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嘲狼心狗肺,他俩渣到一起去了?

大家好,我是职业吃瓜的深度影迷拳姐。看到网友总结的热搜观后感,是谁笑了?

无聊的内娱,已经平静到一块小石子都能砸出海啸。
不过耐下心来,还是能淘到一些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卧龙雏凤。
就比如下面这对CP……

正如CP名的谐音,他俩这组合又名喂不饱的白眼狼,新时代的农夫与蛇。
论人气,都是塌房了才认识的主儿。一个是乐华签约男艺人,归来仍旧是素人的丁泽仁;另一个是SNH48女团前成员,糊得更胜一筹的祁静。


论手段,都能靠几句话让粉丝发昏。
丁泽仁的姐,为他买高奢、买专辑、买代言,忙前忙后砸了三四百万;
祁静的哥,替她投票、赎身、规划未来,算下来差不多也有五百万。

论结果,个顶个的背刺专家。
丁泽仁一边恋爱劈腿,酒店约p,背地里嘴同事,出了事又对姐以死相逼;
祁静呢,在哥的帮助下走入新阶段,转头就在朋友圈里内涵“造谣狗死全家”;

丁泽仁的瓜已经发酵了十来天(前情提要补课),祁静这事儿属于后来居上。
都是拿真金白银和真情实感喂了狗,本人不仅“磕”起了CP,还忍不住感叹这差异:
哥不是哥,这是想当男朋友;姐也不是姐,分明是普度众生的菩萨啊。
还是先从丁泽仁说起吧——
如果错过了他的新作品《你是我唯一的姐》,确实会有点遗憾。
那些个咬牙切齿的语录,居然兼顾可怕、好笑与洗脑。

论中毒性,《你是我唯一的姐》必须排第一。
你看,明星的社交密语都更新了——

但很快,网友就抓到了不对劲:
玩梗的希林娜依·高,以前就在节目喜提“姐”之名;

丁泽仁找老板杜华求资源,也是姐不离口;

嗯……这么多个好姐姐,怎么就算唯一呢?

不过这“唯一”也不好当啊。
丁泽仁当了半个月的缩头乌龟,这次发声的第一件事儿是对全世界道歉(粉丝除外),

第二件就是打算把姐送去吃牢饭:
她对我实施精神控制,教唆威胁,还要求十年内每天事无巨细地向她汇报行程…
我不过是个被“人生导师”折磨得可怜人罢了!

这倒打一耙的行为,直接促成了本人头一回见的盛况——
所有粉丝聚在一起为站姐手撕偶像。
听粉丝的转述,丁泽仁之前有站子关了,为了有人拍他,姐就自学摄影;
她还特地开了两个账号,纯粹是希望人看着多一点。

为了让丁泽仁有面子,姐还到处发信息拜托大家去看他的演出;
机票和酒店由她出钱,粉丝只需要抽个时间。

别家站姐做应援,不少为了卖周边赚钱;
她做应援光是倒贴钱,还把杂志免费送到各个学校里。

甚至于,为了帮丁泽仁捂住黑料,姐还向另一个爆料的站姐下跪了……

而且,这“好”不限于偶像,粉丝也沐浴到了妈妈般的关爱:
逢年过节,她会在群里发红包庆祝;

粉丝追星,她会帮忙安排行程;


修罗场之尴尬,还在于睡衣男的特别身份:
是个大熟人,祁静当偶像那会儿曝出来的绯闻对象,

不过当时她强调,两人只是认识多年的“男闺蜜”,以非主流时期的老照片佐证,

现在都退了团,她打算趁七夕让男闺蜜转正了……

嗯……不管你们信不信,反正哥脱粉了。
但没有回踩——
朋友决定和祁静解除合约,他想着好聚好散,也进行了“一定的补偿”。

至于这个补偿的数字,网传是80万。

如果按这数,替大哥算一笔账:
在团时,总选砸了差不多150万,争剧场MVP花了20多万;
退团后,送了小200万的礼物,还没算上解约的违约金,以前的成员大多是以百万起步的。
总数怎么都得超过500万了。

不过呢,后来饭圈传出了些风言风语……
祁静转头把哥拉黑了,还发了条朋友圈内涵,也没少和其他粉丝吐槽。
反复都是一个意思:
自己被造谣,一切都源于拒绝了大哥的追求。

哥也委屈啊,不仅是为这番指摘,他想着:
你当偶像那会儿,我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还找朋友帮你开后援会,从来没有一丝逾越规矩;

如今你都退团了,想要进行一个正式的追求,当你的工作伙伴、你的老板、你的朋友,有问题吗?

凭啥你就觉得对方曾经是粉丝,所以就能接受对方超出界限的好意,把人当成提款机,还能没有任何愧疚呢?

——你看,这瓜顺下来倒是不难理解的。
主要是双方认知出现了差异。
从女方解约开始,男生不仅仅想当“哥”了,但女生还以为自己是理应接受供养的偶像,吃人嘴短,也没有明确拒绝。
一被撞破谈恋爱,一切结束。

说白了,哥还在见色起意、目的明确的理解范畴;
姐已经追出了圣光普照,把鸡娃的劲儿放在了偶像上。
咱们的丁同学,在女偶像的基础上,还要涉及到更多的道德审判呢。
就这样,站姐在偶像的承诺和欺骗中反复受到折磨,最后口出恶言,竭力嘶吼。
——被逼“疯”了。

爆料之后,站姐仍旧倍感愧疚:
是不是做错了?是不是太狠了?是不是毁了丁泽仁的事业?

丁泽仁这“弟弟”当的,确实不亏——
既可以排除“两性关系”的暧昧,还能不用承担任何责任,同时理所应当地默认女方让渡自我。
最后呢,女方也是恨他不争气。

这性别的差别,长叹一口气啊……至于这种妈瘾/姐瘾的养成,个人观察,不一定对。
一是大环境各种歌颂付出型女性,批判那些“过于”追求自我的女性,不然“贤惠”这种服务他人的特质也不至于流行那么久;
二来,在从小的教育下,大家也习惯了用努力换取一切,包括爱。
但不论男女,眼前都摆着一个启示:
不要企图用任何资源和一厢情愿的情感支持,换取对方的顺服和乖巧,还期待对方反馈一些同样的情感。
有些人知恩图报也就罢了,就怕遇上自卑又自亢的人,一边坦然接受支援,一边却又难忍这些落魄被对方尽收眼底。
结果不外乎是两败俱伤,还要忍受外人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