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立新主任,我是不是治不好了”听听北京专家怎么说
“袁立新主任,我是不是治不好了?”
你是否听说过“难治性抑郁”这个名词?听上去,这类抑郁十分顽固,很难将其治好。
那什么样的抑郁算是难治性抑郁症呢?听听袁立新主任怎么说:
目前难治性抑郁被定义为在经过2种或多种抗抑郁剂足量、足疗程治疗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减分率<20%的抑郁者。在抑郁障碍患者中,有20%-30%经抗抑郁药物治疗无效或效果不佳,属于难治性抑郁。同时,难治性抑郁的治疗成本更高,疾病负担更重。
目前尚没有普遍认可的控制难治性抑郁症的方法,主要依靠更换药物、配合其他治疗来缓解症状。
难治性抑郁症的原因
病程长:
抑郁症发作时间越长,特定脑区(如海马)萎缩越严重;长期发作中的认知及行为改变更难恢复到原状态。
起效慢:
开始治疗后2-3周内,有效性迟钝,患者症状的改善欠佳。
共病焦虑和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中,特别是回避型及边缘型人格,均为抑郁转归不良的预测因素。
高龄:
老年是导致难治性抑郁的一种重要危险因素。
发作严重度:
抑郁症谱系的两个极端(极严重,轻微)均可增加疗效不佳风险。严重抑郁与复杂的生物性紊乱有关;而轻微抑郁,药物往往难以发挥显著优于安慰剂的疗效。
缺乏社会支持系统:
国内外的研究均显示,社会支持系统差,难以获得有效的社会支持是难治性抑郁的危险因素。

那难治性抑郁症能不能经过治疗好转呢?
袁立新教授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从事精神心理疾病诊疗工作30余年,对各类常见及疑难精神心理疾病的临床诊疗有着丰富的经验,注重疾病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凭借过硬的专业诊疗医术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广受患者好评。
袁立新教授专业擅长:顽固性失眠、重度抑郁、焦虑症、精神分裂、躁狂、神经衰弱、强迫以及青少年心理行为障碍(青春期叛逆、厌学、网瘾、多动、抽动、自闭)等。

虽然难治性抑郁症治疗难度较大,但并不是意味着完全治不好。袁立新教授将在6月22日——24日莅临我院会诊,与我院专家联合共同攻克精神心理顽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