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鹤堂/关九海/张九南/曹九台×你】武懿皇后传:世间多少奇男子,谁肯沙场万里行
纯脑洞,渣文笔,勿上升
架空古风背景,大概辽金西夏
勿杠 杠就是你对
BGM:江山 生死相随
“母后”
你转头,看着眼前的儿子关庆昭,如今十八岁的他已经是一国之君。
“这是中原使节送来的鸳鸯锦,说是特意呈给母后的”
关庆昭一双含情妩媚的桃花眼像极了关九海,父子一脉,把头上珠帘瑟瑟宝相庄严的帝王冠冕都戴出了璎珞珠玑柔情似水的味道。
“有劳皇帝记挂”
你颔首,看着织锦之上,依稀还是中原大业初年的纹样。
“皇帝刚大婚,且先去陪皇后吧”
“是,母后,儿臣晚饭后带隐兰来请安”
“不必了,哀家想一个人待着”
“是,儿臣明日再来问安”
大业五年,你只有十七,和关庆昭差不多年纪。
你的义父国相栾云平和义母一品夫人沈氏开始商议起你的婚事。
干爹欣赏前朝新科状元孟鹤堂,这个风度翩翩的孟叔叔着实温雅,你们俩也还算有夫妻相,但是怎么看都觉得他像是比你大了一辈。
最重要的是,孟叔叔对他的嫡妻情深意重,三年后都未纳一房妾室,你一个郡主嫁过去只能做填房。
就在此时,新科探花曹九台出现在了你的视野。
他大概是世间所有待字闺中的少女理想的丈夫,年轻有为,玉树临风,俊秀端方。
“曹哥哥,今日你约我出宫做什么?”
你刚上他的马车,有点摸不着头脑。
“正事”
曹九台看着你可爱娇俏的模样忍俊不禁。
“咱俩还没拜堂呢哥哥”
难得你羞红了脸。
“不急,你迟早都是我的人”曹九台温声揽你入怀:
“今天西夏使节来访,他家千金点名要同我比箭
“那怎么行,你都是我的人了”
你急得扯了一下他腰上系着的宫绦,还是你好不容易学会女红上回帮他编的。
“所以我要带你去啊,告诉她你是我的人,让她别瞎想”
【西夏使节:狗粮预警】
在那天心满意足送你回家的路上,曹九台看到了四处为北境战局奔走的贡院世子,心下很是担忧:“北境之战,匹夫有责,身为书生,我会请缨出征”
“那莲莲也要随夫出征”你恳切地挽起他的手。
“你一个女孩子家……”你知道他是关心你,于是宽慰说:
“女孩子怎么了?梁红玉冼夫人皆是女流之辈,况且我随二哥自幼习武,又通晓当地匈奴语言”
“也好,我们夫妇二人一文一武,班师回朝,再大婚礼成”
然而你未曾想到的是,等待你们在北境的,将是一场场没有尽头的鏖战。
朝廷叛贼张九南占山为王,擅长夜袭。他们的人切断了运送军粮的水路,不熟悉地形的骠骑将军李鹤东也束手无策。
这边你才十四岁的弟弟高筱贝已经在师父栾云平面前悔过未能及时劝阻你替夫出征跪了半天,直到你们的二哥刘筱亭堂哥高筱宝进了丞相府,说要带长袖善舞的成宁郡公孟鹤堂,聪颖明达的知州朱鹤松进行斡旋。
战局好不容易有了起色,但是你带着娘子军出征,已让头目张九南留意。
他捎话给了李鹤东靳鹤岚和曹九台,说要投降归顺朝廷可以,前提是要你嫁给他,可保边疆安宁。
李鹤东二话不说拔剑四顾,曹九台自然厉时变色:“好你个张九南!”
平日里最是和顺的燕国公靳鹤岚(后来还成了曹家的儿女亲家)亦是拍案而起:“做梦,国朝的郡主,岂容叛贼觊觎?”
(莲台粉头子糯糯:谢谢爹为我最爱的CP助阵)
最后几场战役,虽然宋军取得胜利,但双方皆两败俱伤,士气已不再如当初那般昂扬。
你破例开了一坛喜酒,说是将来用来犒劳有功将士。
与此同时,得知诈降消息的曹九台亦是欢喜:这下你们二人就可以回京城身膺荣耀顺利完婚了。
他从来含蓄内敛,可是却忍不住得意道:“我九台一生有三幸:弱冠之年圣上钦点探花,带头平定北境之乱,娶得莲莲为妻儿孙满堂”。
他的确很幸运。
可惜最后一个愿望,在诈降的张九南的埋伏下,终成虚妄。
那是你最后一次看到曹九台,你的未婚夫。
他被张九南的部下击毙,身种数箭奄奄一息,光洁的额头上有血珠渗出。
“曹哥哥”
纵然你已经经历幼年丧父的打击,内心坚毅刚强,执掌千军万马,这一幕仍然轻轻松松将你击垮。
“莲莲”
你把头倚在他宽阔的肩膀,听到他微弱的气音,心下痛如数九寒冰。
“将曹九台凌迟处死”张九南的话打断了你们的临终一别。
“张九南,弑夫之恨,不共戴天!”
