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思 2023.02.20

突然有个迷惑的想法,想描写一个人内心挣扎天人交战宛如精分左右互搏的时候,是以天使恶魔争抢你的存在主体的形式好,还是以头脑特工队那种集体决策得出结论的弱主体或无主体形式更好?
这个问题相较于以往我会聊的现实意义更低,对思维的训练较多。

是否存在主体绝对是一个值得讨论的内容,两者给人的感觉可以相差很大。
前者就算表现出优柔寡断举棋不定但任何选择都是主体做出的,不管脑子里多少天使多少恶魔决定都是人做出来的,只有是否受到影响受到多少影响的程度问题。前者状态下的人出现分歧外的时间段都是独立的人,拥有独立的人格做独立的决策,只有当状况出现环境诱导到位了才会进入状态。
后者没有主体所以角色的所有决定都是集体决策的结果,某种思想某种人格在某个时间节点也许占据主导但这也是在压制了其余的状态下,于是以后者的设定就绝对不能出现类似「真实的想法」、「拒绝影响勇敢做自己」的桥段,因为你根本没有一个客观的本体。
很多描写多重人格精神分裂的作品都很讨喜地结合了这两种设定,一方面人格很多没有客观的独立人格,但始终会有一个人格作为主导扮演这个独立人格,其余人格打辅助控制故事走向,需要内容的时候还能灵活切换主导以适配场景。
然而这种写法的问题很明显,逻辑上和想要表达的主题有些许冲突,你到底是像描写一个精神分裂的人还是想描写共用一个身体的很多人?不要觉得差不多,吃一个双鸡堡和吃两个鸡堡大有区别,首先你要多吃两片面包两片生菜视情况还有一片芝士少许番茄酱,其次第一个鸡煲吃下去你可能就有点饱了第二个吃不进去,但双鸡堡你一次哪怕吃不完好歹两个鸡各自吃了一部分下去,重点就在一旦某个人格戏份占比或重要性过高就倾向于具有主体,既然如此为何非要拘泥于多重人格,特殊连体儿也可以考虑考虑,背后灵、守护兽、辅助AI各种现成逻辑应有尽有,不过冲突强度肯定会剧烈降低,设定上各个人格对身体的掌控权不同也会给人类似的感觉。

所以总结下来感觉选择那种设定的根本逻辑还是在想要把角色描写得有多精神分裂,稍微挣扎扭曲阴暗放纵一下采用前者就行,当然大家都是这么做的,苦大仇深思维崩坏彻底疯狂就采用后者,突出一个阴晴不定朝令夕改逻辑混乱六亲不认。在冲突和人物的塑造上两种方式的轻重和深度明显有区别,公式化的来说有多少人格主体的控制权就得大于几分之一,凡是大于这个值的就能被视作主体反之同理,明文规定没有主体的话就皇帝轮流做,总得有一个巫妖王但谁都不可能永远当。
就我个人而言我肯定更喜欢后者,前者与其说是自我间的博弈不如说是多角色的互动,而后者强行绑定多种人设后随没有主体但主体感更为强烈,这种混沌无序的整体就是黑暗,当你还在那边一唱一和逗哏捧哏说相声的时候我这边已经炸了。
其实还有一个关键因素很多人也许会忽略,即是否要把对立的人格进行实体化处理,这一点对感受主客体来说很重要,无论脑内议会还是天使恶魔实际上都是在原子内部打架的夸克,不进行实体化处理的话,脑内突然出现不同声音和整个人的表现突然变了的感觉还是有很大差距。

其实我觉得我之所以会喜欢后者很大概率是因为我就是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