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海中的幸运》(第1—3章)
原作者:四木笑
修订:萨尤克教主
插图:Khar-Adun和他的AI朋友们
前言
《星海中的幸运》是迄今为止基于《家园》系列为背景所著质量最高、字数最多且完结的中文长篇同人小说,多年来在国内《家园》玩家中广受好评。本人十分荣幸能够为这样一部优秀著作进行修订工作,以进一步提高其质量,使其能够更加长久地在玩家群体中流传下去。
本次修订基于此前在起点中文网下载的版本,去掉了当年小说连载期间作者四木笑与读者互动的内容,只保留小说的正文部分,同时更正了大量错别字和部分数据错误,以及当年翻译官方资料时的一些错译。原附录中昆兰号组织人员表等内容已经迷失在超空间中,一些关于背景设定的补充内容也为了严谨性而未作保留,对于不熟悉该小说设定的读者,推荐阅读《新希格拉人的卡拉克社会历史简介》。
另外,随着近几年AI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AI和重制版的游戏画面为《星海》绘制插图的想法应运而生。这也是本次发表修订版《星海》的主要目的——将当年仅存在于每个人脑海中的想象画面具象化,与玩家和没玩过《家园》的读者共同分享这一技术红利。希望修订后的小说和文中的插图大家能够喜欢。
萨尤克教主
2023年6月17日

星海中的幸运

作者:四木笑
第1章 自序
读者诸君,大家好。就像你们买这本回忆录时已经从封面上了解到的那样,我就是四木笑,这本书的作者,也是这本书中所写的种种事件的亲身经历者。
我知道你们当中有人尊我为“第十一大翼星元帅”,把我与那八位在“家园战争”中屡立战功的元帅和在回归希格拉之后屡次拯救我们家园于危难之际的唐墉元帅和马越尘元帅相提并论;新戴阿米德出版社那套一再再版的介绍著名将领的小册子好像还把我叫做“异兽斗士”,让我不禁想象自己穿着护膝护肩手拿渔叉和渔网的可笑样子。——这些都是大家对我的抬爱,我万分感激。但是我自知其实是没有什么本事的,如果不是那次偶然的头脑发热的支援行动和其后莽撞的拣破烂行为,不要说我,就是我的基斯——萨木塔基斯也不会像现在这样广为人知。而且就算是在网络上的各种军事论坛里,那些为数不少的喜爱我的军事迷们用来维护我的名誉的所谓在“异兽战争”中的种种“英雄行为”,在我看来也绝对体现不出“绝代的军事才华”和“无与伦比的战略胆识”,因为我压根没有这些优秀品质。我唯一可以称得上优点的,不过就是一人做事一人当和不轻言放弃,我在那场浩劫中之所以和我的那些工友一起把我们的矿船队建设成星际舰队、并且消灭了那些异兽,也正是靠的它们。当然,毋庸讳言,我之所以在那场战争中保住性命甚至居功至伟,还有很大的幸运在里面,所以有人戏称我为“星海中的幸运儿”,我倒是欣然接受。
人们都说我这个元帅向来低调,并由此说我谦虚。其实不然。我不是谦虚,而是心不在此。从一个矿工头儿变成一支舰队的司令后,我又当上了我们基斯在戴阿米德议事会的代表,甚至当时人们纷纷猜测未来的萨木塔萨一定是我;——似乎我正春风得意。然而那时我活得并不自在。我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有人能从那些繁重而又完全身不由己的事务中得到快乐,反正我是不能。我倒希望还能当我的矿工,即便默默无闻。我的那些工友,现在也都是光荣的军人了,我看他们也不是那么快乐,屡屡有人向我诉苦,想转业回去当矿工。我何尝不想?然而那时我的司令身份不允许我向我的士兵说这些,我只能强颜欢笑地开导他们。不过,每次看到我们的孩子们不用像刚回到希格拉那阵受人歧视,能够挺起胸膛堂堂正正的跟纳贝尔和斯叶特的孩子一起玩耍,不禁又觉得自己做的那些还是有点价值的。那么,我们这些大人累点就累点吧。