你看着身旁已经咽气的曹九台,恨恨地抽出佩剑:“我夫君忠臣良将,必将入载史册,入殓必全尸”
“呵”张九南轻笑,他打量了几眼,开口:
“倒也难为郡主这个贞洁烈妇。看看你,一个妇道人家,哪里有个妇道人家的样子?”
“张九南,你看看你,哪里有个忠臣的样子?”你狠狠撕破他的嘴脸:
“当初你还是家父的部下,如今倒好,占山为王,沐猴而冠,背主叛亲,不顾恩义,你还是人吗?”
张九南行事从来嚣张,从未被人如此侮辱,恨不得立刻把你五马分尸:
“既然郡主不客气,那么张某也不掩饰居心了——倘若郡主许婚北境……”
就在这时,李鹤东的部下赶到,你二哥带着孟国公一行人也来了,你终于得救。
“多谢孟叔相救”
归国途中,你一身缟素,向他致意。
“莲儿无需客气”
他回礼,想起你年幼丧父,青年丧夫,的确惹人怜惜。
因为潇洒翩翩的郡公孟鹤堂在原配过世一直未有再娶,所以在京中贵女口中成了知名的钻石王老五。人人都想嫁,却又担忧填房的身份对自己的影响。不过对你目前的身份来说,还好。
二哥肯定不会忍心自己守望门寡一辈子。干爹栾云平本就赏识孟叔叔,或许他会应允呢?
而就在此时,好巧不巧,你们遇到了蒙古贵族求亲的使团。
李鹤东坚决不同意他们的行径,可惜归国途中兵力大减,打仗没有优势。
就在这时,你不顾众人目光睽睽,站出来说:“国朝未有公主,但妾身为郡主,亦能担天下安邦之责”。
“哦?”珠帘内的男子有俊美英武的轮廓,一双桃花眼顾盼含情:
“是青娥郡主吗?”
“正是”
“那你随本王回蒙古便是”
“慢着,我和蒙古皇九子订过婚!”
你急中生智想到原来父亲的部将说过,蒙古有个皇九子。
为人做侧妃,除非太子亲王。如果不是,可以继续周旋。
可是你没预料到他会掀开珠帘,一脸得意对你说:“幸会,在下皇九子关九海”
你就这样嫁给了关九海做了侧妃。
他比你大九岁,自然更懂男女相欢的秘事。
蒙古风气开放,妃嫔二嫁不在少数,而你这样在情事上含羞带怯的中原女子,反而更能得他怜爱。
出乎你想象的是,待你极温柔,汉文也极好。
生下长子关庆昭和次女关海娇后,你不顾他劝阻,带领着娘子军风风火火平定了边疆贼寇。
班师回朝那日,九海把你抱到腿上:“说吧,莲儿喜欢哪个字,自己挑”
“臣妾不能为陛下做主”
“这个理由朕不接受”
“臣妾其实是想,想看看自己在陛下心里是什么样”
你的声线变得温婉柔情,关九海情不自禁吻了你的耳朵一口。
“武,是为了嘉奖莲儿的功绩;懿,专久而美也”
你知道关九海或许对你有过几分真心,但是他心里最要紧的,是蒙古的江山社稷。
你不由得想起曹九台,那个痴情的呆子,心里眼里都是你,一天到晚想着讨你欢喜。你还嘲笑他,吃了那么多饭,不长心儿,只长个儿,他对此报以憨笑。
如果他没有死,你们俩回了中原,大概也像则诚和靳家糯糯一样,或者像筱贝和沈家的潇兮,诗文唱和,举案齐眉,做一对人人艳羡的恩爱夫妻。
他那么憨,对于内宅争斗自然没有兴趣,看在宰相干爹的面子上也不会纳妾。朝堂上除了干爹和三叔孟叔,有靳鹤岚这样的国戚,朱鹤松这样的能臣,孙九芳这样的后起之辈为友,加上自家筱贝二哥一文一武,堂哥筱宝还是太子伴读,自然不会差了去。
而你当下的日子,烈火烹油,鲜花着锦。
可是你却分不清,哪里是金顶,哪里是悬崖。
身为汉家女子想要在蒙古深宫立足,绝非易事。不幸中的万幸,关九海的后宫组成还算简单,大家看在你是中原郡主的份上也礼敬有加。除了其他一位中原女子梁氏不服,其他蒙古女子皆个性爽直,倒也和睦。
于是你找了个春猎的时机,对众人大大方方地展示自己的双手箭术。
梁氏自然不服你,想来挑战,结果弓都拉反了。
倒是只有关九海来解围,众人也明白,你是独一无二的巾帼英雄,千秋霸业自然要交付与你。
后来,你也过了矫情的年纪。毕竟,儿子关庆昭都封了太子了。
关九海驾崩后,他跟着你训政三年,自然也有了历练。
“母后”
是啊,你才三十五岁,却已经成为一国太后了。
