已向汴都,秦相从中之”,颖昌之战后,分别从颖昌、临颖进军,是有可能性的;《嘉靖尉氏县志》卷二《游寓》记载:“尉氏去朱仙镇四十五里,岳飞由夏至秋,虽分布诸将,经略河南、北,而岳寨则在尉氏也。南有南营,北有北营,西有大营,此则制胜之地”,同书卷一《保分》有此三地名,据《金佗稡编》卷一十六《小商桥捷奏》:七月十四日张宪统各军重新夺占临颖县时,“杀死贼兵不知数目,其贼望尉氏县路前去”,可知岳家军在颖昌之战后占领了尉氏县,岳家军在尉氏县扎营,目标正是朱仙镇,按金军惯例,守城并不在城中驻军,往往在城外另外安营扎寨。综合以上几段材料可以得出,在七月十四日颖昌之战后,朱仙镇遭遇战是完全可以发生的。

三,岳家军既然数次大败金军,为何第二年仍有力量南侵淮西?

答:首先要知道此处南侵的金军兵力多少,成色如何,在岳飞资料被雪藏还未公诸于世期间,《中兴小纪》、《三朝北盟会编》(及其附录的《林泉野记》)、《建炎以来系年要录》都极力夸大此时金军的兵力,以便吹捧张俊的柘皋之战的战功,毕竟这货人是不怎么地,但“完颜构”喜欢他;皇帝喜欢,做臣子当然要溜须捧圣,于是就有下面几条记载:初,金元帅兀术自顺昌战败而归,遂保汴京,留屯宋、亳,出入许、郑之间,复佥两河军与蕃部凡十余万,以谋再举。(《中兴小纪》卷二十九)/丙戌,刘锜至柘臯,适与敌防,兀术以铁骑十余万分两隅夹道而陈。(同上书、卷)/十一年,大金兀术(改作乌珠)龙虎大王、镇国大将军韩常领兵五十万陷庐、和州。(《三朝北盟会编》卷二百一十九附录《林泉野记》)真实数据应该是《金佗续编》卷十一《照会四太子攻打楚州省劄》:“若诸头项军马并到,共有万户一十三人,实有九万来军马,内马军八万,步军一万来。”兵员来源正如上述《中兴小纪》所说的“复签两河军与蕃部”,即大多数都是临时签发的汉军,女真军占比极少。而女真军则是“五太子生兵”,这个五太子根据各方考证,当是完颜阿鲁补,这货在绍兴十年/天眷三年的战事期间,基本上是挂机状态,柘皋之战和刘锜、王德、杨存中交战的即是此人(兵力应该也就几万人而已)后勤供应情况也捉襟见肘:“士马疲困,粮馈不继”,乃至到了“以相食人”的地步,只要宋方措置得当,战而胜之并不是什么难事,事实上,从实战上来讲金军战斗力也是每况愈下,柘皋之战金军只战斗了十几回合就败退了,宋金打出来了一比十的战损比:二十三日,张俊、杨沂中言:”今月十八日,杨沂中、王德、田师中等追赶贼马至柘皋,又逢五太子生兵及庐州前来兀术贼马,见阵,自巳时战斗至未时,凡经十余阵,其贼败走,横尸二十余里,追袭至二更以来,赶杀出庐州,收复庐州。”(《宋会要辑稿》兵十四)是役也,将官、拱卫大夫、武胜军承宣使姚端已下死敌者九百三人。(《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三十九绍兴十一年二月丁亥条)诸军将遇兀术兵于拓皋,沂中为敌所败部下多死,德以骑师击虏,斩首万馀,沂中获免,遂复庐州。(《会编》卷二百一十二)回想去年,金军可是能进行几十个回合集团冲锋都未必倦怠的:武胜、定国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湖北京西路宣抚使兼营田大使、河南北诸路招讨使、臣岳飞状奏:今月初八日,探得有敌中将帅四太子、龙虎、盖天大王、韩将军亲领马军一万五千余骑,例各鲜明衣甲,取径路离郾城县北二十余里,寻遣发背嵬、游奕马军自申时後与敌战鬬,将士各持麻扎刀、提刀、大斧,与敌手拽厮劈,【鏖战数十合】,杀死敌兵满野,不计其数;至天色昏黑,方始敌兵退却:夺到马二百余匹,委获大捷,谨録奏闻伏候勑旨。/王贵颍昌捷奏:武胜、定国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湖北京西路宣抚使兼营田大使、河南北诸路招讨使、臣岳飞状奏:今月十五日,据本司中军统制、提举一行事务王贵申依:准指挥统率诸军人马於颍昌府屯驻,今月十四日辰时以来,有金将四太子、镇国大王并昭武大将军韩常及彼中万户四人亲领鋭兵马军三万余骑直抵颍昌府西门外摆列,贵遂令踏白军统制董先、选锋军副统制胡清守城贵亲统中军游奕军人马并机宜岳云将带到背嵬军出城迎战,【自辰时至午时血战数十合】,当阵杀死万户一人,千户五人,敌兵横屍满野,约五千余人,重伤敌人不知数目,其夺到战马、金鼓、旗枪、器甲等不计其数,见行根刷续具数目供申次。委是大获胜捷,谨録奏闻,伏候勑旨(《金佗稡编》卷十六)。——如此可见,金军的战斗力不是大打折扣了么?