由于“家园战争”中的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事件,我们的人口出现了年龄断层,整个社会要么是六七十岁的老家伙们,要么是二十刚出头的小家伙们。这害得我到了正常的退休年龄却退不下来,还得在萨木塔独立舰队(战斗序列8)司令的位置上再呆几年,以便给那些新人们足够的时间积累经验。还好等我到八十五岁的时候,年轻人终于硬起了翅膀,于是我满心欢喜地退下了来。要是我能有幸活到平均年龄100岁,我就有15年好日子可过,真是倍感珍惜。
我准备和妻子一起安度晚年。我们准备先大休半年,每天除了吃就是睡。
但是计划总是没有变化快,新孔塔拉书局希望我们写回忆录——对,是“我们”,我和我妻子孔秀,我的产业/行动筹划官、战术情报官和总参谋长,她和我一起退伍了。
我不很高兴。我知道很多有名的将军退伍后都写了回忆录,总结了自己的一生。他们的那些书我都很爱看。但是真让我自己也写一本出来,却不那么感兴趣——一来没什么文笔,二来我从不记日记,自己的那些事儿差不多都忘光了。而现在,唐突的拜访打扰了我的惬意生活,打乱了一切安排,使我彻底对写回忆录这件事产生了反感。
但是妻子似乎比较感兴趣。我想起来两年前她就说过准备退伍后写本书,整理一下自己的一生。那时她还问过我是不是也写一本。我说:“我就不了。你写的时候多写点儿我就行了。”现在有出版社主动来联系,她一定很高兴。果不其然,她不仅爽快的把自己的那本应承下来,还跟出版社社长一起来游说我。
“你不觉得把自己的一生整理出来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儿么,亲爱的?”妻子说。
“可是我的一生已经忘得差不多了。”
“等我们再老一点,就会把现在记得的这些也给忘了的。”
等到弥留之际,脑袋里空空的,好象自己这一辈子白活了似的,确实有点可惜。
于是在妻子的软磨硬泡之下,我勉强同意了。何况,人家出版社的社长亲自来低声下气地求我,说话间还不时装作顺嘴溜出来的样子,提起萨木塔新老两任萨首也有意让我写回忆录。
“好吧,那十年以后来拿书稿吧。”我总有一种赶鸭子上架的感觉,没好气的说。
可是出版社似乎要稿子要得比较急,等不了十年。
“但是没办法,我的人生可是丰富多彩的,想要写全必须得花那么长时间。”
最后社长没办法,决定我的回忆录分几集出版,我写完一部分就先发一部分,后面的慢慢写。出版社的意见是先写“最辉煌”的那段,也就是“异兽战争”那部分的经历。
“读者一定会非常非常感兴趣。”社长说。
好吧,反正我已经无所谓了,随你们点菜。
于是就有了这本断代回忆录。

第2章 萨木塔古代史
“异兽战争”,或称“异兽浩劫”,一共打了三年。虽然这本书只用写那三年,但是那之前的一些事儿,还是需要大略提一提的,不然很多东西说不明白。里面有很多关于萨木塔以前是多么多么辉煌灿烂的内容似乎已经在一切萨木塔出版物中被吹得烂了,烂到大家一看到又是这种吹嘘就忍不住反胃。但是请相信,我写这些东西绝对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作祟,也不是向萨木塔出版审查机构妥协,而是确实不写那些就不能把我想说的事情和观点引带出来,叙述的条理性也会受到破坏。