你望着那匹鸳鸯锦,心下黯然。
大概等着它的,也只有落在哪个华贵宫殿的尘埃里,逐渐被人遗忘。
【番外之蒙古国本纪•二十四功臣•武懿皇后传】
武懿皇后高氏,燕云幽州人,出身汉家,闺名金莲,小字菡萏。父高演,卒于北境之战,帝嘉其勇,追赠武烈,按其遗嘱,高氏姐弟由国相收养。母将军嫡妻李氏,淑慧女史, 尝侍庄和太后。国相栾云平义女,太子伴读高筱宝,大内统领刘筱亭三妹,御史高筱贝胞姐。幼读兵书,长于军中,武艺得骠骑将军李鹤东亲授。能双手连珠箭,纵北境能将无人敌。习诗文,通胡语,尝任通事,亦善奏对。端庄明秀,性情任侠,英姿勃发,自幼以木兰冼氏为志。帝尝赞曰:若高氏为须眉,承其父志,定有张良李广名臣良将撼世之业。年十五,行及笄,封青娥郡主,礼同长公主,与新科探花,节度使曹九台定亲。
大业五年,曹九台随将军李鹤东出征,一文一武,相得益彰。北境逆贼张九南诈降,九台大喜过望,率兵受礼,寡不敌众,反遭诱杀。千钧一发,高氏下马与张九南殊死一战,终留得亡夫全身。幸而孟国公率人及时至北境,方能免除受辱。归国途中,蒙古追兵至,高氏为保众人,自甘献俘。后献入蒙古宫中,逢太子关九海正妃元氏新丧,纳高氏为侧妃。
次年,高氏生广延帝关九海长子,即魏王(顺宁帝)关庆昭,明安郡主(闺名海娇)。广业九年,北境来扰,高氏力排众议,率明容郡主(闺名海媚)及娘子军突围,军功第一。皇子之兵法经学得其授,帝姬风度娴雅临其传。登基即封后,懿正中宫,德协坤元。帝赐名武懿,为蒙古第一汉后。后诞下吴王关庆晏,楚王关庆昀,晋太子妃。又有明宜公主(闺名紫罗)、明定公主(闺名紫兰)。
纯安五年,广延帝于云翳台暴毙,年仅四十三。因顺宁帝年未弱冠,高氏代国理政五载。后顺宁帝登基,尊为武懿太后,垂帘听政,端理后宫。凡高氏及顺宁帝在位,中原与蒙古修好,人民乐业,海宇升平。德和七年,高氏体微恙,于寿宜宫安养。次年秋薨,享年六十有三,以国母之礼与广延帝合葬,三军衔哀降旗,举国停朝半月。
【宋史•高筱贝传】
高淋浩,字筱贝,燕云幽州人。武烈将军高演嫡次子,国相栾云平义子,大内统领刘筱亭四弟,太子伴读高筱宝从弟,武懿皇后高氏胞弟,蒙古国舅。美姿仪,有风度。风神潇洒,长身玉立。少负宏志,苦学诗书。跟随栾相,言必称其父,忠心不二,进退得宜。年十九,中进士,主动求娶画院女官,泉州通判周九良表妹沈氏。二人情投意合,恩爱偕老,膝下有二子二女。曹九台为国捐躯,筱贝亦关怀其继子则诚,二人以舅甥相称。纯安三年,高筱贝以国舅之礼出使蒙古。后五年,任御史中丞。德和元年,新帝登基,携夫人沈氏回徽州,修园林,夫妇笑语其间,优游终老。
【宋史•曹九台传】
曹福松,字九台,燕赵人。知诗书,习周礼;秀面双目泓然明澈,身长九尺一丈挂零。文不加点,一挥而就;引经据典,过目成诵。三贤书院翘楚,得孔云龙赏识,惊为奇才。弱冠之年,圣上钦点探花,与国相栾云平义女,武烈将军嫡长女,郡主高氏定亲。主动请缨出使北境,遭逆贼张九南诱杀,高氏被俘。追赠文襄,配享太庙。
曹家过继其长兄次子则诚为后,高氏胞弟高筱贝代为抚养。则诚年十八,又中探花,圣上赐婚燕国公靳鹤岚长女荣佳翁主。靳氏大家闺秀,出身名门,清丽端庄,文思绮丽。二人同年所生,夫妇恩爱,举案齐眉,常有诗词唱和,传为京中佳话。二人膝下共有三子二女。故友翰林院大学士朱鹤松叹曰:九台可以告慰矣。
【蒙古国史•广延帝本纪节录】
关思罕,汉名九海,太宗第九子,母皇后完颜氏,金朝第一美人。神骨秀异,俊美英武,姿容绝代,宗室无双。自幼多奇志,性机敏,通数语,曾易装与汉家西夏少年游。年十八,立为太子。大业五年,正妃元氏薨,宋郡主,宰相栾云平义女高氏献俘,太子允,纳为侧妃,累晋太子妃、皇后。仁民爱物,仰慕汉学,其子女皆修习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