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在游戏里被女孩子这么玩耍,我也很绝望啊!

2017-11-09 11:02 作者:游戏时光VGtime  | 我要投稿

这真的是一个致郁游戏。

----来自 Monika 的今日阅读提示

  最近,STEAM 上一款看似普通的恋爱文字冒险游戏引起了不小的话题,在上线的短短一个月内即获得了一万多用户的“好评如潮”。游戏标签栏里并排的“视觉小说”和“悬疑惊悚”标签告诉我们,这可能是一款含有恐怖元素的GAL game。

  可以说自 GAL 诞生以来,披着美少女外衣的恐怖游戏就不在少数,时空轮回、畸恋、人吃人等等猎奇的剧情催生了一众口味独特的玩家。但这款叫作《心跳文艺部》(Doki Doki Literature Club! 或 DDLC )的 GAL 却并没有太超常的展开,它带给我的更多是一种心理上的恐惧,一种类似《梦日记》的扭曲和不安。


以下内容严重剧透,并可能引起生理不适或掉SAN


  欢脱灵动的BGM,粉色调的主界面以及对话框,一打开游戏,一股浓浓的校园纯爱气息便扑面而来。

  《心跳文艺部》讲述了“我”加入了青梅竹马所在的文艺部后发生的故事。在这里,主角遇到了另外三个超可爱女生:十分内向、酷爱阅读恐怖小说的优雅黑长直 Yuri;有点蛮横、自带烘培技能的傲娇萝莉 Natsuki;攻气十足精明干练的部长 Monika(可惜不能攻略……)。当然身边还有,“我”那迷糊但一旦决定了喜欢的事情就能勇往直前的幼驯染,Sayori。

从左至右:Sayori、Yuri、Monika、Natsuki

  《心跳文艺部》的玩法是写诗并相互交换,如果有心仪的女孩,可以尽量挑选她会喜欢的词汇来写诗。这样的设定还真有点文艺部特有的浪漫。

女孩们的诗都用了不同的手写体

  但渐渐的 Sayori 的情绪变得奇怪,“我”这才知道她被抑郁深深折磨,每天早上都无法起床面对第二天的太阳。终于有一天,我发现...


【这里我就不放图了】


  Sayori 自杀了,粉红色的文艺部瓦解,剥落,露出她黑暗的里世界。

  讲真,游戏的制作十分精良,立绘和 CG 的水准很高,台词也十分贴合角色让人相当有共鸣。无论你在开始决定攻略谁,四个女生都有让人有放不下的可爱之处。有些情节的设定,让人觉得作者“真懂行、真上道”……

这里是帮青梅竹马的 Sayori 系(解?)扣子
和 Yuri 一起看书,一起翻书的情节(民间汉化)

  这是一个好游戏,但不适合推荐给所有人。

  作者在情绪调动方面做得太成功,稍不注意真的很容易陷进游戏营造的氛围之中。

  但开头反复出现的“心理承受能力弱者不要游戏”的提示多少让人不安。而绝不是噱头……

“本游戏可能会引起儿童以及心理承受能力较弱者的不适。”

  因为提前被预警了这是一个恐怖游戏,所以我开始玩的时候就有一些心理准备,但是在友好的气氛下,还是放松了警惕,以至在 Sayori 自杀的时候仍然被吓到了。

  二周目:Sayori 消失了。

  这时我想像通常推 GAL 的时那样,读档回去,却发现没有之前的任何存档!此时游戏带来的不再是剧情的意外惊吓,而是让人对游戏本身有了隐隐的不安。

菜单页面中 Sayori 的画像混乱了……

  重新开始的日常里,Yuri 和 Natsuki 变得不太正常,开始说出一些匪夷所思的话,爆粗口,甚至当着我的面撕逼。加上佯装正常的 Monika,不安感让我一直精神紧绷,早就没有攻略 Yuri 或 Natsuki 的心情,诗也是乱写,只希望快点搞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

二周目开始就有一些精神污染

  预料之中的结局,Yuri 彻底崩坏了。

  预料之外的是,Monika 说明了真相,一切都是她在游戏程序上做的手脚。

  失去了文艺部的我,同时也失去了游戏的主动权,所有的选项都只能指向对 Monika 有利的方向。

选项变成了“只要莫妮卡(Monika)”

