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硕教育学员故事|为更好就业,全脱产二战工科选手“伸手摘星”
何同学去年第一次考研以8分惜败,没能进入心仪学校的复试,在调剂和二战两个选择之间,他几乎没有动摇地成了二战选手。
今年初试成绩一出他就马上来报喜:比去年整整提高35分!“这应该是我考研成绩的巅峰了。”何同学难掩内心兴奋,“这回肯定够得上!”

就业形势严峻,考研只为有机会“伸手摘星”
何同学考研的契机源于他大三时听的一场讲座,就业处的老师分享了近几年学校毕业生们的就业情况,建议大家无论考研或就业都要提前收集信息、早做准备。作为就业行情还不错的工科人,何同学本来不以为然,他私下搜了一下自己想去的某自动化研究所、某实验室,另外还有几个国企的工程师方向的工作,发现这些第一第二梯队的就业选择,研究生学历是第一道门槛。
“而且硕士比招专科、本科开出的薪资平均高25%。虽然我觉得刚毕业不用太看重薪资,能养活自己就行,可是多总比少好。”何同学不由得感叹,“没想到现在这么卷,我记得大一时看这几个国企还是要本科的,这才过了两年啊!”


就业形势变化之快,让何同学措手不及,不过他认为这种变化也预示着考研成为大趋势,比起毕业后“被选择”,他还是想主动获得“伸手摘星”的机会。
全脱产二战,一场与心理压力的战斗
相比应届生考研,二战考生往往心理压力更大:他们经过了更长的复习时间,更加不容许失败;尤其何同学还是全脱产二战。在家里闷头做题的日子显得更加漫长,复习之余还要处理好和家人的关系。
“父母一直觉得应该找个工作先干着。其实我能理解父母的想法,考研出来也要找工作,本科生干三年肯定也能涨薪。但我就是想有更高的起点,不想让学历拖我后腿,不甘心随便找个工作混下去。”
话虽如此,何同学在二战备考过程中还是遭遇了几次心态失衡,复习烦躁不安时,总觉得父母看自己的眼光都是别扭的。而且因为是二战,他几乎没什么“战友”,更显得孤独。好在他并不是孤军奋战。何同学坦言:“我报培训课也有一部分这个原因,有老师们的督促和伴学,在陷入困境时我很快就能重整心情、继续坚持下去。”
根据自己的复习情况,何同学还报了几十节线下一对一数学课,这种完全依照何同学个人学习情况进行定制的课程更符合他的心意。何同学说,他毕竟已经复习过一年,比较清楚自己的薄弱环节,文硕教育的数学老师帮他进行专项突破,他觉得非常有用。“至少帮我在数学上提高了很关键的十分。”

复习建议:先调心态,再补薄弱
二战甚至多战考生所占考研人的每年比例都在提高,像何同学这样的情况不在少数。他们有更大的心理压力、更需要自律和坚持的学习环境,多付出的时间精力也更让他们觉得自己没有退路、不容失败,于是也就更容易在长期的个人备考过程中焦虑甚至泄气。
对此,何同学非常感慨,他说:“我当初就是一模一样的心情。所以坚持目标、绝对不要怀疑自己就很重要,别去管别人说什么,一心钻到复习里就对了。 ”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对二战甚至多战考生,文硕教育的班主任也各有方法,她们多是师范类和心理类专业毕业,很了解这样的考生所需。“帮他们调整心态比监督学习更重要,”文硕教育的班主任多多说,“他们确实比普通考生更容易‘心态崩’。为此我们还专门在督学中穿插了减压锦囊,帮他们在考前调整到最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