先把我的出身说一说吧。我生在卡拉克上的哈门市的一个普通家庭,父亲叫四木铁,母亲叫四木昙,都是红色溪湾矿产集团麾下的一个地下矿井的矿工。
“四木”是萨木塔的一个大氏,跟“孔”和“福门”这样的古老大氏堪有一比,只不过它们两个都担当过萨(萨,或者基斯萨,是一个基斯的第一家族,对于泰坦的读者,可以用“皇族”这个词来等量替换它。至于“基斯”嘛,这是我们社会的基础组成集团,有点类似其他文明的“民族”和“国家”的概念。就像字面上表达的那样:基于斯、长于斯,整个社会的基础就是它;一个基斯从理论上说是同一个家族,有着共同的姓,也就是基斯的名字。),而“四木”没有过——在卡拉克上没有过,所以不为基斯以外的人所知,以至于当四十年前我的名字被当作功臣而广泛宣传的时候,很多人听这么古怪的三个字的组合都忍俊不止。
哈门是个美丽而又历史悠久的城市,几乎萨木塔基斯在卡拉克上存在了多少年,她就存在了多少年。她和基都市是我们萨木塔的两大超级都市。我们的历史学家会说她们在第二和第三世纪【1】也是卡拉克上最大最繁华最文明的城市,很多外基斯的人往往一听到这样的评论就嗤之以鼻。不过实情确实如此。其实一直到异教战争之前,基都和哈门都是卡拉克上数一数二的贸易中心和文化交流中心;而且如果没有异教战争,她们将一直是。可惜战乱破坏了萨木塔的一切,使我们被迫自我封闭起来,结果造成了在整个从理性时代开始,直到“异兽战争”结束之前那一段时间里,人们对我们的成见和误会。这些成见和误会包括各个方面,文化、政治、经济,甚至日常生活。对于这些成见和误会的不必要性和愚蠢性,我不想单独置评,等我把我们基斯的历史和情况用尽量客观的语言讲述一遍之后,除了极端的反萨木塔主义者以外,都会有新的认识——至少我希望如此。
萨木塔不敢说是最古老的基斯,但也是最古老的之一了。我们的历史可以毫不间断的追溯到一千多年前。年轻的读者都是希格拉上出生的,对卡拉克没什么直接的感性认识,但是从历史书和地理书上应该都了解到,卡拉克是一个地质活动将近尾声的星球,她已经活了67亿年,大多数主要的地形地貌已被风化,除了极地地区之外,大多数地表被广大的沙漠所覆盖。这些极地地区由于受到北方三片海域以及南方的马吉之子海的隔离,避免了沙漠的侵蚀。赤道附近的气温接近水的沸点,只有极地是人民生活的最佳地区;而且由于异教战争之前还没有人成功的穿过沙漠发现南极的平原,所以一开始大家都生活在北极的绿洲当中。那里有一座著名的风化山脉——孔塔拉山脉,那里有着卡拉克上最高的山峰朗格玛峰,也有着相当齐全的垂直气候带——低处有广袤平缓的丘陵,高处又有茂盛的高原草场。这座山脉就是我们萨木塔基斯生活的地方。我们认为我们的始祖就发祥于那里,因此我们也就安守着祖先的土地,辛勤劳作。
在四十年前,人们一提萨木塔人,脑子里自觉不自觉地就反映出懒惰、愚昧、阴毒、诡异……的形象。其实,阴毒、诡异种种,都是懒惰派生出来的,没有人会认为一个辛勤劳动勤勤恳恳的本分人会阴毒、会诡异。其实萨木塔人正是这种本分人。我们的萨木塔先人们把低地丘陵改造成了梯田,又在高原草场放起了牛羊,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产出了极其丰富的粮肉和兽皮——丰富到他们想留着自己吃自己用,粮仓和仓库都装不下,于是他们开始与其它基斯进行贸易。很多基斯的史料记载,从第一世纪下半叶一直到第二世纪结束,前面提过的那两座城市基都和哈门是卡拉克上唯二的贸易城市,是整个卡拉克的物品和财富的集散地。——而这些物品和财富中又有70%是萨木塔的。
