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关于中药药事管理质量控制中心信息化建设的构想(一)

2020-10-10 17:48 作者:杭州唐古信息  | 我要投稿

2019年8月1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文件《关于方便群众看中医进一步改善中医医院服务的通知》。《通知》要求,要以合理规范使用中药为目标,建立健全中药药事管理质控体系。省级中医药主管部门要确定具备一定条件的三级中医医院,建立省级中药药事管理质量控制中心(以下简称中药药事质控中心)。


对于中药药事质控中心的职责,通知也明确给出了意见。一方面,中药药事质控中心要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质控中心的作用,研究制订中药药事管理相关质控标准、工作规范、技术流程等,组织开展中药饮片质量管理(包括验收、调剂、煎煮等)、中药合理应用等质控工作。一方面,要对辖区内医疗机构中药药事管理工作进行考核和评价,对质控工作进行总结形成质控报告,要组织开展中药药事管理相关政策和管理培训,积极推进中药药事管理质控信息化建设,并组织开展交流,不断提升辖区内医疗机构的中药药事管理水平。


其实在通知之前,国内不少省份已经成立了自己的中药药事质控中心。2019年,伴随《通知》的发布,全国各个省份都建立起了自己的中药药事质控中心。质控中心的建立,无疑对于加强中药饮片的规范管理、合理使用,提高中药药事管理整体水平,作出了积极贡献。


但是,笔者在与一些区域中药药事质控中心负责人接触过程中发现,目前国内中药药事质控中心组织架构大多依赖于挂靠单位,基础设施建设、人员配备、资金投入相对不足,大多监管工作依赖线下飞检和人工数据上报,很难形成长效的监管机制。


笔者认为,要在有限的资源内做好区域中药药事质量控制,提升监管效率和服务水平,必须依靠信息化建设和互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形成数字化质控常效体系。


目前国内对于中药药事质控中心的信息化研究,还比较匮乏。本文将结合笔者在中医药信息化建设领域的长期实践和对中药药事质控管理的理解,提出质控中心信息化系统构建的设想。


限于篇幅,文章将分为三个部分论述。本文为第一篇,主要分析中药药事质控的监管维度和关键指标。


中药药事质控中心的核心工作,包括区域内医疗机构各类中药药事服务数据的汇总分析、中药饮片的质量管理和中药合理用药的管控等。


从质控中心信息化系统构建的需求角度,我们可以把中药药事质控中心的监管数据指标分为五大维度,分别是药品管理、处方分析、药学服务、合理用药和组织管理。


药品管理

“药品管理”数据指标主要是辖区内医疗机构中药房的中药饮片药品数据,包括采购数据、验收数据、仓储数据以及质量管理和抽检数据。根据《药品管理法》的要求,质控中心可以把药品管理相关指标和医疗机构的药品追溯制度结合起来,推进药品追溯信息(如药材数据、饮片生产数据、药品配送信息等)互通互享,保证药品可追溯。除了中药饮片数据,质控中心还可以将中药制剂的备案、生产记录等纳入监管范围。


处方分析

“处方分析”主要是基于医疗机构日常开出的中药处方进行汇总,对中药处方饮片品种数量、饮片使用频率、饮片合格率、药品使用量、成药使用率等指标进行多维度分析。对于重点监控的中药饮片品种的使用以及中药注射剂的使用需要重点关注。


药学服务

“药学服务”是基于医疗机构药学服务流程的数据分析,包括药品调剂和煎药操作记录和质量管控记录、调剂处方和煎煮处方数量和比例分析、中药处方审核率、门诊患者用药咨询率等等数据指标。


合理用药

“合理用药”指标独立于“药学服务”指标,是为了加强医疗机构中药处方规范化管理和处方审核工作、落实中药处方点评制度而重点设计的质控维度。结合审方规则和处方点评流程,“合理用药”维度对药占比、次均药费、人均用药情况以及用药错误和中药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和分析。


组织管理

“组织管理”统计辖区内医疗机构的药学人员和资源数据,比如药学技术人员占比情况、药学部门组织设置、每百张病床临床药师数、临床药师工作科室覆盖率等指标。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国内不少区域在开展互联网医院、医共体或医联体的建设,中药药事质控中心不仅要对线下传统医疗机构进行管理,也需要关注新模式下的药事服务和药品质量。不过,整体上看,新模式下的药事质量管理也同样围绕上述五个维度的指标。


下一篇,我们将探讨如何基于医疗机构的实际场景和中药药事质控中心的实际工作需求,构建中药药事质控中心的指标数据直报和分析系统。


关于中药药事管理质量控制中心信息化建设的构想(一)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