金军为什么在初期能顺利南侵淮西?

金军的情况固然困难,但宋军并不十分给力,金军此次南侵之前,宋军并未认真布防:十七日丁已,雷仲及金人战於寿春府,金人陷寿春府。金人侵入淮西,宣抚使张俊【摆流星马斥堠於淮西】,令姚端主之,飞书警报交驰於道路,淮甸居民不得安业而惊移矣。(《会编》卷二百五绍兴十一年正月十七日条)/时庐州帅陈密学卒於州,【城中无守臣,备御之具皆缺,官吏军民散出逃遁,止有淮西宣抚司统制阎承宣兵二千馀人】。至是亦奔窜而出。(同书卷引《淮西从军记》),可见淮西宋军驻军并不多;而本应驻扎淮西的军队兵力:时俊兵八万,皆强壮精鋭,为诸军之冠,号铁山军。(《中兴小纪》卷二十九)是月,杨沂中以兵三万出征。(《会编》卷二百五,此时杨存中是淮北宣抚副使,不负责淮北也总得负责一下淮西吧)己未淮北宣抚判官刘锜自太平州渡江,以援淮西。锜有兵二万,马数百。(《要录》卷一百三十九已未)——加起来一共十三万军马上下,如果事先在淮西布防,金军未必能讨着便宜,刘锜在太平州,杨沂中在行在,张俊在建康:如此消极的布防,如何能有效抵御金军南侵?

所以有些岳黑不怪宋廷在淮西防御部署拉胯,不怪张俊、杨沂中等将帅指挥无能,用兵无方,反而追责岳飞没在北伐战场歼灭大量金军属实不要face。

四,岳家军到底是损失惨重,孤军深入不得不撤退还是奉诏班师。

答:黑子们总是拿《金佗稡编》卷一到卷三没有班师诏的理由来否定十二道金牌的存在,来给九妹和秦桧甩锅。

实际上大部分史料都支持岳飞奉诏班师:壬戌,飞【以累奉诏班师】,遂自郾城还(《高宗纪》)

忽诏书一十二道,令班师赴阙奏事。(《三朝北盟会编》卷二百七附《岳侯传》)

飞欲乘势欲深入,而秦桧议和,屡诏班师,乃还。(同书,卷二百八附《林泉野记》

飞每念前胜,复被诏还,壮心已阑。(《野史》)

就连岳飞自己的材料都能佐证这一点:臣于七月二十七日取顺昌府,由淮南路,恭依累降御笔处分,前赴行在奏事。(《金佗稡编》卷十二《赴行在劄子》)

九妹发的诏书虽然没有十二道班师诏的原件,但也有侧证:得卿十八日奏,言“措置班师,机会诚为可惜”。(同书,卷三)

至于找不到班师诏的原因,还得问九妹和秦桧,岳飞身前收到的御笔“数百张”,光绍兴八年给辛次膺看的也有“数百纸”,而《金佗稡编》收的九妹御笔也就八十六份,就此否认岳飞是奉诏班师是不科学的。

至于金牌,也不是什么令牌,而是宋朝的一种特快邮递,以“长尺余,朱漆,刻以金书御前文字不得入铺的木牌”为标志,创于北宋神宗时,其特点是“光明炫目,过如飞电,望之者无不避路,日行五百余里”(《梦溪笔谈》卷十一,《宋会要》方域十之二十五),一般军情紧急时用。九妹出于一怕全胜二怕完败的矛盾心理,大约在岳家军攻克洛阳时发出十二道金牌,急令岳飞班师。



【岳飞传】18 遥望旧都:岳云血战颍昌府,岳飞进军朱仙镇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