粮肉是一些土地贫瘠的基斯解决温饱的必须,而兽皮是古代书写文字传播文化的必需,所以它们为萨木塔赚来了大量金钱。但萨木塔人没有被这些财富染上铜臭气,相反,同其它基斯的广泛交流使他们获得了一种先进的文明——宗教。
理性时代之后,“宗教”已经跟“愚昧”和“落后”成为了同义词,然而看事情不能割裂开当时的历史条件。在第一和第二世纪里,宗教是最具有文明爆炸性的,它也为很多基斯文化的形成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包括后来以反对宗教礼教、开创理性时代而闻名于世的纳贝尔基斯。不过,毕竟宗教本身具有无法纠正的先天不足,所以在第六世纪的520年,它的文化系统开始崩溃。
好了,不说远了。178年,萨木塔萨首——泰格·萨木塔(这位伟大的萨全名叫孔泰格·萨木塔,是孔氏的一位杰出人物。其它种族的读者可能不了解,这是卡拉克人的一个古老传统,对于基斯萨或者其他有名望的人物只称呼名和姓而省略氏,以表示对其本人的尊重。至于现代萨木塔中的“泰”氏,姓名学的经典观点认为就是分化于“孔”氏;至于是不是因为这位泰格·萨木塔萨,就不得而知了)集中起了基斯的部分财富,聘请来自各个基斯的数百个熟练的石匠、画家、建筑师和织布工,开始在孔塔拉的山坡上建造一系列庙宇,它们被称作朗哥马金——“世界屋脊”。这种华丽堂皇、雄伟壮丽的庙宇一共修建了33座,它们从孔塔拉山脉的起点——卡萨尔沙漠直通到朗格玛峰。这些庙宇有着体现着当时一切建筑力学成果的石构和木构、一切绘画成果的壁画、精美绝伦的石雕和彩绘。萨木塔萨聘请了当时最著名的得道高僧主持这些庙宇,同时送了很多子弟去著名的神学院学习。
从此萨木塔成为了三大宗教基斯之一,(另外的两个是加奥森和费里尔)在当时也就是“三大文明基斯之一”的意思。这是萨木塔历史上的第一个转折点。
萨木塔基斯最著名的,是贯穿那33座神庙的朝圣之路——“闪光之路”。在那以后的四个世纪里,虔诚地走在闪光之路上被看作是卡拉克人精神上献身于天父萨尤克的最高表达;朗格玛峰成为一切卡拉克人心中的圣地。在一生中最少作一次朝圣是每个卡拉克人最基本的理想。从位于卡萨尔沙漠的第一个庙宇“塔拉天启寺”开始,朝圣者徒步走过这条道路,他所走过的路程长短被视为信仰强度的标准。
绝大多数卡拉克人在第7个庙宇结束了朝圣之旅。这座庙宇就是名扬天下的“天国穹隆寺”,它横卧在基都的城垣里。有少数执着的人认为必须到达离神更近的地方,于是继续向前面的26座庙宇前进,迈向远处的最高目标——朗格玛大神庙。

不过你们可千万别以为这条名称美妙的路很好走,事实上是非常非常之难走。正如古代著名诗人福门白写的那样:“噫吁唏,危乎高栽,闪光路之难,难于上青天……”所以它才会有足够的艰难程度去考验朝圣者的信仰程度和献身精神,也因此即便只走到天国穹隆寺也已经可以被视为是一个虔诚的信徒了。剩下的那26座庙宇的路程更加艰巨,那条通往朗哥马金山顶的花岗岩台阶已经被风蚀得碎裂不堪,而且结了薄冰;那里还有凛冽的寒风,你一不小心就会被它给吹落山崖。当然,还有高原反应。
不过,对于虔诚的信徒来说,这些辛苦还是值得的,因为每一个徒步走到那26座神庙的朝圣者都可以去亲手触摸一下供奉在那里的上古圣物——星金卷轴。
【1】书中关于卡拉克的历史的年代表述如无特殊说明,均采用我族在回归希格拉之前所使用的卡拉克历。
第3章 异教战争