  不安转变成了对失控的恐惧。

  三周目我进入了无限循环时空,什么都没了,没有美少女,没有文艺部,只有一个与你深情对视的 Monika,还有和她有一搭没一搭的聊天。

“我们可以永远这样在一起。”

  在如此扯的情况下进行的闲聊,只会让人感受到更深的寒意。

  而我居然跟她就这样聊了30来分钟,还觉得有些话听上去还挺有哲理的。这时候我的 SAN 值应该也是掉差不多了。

  存档的时候 Monika 提醒你,不用保存了,反正我一直都在!

  到此可以这么理解:这是一个关于游戏表里世界的故事,来自于不能被攻略的 Monika 的深深怨念。她亲手杀死了文艺部其他女孩,并摧毁一切,只为了有天能和我(=屏幕前的你)单独相处,永远永远。

  游戏角色打破了虚拟和现实的界限,玩家的游戏反而被虚拟角色掌控……Monika 的台词让这种错位感层层递进。


  当 Monika 叫出我的名字时,真的是脊背一凉!

  我终于想关游戏了,再回来,Monika 果然还在。再关,再回来,还是那个似笑非笑年看着你的女孩。

  不记得重复到了第几次,Monika 忍不住提醒你,其实我就在游戏文件里啊老哥。

找到monika的角色文件,删之

  纵观游戏,作者成功地用很多细思恐极的细节一步步调动着玩家的情绪。《心跳文艺部》让笔者想起很多知名“小众”恐怖游戏,比如《梦日记》,游戏里充满了种种不可理解的元素;比如《Eversion》,整个流程都在逐步否定玩家此前认知的游戏世界——关键就在于超出常规理解、打破既有印象、在习以为常的环境中慢慢释放一种违和感。只是这两款游戏都没有一个角色跳出来向玩家问好,要说有类似设计的游戏——《いりす症候群》,在每个周目结束后,你的游戏文件夹里多出来的 TXT……

《いりす症候群》

  游戏在此超出了界限,出现在了它不该影响到的地方,在游戏内容本身之外和玩家(你)发生了互动。这也就是所谓的 Meta 游戏,或者叫“元游戏”。这类设计可以让人拍案叫绝,但当屏幕对面的人转过头来对着屏幕外的你说话,否定你之前所有的经历,告诉你那都是假象——真的会让人半天浑身不舒服……

  这款伪日系 GAL 的作者 Dan Salvato 是一名25岁的美国小伙,一名前《任天堂全明星大乱斗》的职业选手、MOD 开发者,以及,一名日系动画的爱好者。这就足以解释虽然《心跳文艺部》是他的第一款游戏作品,却显示出了十分扎实的功底和成熟的品质。

Dan Salvato

  作为一名资深的日系动画饭,作者对于现实与虚拟世界的纠缠有着比常人更深的体会。他在访谈中也表示,虽然游戏结局是注定悲剧的,但是他本人仍然想要传递给玩家一些正能量:人们应该相信他们可以通过在自己的能力控制范围内去努力获得自己想要的,哪怕只是做出很小的改变。

meta game《史丹利的寓言》:你确定自己在玩游戏?而不是游戏在玩你?

  制作精良,剧本细腻,情绪调动和惊悚感营造到位,还有 Meta Game 的火花(我想起了去年情人节在微博上爆火的视频《孔明的陷阱》,也是一个玩出了花的 Meta 作品),《心跳文艺部》想不引发话题都难。而且还免费,而且还有热心玩家做了汉化。如果你恰好喜欢视觉小说,又对致郁系游戏有兴趣的话,那么可以尝试一下。

  P.S  Reddit 论坛上有玩家发现了游戏文件更多的隐藏玩法。比如,Yuri 的 chr 文件经过格式转换最后可以得到一篇短篇小说,正是作者两年前项目启动时创作的,关于一名******学生无差别杀人事件的日记。




在游戏里被女孩子这么玩耍,我也很绝望啊!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