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又大又重的适马105mm F1.4 Art究竟香不香?(上篇):上手体验与实战感受

2019-05-05 11:13 作者:评者N大  | 我要投稿

105mm F1.4 Art 是适马第一款对外宣称BEYOND ART的镜头。单看参数就已经十分唬人,然而见到实物时就会觉得外形更甚。


这是SGV体系里除500mm F4 Sport以外,滤镜尺寸最大的定焦,论体量在我看来算是藏在Art系列里的Sport镜头了。(笑)
本体附带的三脚架做工出色,实操时稳固可靠,没有任何晃动感,通过脚架处的旋钮可以拆卸。

附带的遮光罩以旋钮松紧的方式与镜头连接,前端覆盖了软橡胶蒙皮,软橡胶虽然容易因为摩擦露白,但实用意义大于颜值,有了这层护垫缓冲,你可以安心地在外拍间隙将镜头置于地上而无需担心刮花毛糙,至于露白,那是由于橡胶表面处理工艺决定的,用手撸几下就会恢复原状。遮光罩内壁则是采用细纹方式消除反射。

镜头的外表相对简单,除了物距窗口之外只有一个AF/MF切换推钮,并未配备对焦距离限制器,看来适马对这款镜头的马达驱动调校十分自信。前端的细纹对焦环宽大,转动时全程阻尼感都很均匀适中。

尾端采用黄铜材质卡口,由四枚螺丝固定。E卡口版本后方法兰距增量管内壁采用亚光细纹材质作为消光方案,并内置了个遮光斗。

有小碗这么大的前玉确实非常迷人,这么一片大玻璃对着自己泛光,如同望向湖水一般,更不用说湖水的底部还藏着浑圆的光圈孔,让人着迷。

听说适马给这枚镜头的头衔是“虚化大师”,究竟大不大,shi不shi,就看实战了。
我通过前后景切换拍摄,方便向大家展示说明具体工况,以下场景我刻意将高光班纳入焦后,看一看这枚镜头的虚化品质。

可以看到,即使将射灯这样的高亮度发光源置于焦外,依旧有柔和的边缘展现。让我感到了一丝惊喜。
还没完,我们到户外去试试看。

普通镜头最怕的就是见到这种向阳并且焦外极为细密杂乱的多孔透光背景,非常容易出现杂乱生硬的条纹感。
而阳光直射的浅色花丛伴随着杂乱背景的工况,在焦外很容易出现高光边缘生硬的现象。让我有些吃惊的是,105Art这两种工况竟然都没有翻车!
可能有的小伙伴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觉得没什么了不起的,你可以拿着镜头在大晴天正午阳光直射的环境下试试看在这种工况下自己镜头的焦外会是什么样子。
我们直接把工况提升到最严苛的自杀场景:大晴天正午直射下的自行车镀铬围栏!
相信我,几乎99%的镜头会在这里灰飞烟灭!

即使如此,光斑依旧没有硬边出现,看到这里只能说两个字“佩服”,看来它并不是一枚单纯只为进光量设计的超高速镜头那么简单。
相对柔和的虚化品质,配合浅景深就能很容易拍出这样的照片。
能通过地狱工况的考验,仅仅树叶的反射简直是小菜一碟。


(喂!你对一个只卖四位数的超高速镜头这么义正言辞,真的好吗?)
我们来看不同实用物距下的解析度:

先下个主观结论:这枚镜头的焦内解析力优异,色散抑制能力属于同级中的一流水准,但没有到达复消色差的级别。
(喂!你对一个只卖四位数的超高速镜头这么义正言辞,真的好吗?)
我们来看不同实用物距下的解析度:


可以看到焦内细节很出色,反差也非常好。全开就能让A7R3打足十二分精神应对,缩光圈的事情我就不做了,没多大意义。

因为当天的紫外线非常强,说实话这么拍并不能完全展示镜头的素质,大家凑合看一下吧,我个人认为全开1.4能这样已经很不错了。
但最令我意外的还是最近距离全开的解析度,按理说普通超高速镜头在这种条件下的像差会十分大,焦内细节疲软,反差降低,而105Art的表现着实出色:

对这枚镜头真要鸡蛋里挑骨头的话,色散可能算是它在画质方面唯一不算短的"短板"了,全开在逆光大光比场景下会有可见的倍率和轴向色差:

但只要工况严苛度稍微缓解一点,就能大幅改善而无需收缩光圈妥协景深。

总的来说,这枚适马105Art的焦外表现出乎意料,全域段解析度超一流水准,色散表现在情理之中。
迷人的景深,配合有机内防抖的机身能够在暗光下拍出很有一样风味的照片,结合它目前四位数的售价,遥看蔡司发布不久,售价约四倍的100mm F1.4,我只想对OTUS100说:“你确实轻一些,但我穷得很”。

又大又重的适马105mm F1.4 Art究竟香不香?(上篇):上手体验与实战感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