不过,一切都在520年结束了。异教战争开始了。加奥森和西迪姆这些狂热的宗教分子在整个北方掀起了腥风血雨,广大卡拉克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各个基斯,不论大小,不是归属了加奥森,就是归属了西迪姆。归属了加奥森的,会受到西迪姆的进攻和屠杀,归属了西迪姆的,会受到加奥森的进攻和屠杀;两方都不归属的,会受到双方的进攻和屠杀。当然,其中不乏起而斗争的基斯,而且现代的很多主要基斯的发展类型都是那时确定下来的。比方说,独立的帕克图基斯,他们整个基斯冒险穿越无边的大环带沙漠,找到了南极的平原;一直被人们视作“狡诈而不学无术的流浪者”的马南基斯,在被西迪姆人进行了“费林沙大屠杀”之后,拿起刀枪,成为数一数二的战斗基斯;更有出于对母基斯投靠侵略者的强烈不满而诞生的索班基斯,他们是真正的战神子弟,在诞生之后的短短时间里就以绝代武功扬威于卡拉克的平原和沙漠;甚至现在的第一基斯纳贝尔,也是在那种历史条件下崭露头角的。
万分不幸的是,孔塔拉山脉正好夹在西迪姆和加奥森的本土的交境处,是双方防卫对方的天然屏障,而且如果谁控制了孔塔拉山脉,谁就掌握了随时进攻对方的主动权。因此双方都千方百计地争取萨木塔,用尽了各种方法,软的,硬的,利诱,恐吓。然而,萨木塔基斯虽然是个有名的宗教基斯,但是却像斯叶特基斯一样保持着清醒,没有迷失在宗教的狂热之中——或者也可以说萨木塔才是真正的宗教基斯,而不像那些打着天父萨尤克的旗号实际上却为自己的利益而杀戮不止的伪宗教徒。咳,不说这些不合时代的话了。总之,萨木塔没有投靠任何一方。前面说过,这是很危险的选择,这会为他们招来两方面的敌对。
要说萨木塔是仗着自己强大的军事力量而对加奥森和西迪姆的敌视不以为然,那是瞎扯蛋。萨木塔人的传统工作是本分的农民、牧民和商人,自从修建了闪光之路和那33座庙宇之后,又产生了很多专门侍奉神庙的神职人员;但是军事人员,如果市场监督和寺监算的话,倒也不是一点没有。有人也许怀疑,既然那时萨木塔那么繁荣,跟各方都有很多交流,难道连一点维持秩序的警察都没有么?事实上就是这样。萨木塔本基斯的人,因为物品的极大丰富,完全没有犯罪的冲动和必要;而外来的商队,是完全不敢在神庙净地造次的。这是不是跟现在的某些自诩文明社会的基斯但凡举行个大型活动就出动上千军警维持秩序形成鲜明对比呢?总之,萨木塔就是这样,一直没有正规的军队,直到四十年前,我的舰队的出现。
锄头、马鞭和神杖无论如何是无法打败敌人的重装步兵的,所以人们决定放弃山外的大片梯田和草场,退守山谷,全力扼守狭窄的山口,并在险峰上设立观察哨,力图利用弱势的兵力和落后的武器配合山脉天堑来阻击敌人。事实证明这种战略在军事上是成功的,加奥森和西迪姆数以万计的军队想尽种种方法就是奈何不了我们。古代名将凯撒·加奥森说过这样一句话:“自古孔塔拉一条路,只可智取,不可强攻。”正是当时情景的写照。但是直到战乱结束,他们也没想出智取的方法来。
不过,很快这种做法的弊端也显现出来了。从第五世纪开始,农田已经由于连年的耕作开始衰退,没有什么大的发展前途;畜牧业也一样。事实上那时萨木塔有一半的经济来源已经依靠来往的朝圣队伍和伴随而来的商队。战乱一起,再也没人敢出来乱跑,朝圣的人流日渐稀少,最后干脆就没有了。这下萨木塔的经济大受打击。后来萨木塔又退守山谷,失去了大量的山外农田和牧场,三万人(当时萨木塔的全部人口)的生计完全靠山内有限的田地和草场养活,日渐力不从心。而且,而且!山口阻击的策略固然可以靠两个市场监督阻挡住一万名武装到牙齿的敌人,同时更容易挡住一切来往商队。
于是,萨木塔基斯被封死在孔塔拉山脉中。
卡拉克的古代——其实现代也一样——有一个传统,那就是人们很容易服从于生存的必需而投靠强权,哪怕抛弃自己曾经引以为傲的基斯的姓氏也在所不惜。但是据史书记载,在那段萨木塔物资极端匮乏的时间里,竟没有一个人动过哪怕一丝一毫投降的念头!
