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武侠里,中年再读笑傲江湖,才读懂不一样的令狐冲
中年之际再看《笑傲江湖》,多了很多不一样的感触。

少年时期看《笑傲江湖》的电视剧,特别喜欢吕颂贤饰演的令狐冲,他洒脱不羁,风流倜傥。他那种冲破世俗眼光和魔教任盈盈的爱情更是被我推崇,被我视为具有反抗精神的代表。当时我感觉大丈夫生当如是,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应该由着自己的性子在世上潇潇洒洒。真是令少年的我心驰神往。
少年时期我认为方证大师和冲虚道长是好人,一个个长得慈眉善目,维护武林正义。
少年时期我认为日月神教也不太坏,虽被冠以“魔教”的称号,但个顶个的义气千秋,难怪主人公令狐冲与其交往甚密,都是一群豪迈之人。
少年时期我觉得最坏的人莫过于左冷禅和岳不群。两人都是表面上正人君子,其实暗藏各种阴谋诡计,背后捅刀子的勾当做的那是炉火纯青。是我最不齿的一类人。
一晃十多年过去了,我也从十六七岁的少年变为即将迈入而立之年。偶然间再次翻开《笑傲江湖》,却得到了不一样的人生感悟。
这不是一个有情有义的江湖,这不是一个正邪分明的江湖,这座江湖中没有谁对谁错,只能说立场各不相同。

那对德高望重的方证大师和冲虚道长,也只是事不关少林武当的时候说几句类似“大局为重”的场面话,真是涉及自身了,都能想到炸掉恒山来剿灭魔教,还企图让令狐冲骗任我行中计,这真是慈悲为怀的出家人干出来的事儿么?全书最后,魔教基本被剿灭,五岳剑派也凋落无几,但少林武当的领袖地位却岿然不动,真可谓是老谋深算。
至于左冷禅,他和岳不群是一类人,只不过没有岳不群走的更远。
全书给我感触最深的变化是我对主角令狐冲和他师父岳不群的印象。

小时候我觉得岳不群真是伪君子,巧取豪夺辟邪剑谱,嫁祸自己的儿徒令狐冲,阴谋夺取五岳剑派掌门之位,这种人简直侮辱了“君子剑” 这三个字。
不过如今再看这本书,感觉师徒决裂完全是岳不群迫不得已,令狐冲得寸进尺的原因。
全书一开始,令狐冲作为华山派的大师兄,完全是按照接班人的期许被培养的。岳不群夫妇基本上把令狐冲当成自己的儿子、女婿和接班人。这岳不群最一开始的心态怎么会把他逐出师门。
后来令狐冲仗着自己武功高强,路见不平,强挑了青城四秀。按理说青城派也是名门正派,上门讨要说法,像岳不群这么看中帮派名誉的人为了维护令狐冲,只是派了二师兄劳德诺修书一封,略表歉意。青城派事件的发生,让我们看到岳不群的另一面,对令狐冲悉心教导但又不打压他的心性。这完全把他当做自己百年之后华山派掌门来培养。
而令狐冲,却一步步挑战着岳不群的底线。
有人会说,岳不群这么一个连女儿都可以出卖的人还有底线呢。是有的,他的底线就是重振华山派,维护自己和华山派在江湖上的声誉。可结果呢,令狐冲屡屡触犯自己师傅的底线。

令狐冲先与田伯光交往甚密,田伯光是何人,全书第一淫贼。与他交往确实算是是非不分,败坏了岳不群辛辛苦苦建立的华山派声誉。岳不群罚他到思过崖思过,结果他跟着风清扬学会了独孤九剑,还从洞中掌握了魔教破解五岳剑派的招式。这些事情居然对自己的师傅绝口不提。如果说前者是因为风清扬让他保密,可后者却也对师傅只字不提,这就有些白眼狼了。
华山派刚刚经历剑气之争,势力大损,正是需要团结一致的时候,他却藏私,那时候岳不群就对他有所怀疑。在这一点上,他还不如嵩山派的左冷禅与他手下的十三太保。
后来令狐冲又与魔教向问天、任我行、任盈盈私交甚密。华山派和日月神教有着差不多灭派之仇,作为华山派大师兄居然与仇人交往,这就对不起岳不群的养育之恩,也让华山派在江湖上蒙羞。最终岳不群下定决心将令狐冲逐出师门,这绝对是一个迫不得已的决定,华山派可以说是后继无人了。
纵观全书,令狐冲的快意恩仇不过是由着性子胡来,不考虑其他人的不成熟表现。当然,金庸先生笔下的主人公从侠之大者的郭靖,到痞侠令狐冲,到青楼出身的韦小宝,可以说慢慢的侠气全无了。

笑傲江湖?连整本书我最喜欢的潇湘夜雨莫大先生,虽然与世无争,看似自由自在,其实也是小心翼翼的在江湖上活着。哪有人能真正的笑傲江湖。