人们的意志固然可以不垮,但是客观的没钱是无法否认的。当时国库空虚到连那些神庙的日常基本运行都不能维持了——事实上也没必要维持了,因为除了萨木塔人也没人来了。于是,675年,我们把除了塔拉天启寺和天国穹隆寺以外的31座庙宇都对外人关闭了,而且一关500年,直到卡拉克被毁。
在战乱的事实面前,我们开始怀疑宗教的真理性和必要性。至少通过山外的血腥我们知道了,宗教不是万能的、甚至不是安全的。萨(仍然是孔氏)开始探讨是不是不再把宗教当作国策、而把它下放到百姓个人的信仰问题层面上。
形势越来越严峻了。物资的匮乏一天比一天加重。在第七和第八整整两个世纪里,萨木塔与外界的任何接触都是零星的。事实上就算没有山口的驻军堵住商队,萨木塔也已经没有足够的商品维持卡萨拉商路的开通。
事情的转折点是在战乱的后期,准确说是在789年。那时是库拉·萨木塔(全名孔库拉·萨木塔。据说现代萨木塔的“库”氏就是此时从“孔”氏中分化出来的)担任基斯萨的家长。一天晚上,她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天父萨尤克把一把大红剑放到了孔塔拉山脉的土地中,放到了一块人迹罕至的地方——红色溪湾。名为溪湾,其实水早已干枯,露出河床的红色砂石,是片不毛之地。萨木塔萨首在其后的一整天里眼前总是浮现出梦中的场景,而且越来越真切。最后她终于在基斯萨会议中讲了出来。基斯萨的其他长老对她竟受梦境如此困扰感到不可思议,但是由于她是神殿女神官的女儿,人们还是决定给她点面子,几个较小的家族被派去了红色溪湾。

于是出现了萨木塔历史上的第二个转折点。
人们在那里发现了卡拉克上最大的富铁矿。而且那些矿石就在松散的河床下面六尺深的地方,几乎用手就能把它们挖出来。回来报告的人兴奋得连句整话都说不出来,当他们好不容易讲完他们意料外的发现后,萨一致决定大规模开发那些矿产。而且他们几乎同一时间通过一切可能的渠道把这一发现向山外面由于连年的征战而将死的世界发布了。他们之所以这么做,其实是想告诉那些已经失去生活的希望和动力的人们:赶紧结束战争吧,大家一起来用这些矿石重新建设我们的家园,筑起铁的沙坝阻挡沙漠的侵蚀,浇出铁的房梁盖出高大的楼房,铸出新的铁炉生出袅袅的炊烟,挽出新的铁花来把大门装饰得富丽堂皇。这种想法是多么幼稚啊!加奥森和西迪姆已经斗得红了眼,各自的资源已经消耗殆尽,萨木塔的宝藏在他们头脑中的第一个反映就是武器!新的武器!最紧缺的武器!可以杀尽对方的武器!
双方都开出天价,要买那些矿山或者是矿石。库拉·萨木塔斩钉截铁的拒绝了和任何一方进行交易:“我为什么要卖给这些狂人割我们自己喉咙的刀!”但是我们不能守着宝山饿肚子,于是我们决定自己来炼铁。可我们没有什么现成的经验,我们只从以前的商队口中听到过一点关于冶铁的知识。但是什么事情都禁不住试验和总结,很快我们有了自己的经验,于是我们建造了自己的冶炼厂——红色溪湾冶矿局(红色溪湾矿产集团前身),开始把铁和碳熔炼在一起,炼出非常优秀的钢——这可是那个动荡的时代比金子还要宝贵的必需品。我们虽然很不希望这些钢用在铸造刀剑上,但是也想不出在那个环境下还有什么东西能有市场,于是也只好那样做了。
库拉·萨木塔萨最终同意的商议是和索班人进行的。那时索班人已经以雇佣军的形象驰名卡拉克了。他们立刻就看到了萨木塔人的钢和由它锻造的武器的用途。为了交换一年一次的从哈门的冶炼厂来的产品,索班基斯在前所未闻的契约上签了名:他们同意动用他们的武装力量使卡萨拉山口保持开放,并且负责清理沿途的强盗至少100年!要知道,在那个时候,索班基斯已经成长到即便加奥森或者西迪姆也不敢不给面子的地步,所以他们想要卡萨拉山口开放,倒也没人敢说什么,何况加奥森和西迪姆当时的国力已经严重衰退,根本已经控制不了那里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